一、制定背景和依据
(一)编制背景
为增强我县各部门、各金融机构的工作合力,形成联合金融服务工作机制,以便着力解决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提高民营、小微企业融资的获得感、满意度。
(二)编制依据
2019年初开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金融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会议上就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发表重要讲话,随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9]6号)。车俊书记先后调研了有关省级金融机构并在全省金融工作座谈会上发言,提出要大力实施融资畅通工程,推动解决民企融资难融资贵取得实质性的突破。2019年8月,浙江省金融监管局等四部门联合发文《关于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的意见》(浙金管[2019]37号),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台州市人民政府也于同年9月15日印发《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实施融资畅通工程的意见》(台政办发[2019]48号)。
<ul list-paddingleft-2">
<ul list-paddingleft-2">
<ul list-paddingleft-2">
<ul list-paddingleft-2">
编制概况
根据金融“三服务”活动中各乡镇排摸的融资需求,汇总分析,深入企业调研,与银行展开座谈,在2019年8月完成初稿。2019年8月16日上午,召开各相关职能部门意见征求会,针对一些内容再次进行修改。2019年10月初,于县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上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之后,几经修改形成本文稿。
二、主要内容
(一)建立“四张清单”。即建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名单、上市公司流动性和股权质押风险帮扶名单、民营骨干企业帮扶名单和不良贷款风险管控清单,结合“三包抓一协调”明确联系领导以及部门、乡镇(街道),按照“一企一策一专班”会商把脉,及时推进各项举措有效落地,支持民营企业稳健发展。
(二)优化“两个平台”。优化提升县企业直通服务平台,开展政策宣传、融资帮扶、产证办理等常态化服务;对接台州市金融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企业融资需求和银行金融产品线上无缝对接。
(三)推进小微企业信贷增氧计划。银行机构主动向上级行争取政策倾斜,增加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发挥地方法人银行根植当地优势,为小微企业定制差异化金融服务,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四)扩大信贷总量,优化信贷结构。提高中长期贷款占比,2019年中长期贷款占比力争达到40%(剔除核电),(现阶段剔除核电中长期贷款占比为39%)。金融机构把更多信贷资金向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倾斜,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绿色金融债等。
(五)完善考评激励机制,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改进财政性资金竞争存放办法和银行支持地方实体经济发展业绩考核办法,逐步降低民营、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四大国有银行努力控制在5%以下。
(六)优化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抵押担保方式。推广专利权、商标权、排污权等各类权利质押融资。对融资需求大的企业积极对接台州市融资担保公司;对融资需求较小的企业,积极对接信保基金为其提供担保;引导企业根据自身情况积极探索新的融资渠道,搭建企业与杭金投、台金投等融资租赁公司的交流平台。
(七)创新还贷方式,破解续贷难题。引导各金融机构合理确定企业贷款期限,使其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匹;推广年审制贷款、无还本续贷、随借随还等创新还款方式,实现企业新老贷款无缝对接;减少“通道”和“过桥”环节,切实降低民营企业的贷款周转成本。
(八)畅通审批渠道。各银行机构积极向上争取贷款审批权,扩大地方支行的自主权。鼓励具备条件的银行机构确保能争取到1000万元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审批权;鼓励资质优、风控能力强的银行积极向上争取3000万元的审批权限。农商行、村镇银行等一级法人机构在遵循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将贷款审批权下放到基层支行。
(九)引导银行机构建立“敢贷、愿贷、能贷”的免责机制。改革和完善当前银行业金融机构传统的内部考核办法,建立健全尽职免责机制,适当提高不良贷款考核容忍度,不良贷款率和关注类贷款率分别控制在1.5%和3%以内(截至6月,我县不良率仅为0.46%)。
(十)加快上市挂牌。深入推进“凤凰行动”计划,加快企业股改、挂牌、上市,力争2019年度新增企业报会1家和场外挂牌3家以上。
(十一)积极探索农业信贷政策。一是明确普惠型农业贷款和精准扶贫贷款增速、增量考核要求,保持同口径农业贷款余额持续增长。二是鼓励金融机构基于农村各类产权的金融产品探索农业特色贷款,扩大抵押物品种和范围,盘活农村存量资产,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解决融资难题。三是发挥农商行、村镇银行等地方法人机构在农村地区网点众多的优势,深入农村地区的开展量大面广的农村金融服,对接信保基金,推广农户担保贷款。
(十二)充分发挥保险的保障作用。保险公司因地制宜地提供富有地方特色的农险服务,如青蟹养殖保险,农渔产品网络销售保险,生猪养殖保险等,助推优势特色农业发展,。各部门、乡镇、街道应积极配合,向农户宣传推介所需的保险产品。鼓励保险公司能在乡镇设立网点,延伸保险服务,使种养殖户获得更便捷的服务。
(十三)大力践行金融“三服务”。在全县金融系统开展六大行动,利用金融机构联系乡镇、联系重点制造业投资项目,发展普惠金融,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十四)整合金融资源,优化网点布局。一是推动网点设立,加快农商行、中行、工行在沿海工业城的网点的建设进度,下沉金融服务重心,缩短服务半径。对于不具备网点设立条件的乡镇,金融机构上门提供金融服务。二是设立金融超市,为企业提供金融综合服务。三是在小微园区增设网点和自助网点,跟进小微园区金融服务。
(十五)创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式。按照省市“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积极借助现代金融科技和互联网技术推广普惠金融服务。
(十六)建立金融风险联合处置机制。协调银行机构不盲目抽贷、压贷,妥善处置“两链”风险,加大存量不良贷款处置力度。
(十七)广泛宣传金融安全知识。大力开展金融安全知识普及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活动,积极发挥“金融指导员和网格员”作用,提升群众投资理财和防范金融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三、解读机关
三门县人民政府金融工作中心
联系电话:05768330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