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三门 >> 人文三门 >> 村有名堂

村有名堂|三门“东海第一村”!礁一程,海一程!

2025-06-27 15:33:42 来源:掌上三门


当车轮碾过台州1号公路三门示范段,风里裹挟着咸涩的海味与草木的清香,一场山海间的浪漫奇遇就此展开……

今天,带你解锁三门 “东海第一村”。

沿江村地处三门县最东端,是县域内距离东海最近的行政村,村里人自称三门“东海第一村”。全村现有住户1050户,总人口2900余人,村里姓氏多元,以林、邢、蔡三姓为主。

这里坐拥得天独厚的山海资源,笔架山便是一大特色景点。远眺山峦,可见三座尖峰矗立,形似笔架(其中一座山峰因岁月侵蚀,前几年已风化倒塌)。

主峰陡峭险峻,如利剑直插云天,裸露的岩石与斑驳的风化痕迹,尽显野性之美。登顶极目远眺,东海浩瀚碧波与礁石嶙峋的海岸线尽收眼底,视野壮阔,令人称奇。

大鸡山岛南面附近海域是沿江村的紫菜养殖区,眼下渔民们正忙着晒网。每年11月,这里便迎来紫菜丰收季。

台州1号公路三门示范段宛如一条灵动的丝带,将沿江村的山、海、礁、沙绝美风光一一串联。

里塘沙涂镶嵌在海岬翠绿中,是一处袖珍沙滩。退潮后,游客们在沿岸形态各异的礁石间穿梭,寻找着小海鲜的踪迹。

三门海岸线长370公里,沿线礁石群绵延不绝,有红褐色、青灰色、黑色、五彩色等,这些礁石在海浪万年的冲刷下形成了奇特景观,素有 “中国礁石博物馆” 的美誉。这片区域的礁石以赤色为主,所以当地人又把这里称为“沿赤”。

在此登高观沧海,可领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的山海风光,映入眼帘的一个个小岛,在大海的怀抱中显得玲珑可爱,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1974年8月19日,“7413号” 台风登陆时与天文大潮叠加,造成重大灾害,是解放后对浙江影响最严重的台风之一。

灾后,三门人民团结一心、共克时艰,上演了 “男女老少齐上阵,千军万马筑海塘” 的重建场景,成为当地宝贵的 “精神富矿”。

1488年,朝鲜王朝官员崔溥在渡海返乡奔丧途中遭遇海难,在海上漂流14日后,于闰正月十六日漂泊至台州府临海县牛头外洋(今属三门县),次日在今沿赤乡牛头门登陆获救。

当地官员审查排除其倭寇嫌疑后,崔溥由中国官员护送,经宁波、绍兴至杭州,再沿京杭大运河水路抵达北京,最后由北京至鸭绿江,返回朝鲜。

此次经历促成其后来撰写《漂海录》,这部5.4万余字的著作涉及中国明朝弘治初年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交通及市井风情等内容,是研究中韩关系及中国明朝历史的重要文献。

牛尾塘沙滩背靠牛头山,三面环海,形如新月,长约300米、宽100余米,拥有开阔的海湾和平缓的滩涂。这里砂质粗粝洁净,由赭色砾石沙粒与白色贝壳碎片构成,形成独特的 “砂礁”景观。

“砂礁”谐音 “撒娇”,恰似大海的舍利子,蕴含着悲壮底色。其内核密布着远古生命的痕迹,历经2000多年时光淬炼,将柔软沙滩凝聚成刚硬坚强的意志,是岁月赋予世界的特殊语言。

牛尾塘沙滩目前尚处开发初期,这份 “未完成”恰让原始自然风光得以完整保存。

在沿江村,目之所及皆是大自然的馈赠。惊涛拍岸、渔舟唱晚,台州1号公路三门示范段,不仅是一条公路,更是一条通往山海浪漫的神奇之路。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