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狮峰楼氏宗谱》载,隋文帝仁寿年间(601-604),楼招从绍兴府诸暨县迁至宁海县仙岩乡娄坑。因当地土地贫瘠,楼炤之孙楼懋升带领族人越过天摩山,到亭旁狮峰山麓定居。
岙楼村始建于隋末唐初,距今已有1400多年,因始迁祖姓楼,故取名岙楼村。
村中楼氏宗祠始建于南宋绍定二年(1229年),保存有唐代诗人陈子昂题书“名隆北斗”、南宋右丞相文天祥题书“承恩堂”、明代兵科给事中王亮题书“御笔封楼”匾额。
宗祠内藏着一幅镌刻家国情怀的楹联—“御笔封楼传万古;半县粮饷祝千秋”。“半县粮饷”说的是楼氏第三十二裔孙楼亭立的故事。
楼亭立,名楼栋,天性聪颖,见识广,善经营,富甲一邑。其人乐善好施,热心公益,义捐助学,秉耕读之风,诗礼传家。
岙楼村作为亭旁镇最早迁居的古村落之一,是亭旁最早的集市所在地。彼时,这里商贾云集,热闹非凡。
直至今日,岙楼村村口还保留着一个极具历史价值的卖猪墩。这不仅是往昔集市交易的重要见证,更是承载着岙楼村先辈们生活记忆的特殊符号。
近年来,岙楼村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新农村建设,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漫步村中,白墙黛瓦错落成诗。徽派民居的素雅藏着“红色研学村”的蓬勃生机。
红色主题餐厅、民宿吸引四方来客,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开拓乡村新貌,处处彰显着振兴路上的奋进力量 。
乡村不该只有土灶头,也该有咖啡香。「冇事咖啡」把山野故事煮进氤氲香气。招牌「宁和拿铁」,在拿铁中融入本地古法红糖,以亭旁旧称“宁和”命名。窑烤面包工坊项目将于半年后竣工,摩旅驿站、温泉小镇项目也即将启动。这座承载1400年光阴的古村落,未来可期!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