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三门 >> 人文三门 >> 村有名堂

村有名堂|原来真的有一座桥叫花桥!元宵节,花桥龙灯来了!

2025-02-17 08:09:34 来源:掌上三门

花桥李氏

始祖李德(字宏道,号乾一),唐僖宗乾符四年(877年)迁入。

花桥村最早称为西岑,宋代时改名城门,元代又改名为花桥。

清朝时期,花桥还曾立过县衙,商贾云集,是港南最大的商贸中心。

花桥之名

源于一座横卧在甘东岙溪上雕刻如画的古桥-花桥。

元代至治二年(1322 年), 花桥李氏第十四世孙李浩(字熙孟)因感村民生产生活因溪水阻隔甚为不便,出资建桥,聘请安州工匠陈伯通和六和塔僧人惠衍帮忙设计。

桥身为三孔石桥,长 21 米,宽 2.6 米,高 4 米,全部用蛇蟠石砌筑,石板路面,平面微拱,两侧各有望柱 10 根, 栏板各 9 块。栏板每块高 0. 55 米,镌有两龙舞珠、双狮抢球、麒麟送子、骏马奔腾、喜鹊衔梅、凤穿牡丹、出水荷花以及白象、麇鹿、松鼠、玉兔等吉祥图案。因桥美丽非常,从此声名鹊起,城门花桥名传四方,便以桥名“花桥”取代了原村名“城门”,一直沿用至今。

花桥龙灯

在花桥村,还有一项古老而独特的文化活动,深深融入了花桥村人的血脉,那便是花桥龙灯。花桥龙灯起源于南宋宋高宗年间,距今已有近900年。

花桥龙灯的龙头用祥云纹样贴在龙面,龙角无分叉,显得温润和善。每段龙身皆配以四盏或五盏四面花灯,灯面手工雕刻双龙戏珠、招财进宝、历史人物等图案,精巧灵动。

迎龙活动

源自图腾崇拜意识,后演变为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民间风俗活动。

花桥龙灯的特色是五条龙灯同时出迎,分别是两条52节的壮年龙,三条10节的青年龙,由红、黄、青、绿、紫五色组成,分别代表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寓意“四海一统,天下和合”。

龙灯闹元宵

花桥自古以来就有“五龙盘花桥,商贸兴古镇”的说法。待到元宵佳节,两条大龙“双龙出水”,三条小龙齐头并进,共同形成“五龙襄举”的画面。

正月十三是上灯,五龙殿前摆下香案,祭祀天地,再至宗祠祭祖、祷祝,才正式出迎。

正月十四,请出财神爷,宫灯随后,古亭紧跟,五色龙灯压阵,火燎照明,一路浩浩荡荡。所经之处,沿途群众鸣放礼炮,设案相迎,男女老少欢天喜地,夹道争相观睹,蔚为壮观。

正月十六落灯,为这场盛典画上圆满句号。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