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三门 >> 人文三门 >> 村有名堂

村有名堂|走,赶集去!便宜又好逛

2024-09-10 08:40:52 来源:掌上三门

沙柳街道沙柳村,依山傍水,北靠狮子山,南临清溪。清溪是沙柳的母亲河,源于天台山,由宁海桑洲入境,至旗门港出海。

沿流而下,四周青山环绕,溪水波光粼粼,两岸花草摇曳,依溪而建的滨江步道则蜿蜒成趣,成为周边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沙柳村,古名石马林、沙篓,清属宁海县,民国初期改称沙柳,直至1983年5月,划归三门县管辖。

旧时,沙柳村商贸发达,为“宁海出南门第一市”,每逢农历四、九集市日,来自当地及海游、亭旁、桑洲、一市、前童、象山等地的商贩云集沙柳老街,经营山珍海味、南北杂货,街市繁华,能“放得下万条扁担”。

沙柳老街,分上街、中街、下街、东西横街,长1000多米,宽近10米,曾经大量的外来客商在此经营,糕点坊、染布坊、药铺、杂货店、打铁店等几十家大商铺一字排开。

如今,沙柳老街的店铺几经更迭,但集市热闹依旧,沾着泥土带着露水的瓜果蔬菜、各样款式便宜实惠的服装鞋帽、品类齐全的居家杂货、新鲜出炉冒着热气的沙柳麦饼……不仅唤来了十里八乡的村民,还引来了五湖四海的游客。

沙柳因商贸兴盛,村内居民大多为商户后裔,是三门姓氏最为庞杂的聚居村落。

沿着沙柳古街往村内走去,有一处保存完好的清晚期建筑——杨生泰宅第,宅院坐北朝南,木结构三合院式,上下两层楼。新中国成立后曾为镇政府办公场所,2007年被杨氏后人购回,并进行修缮。

如今,宅院的主人是85岁的杨贤华,谈起太公,他感慨万千:“‘杨生泰’是商号名。当时我太公是做小生意的,赚得不多。有一天到山里祈梦,梦到一只碗、一个篮、一根棒,垂头丧气。但是解梦人说这个梦是好梦,让我太公一定要去开染店,肯定会赚。我太公就开了染店并取名‘杨生泰’,真的赚了,后来还经营布店、百货店等。”

院中放有一块元宝形的石头,是当时开染行时留下的染布石,刻有乾隆四十六年三月的字样,当是清代染行的实物见证。

离杨生泰宅第不远处,还有一座始建于清光绪二年的龚家宅院,墙面虽已斑驳,但从高高的马头墙、宽大的门楼,依然能让人联想到当年主人的富贵荣华,正所谓“闹市华街连深巷,双马护院紫门开。镏檐碧瓦雍容显,朱壁红墙贵气来”。

宅院主人原是宁波慈溪人,姓龚,是一位走街串巷的挑担卖货郎。由于他吃苦耐劳,为人信用,生意越做越大,经营染布庄,从事印染和布匹生意,龚家宅院也便是那时建造的。踱步合院,手滑过岁月的痕迹,勾阑间得见当年生活的气息。

沙柳村的质感,不仅在于集市的喧嚣烟火气、古宅的沉静韵味,它承载的更是一种文化记忆、一份岁月的温暖。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