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旁镇下吴村,历史悠久,建村已有上千年。
唐朝末年,始祖吴云卿自江苏江阴迁会稽(今绍兴),后迁下吴。相传吴云卿越过大龙岭,见此地有大树林立,鹤鸟纷纷在此筑巢嬉戏,为吉祥之地,遂停足在此披山筑庐,繁衍后代,以吉祥鸟“鹤”与“吴”姓结合,定名鹤吴,后演变为下吴。
吴氏宗祠建于清乾隆年间,正厅悬挂着“十字常新”匾,文字看似简单,实际蕴义颇丰。
季札,号吴季子,是春秋时期吴王寿梦的第四子。吴王寿梦传位于大儿子后,实行兄弟传国改革。等到第三个兄弟要传位给季札时,季札提出还位于三哥儿子的主张,坚持礼让皇位。这一礼让,季札有了“延陵君子”的美称。
季札去世后,孔子曾手书十字碑文“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寓意“人生在世,只要‘君子’行为,死后人们还会记起”。
下吴村祠堂悬挂“十字常新”匾,就是要求族人在生竭尽“君子”行为。这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的“仁义礼智信、温存恭俭让”的弘扬。
吴忠亮老先生讲述下吴始迁祖来历
翻阅吴氏宗谱,其中珍藏一张民国癸丑年手工彩绘的下吴村住址全图,以淡雅水墨勾勒出山川层峦叠翠、古宅错落有致、古桥横跨溪流,画工精细入微,色彩运用精妙绝伦,不仅是对下吴村昔日风貌的生动再现,更是吴氏家族文化底蕴与历史传承的珍贵见证。
下吴村遗存两座五六百年历史的古拱桥,这在三门也实属罕见。相传,自始祖迁居下吴至第二十三世,唯余吴均美一脉独延,家族人丁略显稀少。因此地曾为坑壑所阻,风水难通,遂筑双桥横跨,接引吉祥之气。
与古拱桥相邻的街巷,昔日繁华似锦,商贾云集,是通往彭赖、坝头的必经之地。
古拱桥
“前有两鹤兜溪、后有两龙交颈、上有仙人着棋、下有金钩弯月”中的“上有仙人着棋”说的便是着棋岩。传说,有两位喜欢下棋的神仙在此地对决了一局又一局后,竟然睡着了,从此这里就有了块长条形的棋盘石,后人便称之为着棋岩。
着棋岩旁曾有一株合抱粗的苍劲古松,有黄山松的味道,枝形像把大扇子,为棋盘遮风挡雨。只可惜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这棵古松遭雷击倒下,此地也没有了当年的风采。
在绿意盎然的下吴村中,还藏有一汪终年碧波荡漾、不曾干涸的红清潭。1967年,为了拦截地下径流,增加灌溉水源,亭旁镇举全镇之力,在红清潭修建全县第一个地下水库——红星水库。
下吴村悠久的历史不仅镌刻于宗祠内一匾一碑中,也深深藏匿于族谱彩绘村图里,还巧妙地隐藏在了不为人知的地下水库里。
而今,岁月悠悠,水库虽已不再承担其原始的功能,但它所承载的历史记忆却如潺潺流水一般,永远流淌在下吴村人的心里,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