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成功帮扶转化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222人,转化率达70%,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警情和案件同比下降50%和60%……这是县“扶苗”工作交出的最新成绩单。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对象多、任务艰巨,如何破题?
近年来,县公安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破解行业管理力度不够、家庭监护和教育缺失等问题,抓牢职能部门、学校、家庭、密接未成年人的行业组织等四大责任主体,线上搭建并运行“扶苗”项目四端平台,线下成立“光合少年成长中心”,形成齐抓共管的基层社会综合治理格局,共同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科技赋能 搭建未成年人智网守护平台
近日,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民警聂鑫通过浙警智治“扶苗”应用平台发现海游辖区一未成年人频繁出入酒吧,他立即梳理此未成年人信息,通过平台把信息推送给防区民警核查。经核查发现,此未成年人在酒吧做兼职服务员,民警通过系统将信息传递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对酒吧进行处罚。同时,县“光合少年成长中心”派出帮扶团队对此未成年人进行帮扶,解决其家庭实际困难,让其回归正途,至此,完成事件闭环。
从源头入手,三门县“护苗”有法。浙警智治“扶苗”平台,贯通公安网、政务网、浙政钉、浙里办四个端口,汇聚公安、教育、民政等17个部门。公安网端通过“六异常一推送”模型,将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根据行为特点分为问题、迷茫、困境三类少年,建立“一人一档”的全息档案,变“事后追踪”为“提前关注”;浙政钉端为协同治理中心,打通部门协同渠道,智能推送帮教方案、组建专业团队,实现帮扶记录全程留痕、异动信息实时感知,直至满18周岁系统自动脱敏退出,变“一次救助”为“持续管理”;浙里办端为社会共治中心,向群众、家长提供线索举报、困难求助、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功能;政务网端为政务流转中心,将出现风险行为的未成年人流转到主管单位、责任部门、学生家长提前处置应对,变“被动排查”为“主动预警”。
举措有力,见行见效,通过一个系统平台“一站式”流转到各部门共同治理和帮扶,实现事件、人员、帮扶力量闭环。
整合资源 成立“光合少年成长中心”
“谢谢叔叔阿姨对我的帮助!今后我会更加刻苦学习,不负你们的期望!”县海游街道前郭村4名困境儿童收到捐赠物资后,满是感激。民警叶继国在下村走访中,发现辖区外来务工人员张某家有4个小孩,生活艰难。于是通过“扶苗”平台上报线索,“光合少年成长中心”在政务端收到线索审核后,立即发起公益捐赠,联合各职能部门上门为孩子们送去捐赠衣物和生活学习用品,帮助解决孩子日常生活困难。
这是“扶苗”线上整合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开展帮扶的缩影。去年以来,三门县成立“光合少年成长中心”,动员17个政府职能部门专人入驻,同时,组建由专家、职能部门人员、社工、志愿者等参与的帮扶团,不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法律援助、帮困慰问等志愿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已有454人加入帮扶团队,共开展志愿帮扶活动200余次,结对帮扶790人。服务前置,探索“枫桥式校园”建设。
服务前置 探索“枫桥式校园建设”
日前,三门县2024年青少年网络“护苗”行动暨法治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在县技师学院举行。
“今天的活动我学到了很多网络安全知识,增强了安全防范意识,今后上网,我对不良信息也会有更好的判断。”县技师学院陈同学说道。
近年来,县公安局联合职能部门从“打、防、管、教、化”五方面入手制定“警校”共建机制,将县技师学院作为重点区域开展“扶苗”试点单位建设。在校门口设立警务室,组建一校一团队,量身打造校园安防措施、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截至目前,学校有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由80人降至16人,未成年违法犯罪人数较同比下降50%,接警量下降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