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柳街道清溪河畔,有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叫书带看村。听到这个名字,很多人会好奇,这个村庄的名字怎么那么奇特?
关于村名的由来,目前有两种说法。
明末,叶氏十一世太公叶安民路经此地时,见风景秀美,便带着书到墈头来看,后决定迁居此地,取名为书带墈,后改为书带看。
而另一种说法则是,因该村位于清溪之东的墈头边,经常受溪水冲打,故名水打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后为雅化地名,更名为书带看。
乾隆年间,村里有两名杰出的人物:叶光亭和叶其篡。叶光亭被封迪功廊,官至州二府,叶其篡则是举人,当时村里还立了两根旗杆。
叶光亭,生来端庄稳重,天性醇厚谨慎。进入私塾学习后,他立志要通过读书来成名。然而当他刚满二十岁时,其父亲叶方润的身体状况逐渐衰弱,而其长兄又在准备科举考试,于是他接过家庭的重担,侍奉父亲,孝顺周到。叶光亭非常重视对家中子弟的教育,凡是去外面拜师求学的,他都非常支持,并为他们提供灯油、笔墨纸砚等学习用品和费用。
叶光亭性格豪爽,心肠热忱。每当看到有贫穷的乡亲前来求助,他也总是毫不犹豫地帮助他们解决急难。
叶光亭的善举传至朝廷,皇帝深受感动,遂下旨封他为迪功廊。
书带看村地处双老山头南麓,东侧是狮子头山,西面和南面紧邻清溪,宛如一幅动人的山水画。
一条长长的林荫大道通往书带看村的村口,犹如时光隧道,引领着人们深入这个美丽的乡村。
村口的两棵樟树,高大挺拔,枝繁叶茂,静静地守护着这个村庄。
叶氏宗祠位于书带看村东部,建成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宗祠为四合院式砖木结构,前后两进,左右两层厢房。门厅三开间,明间后檐设戏台。戏台木结构,四柱支撑,单檐歇山顶。天井石板铺地,两侧厢房各五开间,硬山式人字坡屋顶。
漫步于乡间小道,传统石垒土砌的房子已然不多。
离宗祠不远,有一幢木质结构老房子,墙面上有一扇雕有龙形图案的石窗,龙嘴里含着一颗大龙珠。
书带看村,犹如它的村名一样,历来秉承耕读传家的传统,重视文化教育,自古就涌现出了众多秀才、贡生和进士,如今也有很多学子考取了北大、浙大、交大等重点高校,在各个领域都有杰出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