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三门 >> 人文三门 >> 村有名堂

村有名堂丨曾与文天祥一同抗元的他,为何隐居南亭?

2024-05-11 17:22:50 来源:掌上三门

沙柳街道南亭村,地处旗门港西岸、笔架山以南的狮子山下,村庄东面是辽阔的海域和滩涂,是一个靠海吃海的村庄。

南亭村村民以倪姓为主,相传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始祖倪廉泛舟路经此地时,见风景优美,遂登岸游览,在狮子山下停了一停,不想走了,便在此卜室而居,取名南停,后演化为南亭。

南亭村始祖倪廉,是宋淳祐甲辰(公元1244年)进士,曾任淮平守、咸阳节度使、太保加太傅等职。

咸淳年间(1265—1274年),南宋王朝危在旦夕,倪廉与兄弟倪卓、倪普三人不愿与当权者为伍,先后辞职,隐居福建。此时,力主抗元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来到福建一带,组织抗元队伍,倪氏三兄弟毅然决定舍家纾难,追随文天祥抗击元军。

南宋末年,倪氏三兄弟退居到温州,为温州守城官兵出谋划策。元兵调集重兵围攻温州时,太守献城降元。倪氏三兄弟守志不移,誓死不降。而此时南宋王朝辗转于南海(今广东沿海),倪氏三兄弟追之不及,福建境内又尽为元兵占领,道路不通,音讯全无,百般无奈之下,兄弟三人一起泛舟北上泊于三门湾畔,分别居晏站、南停、南岙(后迁椒江溪头)三处。

倪廉隐居在南亭,筑塘辟田,发展农业生产,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老百姓怀念他的恩德,特为倪廉修了太傅庙。现在,太傅庙中还挂有一块康熙年间的横匾。

倪氏家庙坐落于村子中心,建成于清嘉庆15年(公元1810年),坐东朝西,占地面积525平方米,四合院式结构,外观飞檐翘角,庄严而堂皇,内赏雕梁画栋,古色古香,沿中轴线依次为门厅、戏台、正厅二进建筑,门厅与正厅间两侧分别设两层厢房。

门厅三开间,明间后檐设戏台。正厅三开间,明间梁架五柱九檩,五架抬梁带前后双步,硬山顶,正厅上方悬挂一块“宋代元良”的横匾。

家庙布局规整,结构高大、宽敞,斗拱雕刻精美细腻。据村民介绍,家庙从填基到竣工,耗时25年。

与其他家庙、祠堂不同的是,由于祖先有功名,倪氏家庙的石板是沿对角线斜着铺的。

南亭村环山面海,植被繁茂,古树林立,风景秀美,游走其中,相当惬意。村里目前还留有两棵300年古树——青冈栎和苦楝,历经沧桑却依旧屹立不倒。

村里有一道奇特的风景,一棵被砍伐只剩树桩的大樟树上长出了10棵树,村民称其为“十兄弟”。

这棵大樟树,是在1969年造船的时候被砍掉的,后来树桩上长出了九棵小樟树和一棵砂糖子树,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如今,随着新村规划的推进,南亭村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排排崭新的小洋楼拔地而起,原本的卵石路被宽阔的水泥路所取代,连接着家家户户,也连接着过去与未来。

然而,即便在现代化的浪潮中,南亭村依然坚守着自己的文化根脉,无论是古老的家庙,还是村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在静静地诉说着南亭村的历史与文化。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