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三岔与上敖合并,组成龙潭村。海健公路穿村而过,既靠山又临海,南边山清水秀,北边与蛇蟠景区隔海遥望。
早年的三岔村,四周环河,仅有三条路口出入,一是南边“台门头”,二是西边“桥头”,三是东北角“老爷殿后”,其余四周是一条小河环绕全村,是名副其实的三岔路口,故称三岔村。
南边台门头,原先建有台门,所以叫台门头。走进台门头,是一条用青皮石子铺就的街道,曾经是农副产品、南北货交换的集散地,现在石子路不见踪影,代替的是水泥硬化路面。
西边有一座小桥,横跨小河东西,所以叫桥头。夏天日落时分,村里人在桥头纳凉,劳作的人们在桥边清洗,除去一天的汗水和疲惫。现在虽已没有桥,村民们依然习惯叫它桥头。
村庄东北角,原建有全村唯一的老爷殿(祠堂)。老爷殿里有戏台,两边有厢房,规模不小。后壁墙外就是河道,走过石板铺就的桥面,经过榜眼塘塘角头、下港塘岸,通往繁荣村。而今,这石板路早已成为老一代人心里的记忆。
三岔村目前有1000多人口,水田800多亩,养殖塘600多亩。肥沃的土地资源是历代先辈围垦下来的,其中就有一位“榜眼”叫喻长霖。
喻长霖(1857—1940),字志韶,黄岩县焦坑仙浦喻人。光绪十一年(1885)中举人,光绪二十一年再中进士,殿试一甲第二名榜眼及第。
光绪十八年(1892年),喻长霖听宁海朋友说六敖沿海海涂广阔,可围垦良田上万亩,是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由于忙于个人生计,亦或为了博取功名,一直未能顾及围塘之事。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喻长霖高中榜眼,就着手筹款出资围筑六敖里塘,历时几年完成,堤长2169米,起于普济塘角,止于榜眼水闸,围田3157亩,并建有水闸一座二孔,是当时三门较大的海塘。由于喻长霖是榜眼,故又名榜眼塘。榜眼塘位于六敖镇北塘,是现在的花屿、三岔、繁荣、地字号等村,原名六敖里塘(花屿塘)。
当年拦海围塘确非易事,风险极大,屡建屡被洪潮冲毁,围塘失败倾家荡产也是常事。榜眼塘围垦的顺利完工,是喻长霖造福百姓的善举。喻榜眼的围塘故事,也被当地百姓代代相传,其中就有一则喻榜眼祭海的传说。
当年喻榜眼为祈求围塘顺利、风调雨顺,率领众人来到海边祭海。光绪二十一年十一月某日吉日良辰,仪式庄重,喻榜眼头戴三粱冠,脚穿蒲鞋,一身白长衫。此时蛇蟠洋海天一色,浊浪滔天,潮如水涌。仪式开始,摆上祭品,点上香烛,鸣放火炮,旗幡招展,鼓乐喧天,摆祭诵经,向大海龙王祈祷围塘成功。当喻榜眼跪下三叩头后,瞬间海潮消退,风平浪静。众人皆曰喻榜眼乃天上文曲星下凡,海龙王怎消得起喻榜眼的叩拜,榜眼塘乃顺利围成。
当时喻长霖带领黄岩等地的围塘民工就住在三岔、花市、繁荣等村。三岔村原来有一个三合院,名叫“黄岩屋”,就是当年喻榜眼围海造田时的住所。
沿海地区,靠山面海,祖辈围海造田,好多地名都以塘命名,三岔村就有柴籽塘、荒塘、榜眼塘、清塘、灰榴塘、苏塘、前门塘、后门塘、高七塘等,这些由来已久的塘名,都有其历史上事和物的渊源。
漫步在塘地里,有着久违的踏实感,夏日的蔬菜,秋日的瓜果,鲜甜的海鲜,它的馈赠源源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