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三门 >> 人文三门 >> 村有名堂

村有名堂┃下岙周村民为什么不姓周?

2024-03-21 09:49:41 来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海游街道下岙周自然村,因旧时村前宁和溪边有石砌埠头,且为周姓聚居村落,故称石埠头周,后演化为下岙周。至明初,二十世裔孙奚廷召,娶周氏,始居下岙周,为下岙周奚氏始祖。自奚氏迁居后,周氏日渐衰弱,奚氏兴起,为村中第一大姓,而村名下岙周仍沿用至今。

下岙周的美,美在与环境浑然天成的和谐。“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这首诗,就是它最好的写照。这里一砖一瓦、一树一居都非常注意人与天、地、山、水的和谐关系,或枕山面水,或临溪而居,入眼即是画,步步皆是景。青山和绿水环绕着粉墙黛瓦的村落,加上飘渺朦胧的薄雾、古意盎然的卵石小径,俨然一幅江南风韵的水墨丹青画卷。村中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和宗祠却令她多了几分历史的厚重感,不免让路人为之驻足,并凝思喟叹。

一入村口,便是周奚宗祠,它始建于清中期。宗祠上,高悬着两块古旧的匾额,一块是嘉庆年间的钦点翰林院检讨,一块是光绪年间的钦点御前侍卫,上面还刻有20名进士姓名。下岙周的小巷纵横交错,由一块块石板和卵石连接而成,据说是为了让读书人足不涉泥、雨不湿靴而专门铺设的,可见下岙周村人的用心良苦和读书人在家族中的地位。

离开古祠堂,穿过缀满青苔的卵石小径,一座座依山而建的古民居次第排开。古民居大多为四合院,自南向北依次为台门屋、天井、正房,两侧为厢房。所有建筑墙体裙肩为卵石盘筑,灰墙黑瓦,古朴典雅。下岙周村完整地保留了六座晚清时期的古民居,古朴典雅的老宅由纵横交错的小巷相连,狭长的空间里飘散着历史悠远的古朴气息。

环望这些背倚秀美青山的古建筑,我们深深陶醉其中。自外看,高大宏伟的马头墙有骄傲睥睨的表情,也有叠巧飞扬的韵致;灰白的墙壁被时间涂划出斑驳的线条,更有了凝重、沉静的效果。

入其内,美轮美奂的砖雕、石雕、木雕入目皆是,牛腿、门楣、漏窗、柱花布局之巧,结构之妙,装饰之美,营造之精,文化内涵之深,都在无声地展示着精心的设计与精美的手艺。

从前,下岙周村地处滨海,台风肆虐,气候多变,海盗土匪猖獗,所以在古民居的外墙上,有许多用蛇蟠石雕刻的石窗。以线条为基本元素的石窗实现了窗面的半去半留,既保证了采光、通风和承重,也更易于防火防盗,抵御台风,经久耐用。

这些纹饰各异、大小不一的石窗有几何纹、一根藤纹、铜钱纹、龙凤纹、福禄寿禧等等,颇具高度的艺术性,也寄托了古代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漫步在下岙周村的角角落落  满眼古朴的青墙黛瓦  仿佛时间在这里凝滞  偶然间从斑驳的石窗中  溢出久违的古韵  静谧、幽远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