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三门 >> 人文三门 >> 风雅乡贤

俞 岳——宁海中学创办者之一

2024-03-21 10:50:07 来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俞岳(1901—1979)字允文,海游镇悬渚村人。少时就读于海游小学,成绩优异。浙江省立第六中学(今台州中学)毕业后,先考入上海大同大学,后转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时大学校长于右任,由瞿秋白教其社会学,梁漱溟教其历史,邵力子等也在校任教。1925年10月10日在由荣毅仁办的上海永安公司楼上成立宁海旅沪同学会,俞岳与蒋如琮、林泽清等均为学会负责人。

1926年,俞岳大学毕业后,与蒋如琮、章广田等回乡成立“消夏社”,筹办宁海中学,开始义务执教。章文田任校长,蒋如琮任教务主任,俞岳任教史地,王育和任小学部主任教英语。当时,宁海中学成为中国共产党开展革命活动的基地,11月1日,被宁海县知事强行查封,俞岳率领70余名师生到海游暂借海游小学校舍上课。1927年1月,北伐军逼近浙江,形势好转,中学师生回县城上课,俞岳被任命为中学部主任。他积极向各界筹款,在原蒲湖书院建立起新校。柔石、林淡秋、林迪生、潘天寿等著名人士皆在校任教,包定、叶信庄在校任职。

1928年5月,亭旁起义失败。宁海中学众多教师遭通缉,受牵连而出走,学校被迫停课。其时,中共地下党员、宁海中学教师范金镳避难去了苏联。为保护范妻方慧文不致落入敌手,由俞岳介绍至悬渚小学教书。后因风声紧张,俞岳又带着方慧文转避至蛇蟠岛上,因俞家在那里开有石板行。此后,柔石曾去蛇蟠岛探望,并劝告俞岳出外躲避一时。俞岳雇了一条船,带方慧文打算去南洋,途经石浦时,为同村人挟怨报密而被捕,送宁波羁押,方慧文因未暴露身份获释,俞岳则被转至杭州浙江陆军监狱。在狱中,曾与亭旁起义领导人包定、叶信庄、梅其彬等12人同关在不足10平方米一囚室内。后与狱友一起经过绝食斗争,终于转出去了4人。他在狱中遭受坐老虎凳、坐电椅、灌辣椒水等种种酷刑,始终坚贞不屈,被判刑12年,服刑8年。1938年12月“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谈判,中共提出“释放爱国人士和一切政治犯”,经一位在国民党任团职的悬渚人保释,才获释放。

1939年秋,俞岳到上海侨光中学海游分校任教。到转年8月,侨光中学海游分校因故停办。俞岳为解决战时学生读书困难,四处奔走,至六敖面求县长,陈述群情。后经省教育厅批准,成立三门县立战时初中补习学校,俞岳任校长。1941年夏,三门县立战时初中补习学校改为三门县立简易师范学校,他仍为校长。1942年1月,因学校教师怒打克扣补贴的县府会计主任,俞岳牵连受责,被迫辞去校长职务,在校继续任教。

1947年,民国三门县长陈诫调任前,意欲贪污筹筑海游至高枧公路款项。俞岳得知此情况,立即告诉了回乡探亲的蒋如琮,商量逼陈诫交出筑路款。第二天,在宴会酒席上,俞岳和蒋如琮愤怒揭露了陈诫意欲吞没筑路款行为,并予以严词谴责。蒋如琮还用手中的文明棍将桌上酒菜横扫在地,责令陈诫在三天内把款项清退出来。此举,使公路得以如期建造,深得民心。

新中国成立后,俞岳调宁海中学,此后十数年一直教书,直至1963年退休。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