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如琮,字瑞青,号瑞卿,1898年出生,浙江三门县善岙蒋人。海游高小毕业后,无力升学,到南通蒋聘三先生处当家庭教师。不久,入南通纺织专科学校就读。1922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文学系攻英语专业。1925年,参加反帝爱国的“五卅运动”。因思想激进,崇仰瞿秋白和邵力子,1925年9月转学到上海大学攻读社会学。上海大学是国共两党共同创办的一所革命学校,由共产党人邓中夏、瞿秋白主持行政和教务工作。社会学系由共产党直接掌握,著名共产党人瞿秋白、张太雷、任弼时、恽代英等都在此任教。这个系培养了一批党的骨干,蒋如琮就是其中之一。在上海大学期间,蒋如琮深受邵力子的关爱,师生关系甚笃。1925年,由林泽荣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同年9月,又由戴介民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组织成立宁海旅沪学会,任主任委员。学会的学员除就读上海大学、复旦大学、大同大学的学生外,还有俞岳、林泽荣、范金镳、王育和、潘天寿等共20余人。1926年夏,蒋如琮毕业于上海大学。
二十年代,宁海(三门)30万人口中在大学求学不到10人,对此,蒋如琮认为一是穷,二是宁海县没有中学。所以主张无论如何困难务必要办一所中学,这样既可以解决县内小学毕业生升学难题,又可以开启民智,播种革命,培养干部。1926年4月,蒋如琮以学会名义,在沪商讨办学事宜。暑假,蒋如琮回宁海担任宁海县国民党党部负责人,组织“消夏社”,办起“补习班”,二十余次向县长商请办学,不准。后与章广田(耘夫),请乡贤先辈章一山先生出面,并携章一山信函至宁波,求助于道尹(民国军阀官衔)朱文劭,朱碍于与章一山同科进士面子,从中沟通,才得以同意办宁海中学。1926年9月10日,一所男女生同校的新型学校——宁海中学终于开学。因借用小学校舍、区域观念作祟、党见门户之争等原因,办学过程曾历经游行、请愿、与县知事李洣争吵、与警察冲突等诸多坎坷。时,蒋如琮任教务主任,章广田任校务主任,旋即在校建立起中共宁海县第一个支部,蒋如琮任支部书记,开展革命宣传活动。为此,学校被军阀解散,中学被查封。省政府派一兵团到宁海,以 “勾结土匪占据学府,宣传赤化”罪名,对蒋如琮等人实行抓捕。范金镳遭通缉,章广田避往上海,蒋如琮得县议会议长孙冠新及时通报,才幸免于难。师生于10月7日夜,从宁海移至海游坚持上课。直至11月底,局势大变,人心转向,才由俞岳率领师生回宁海县城。
1927年1月,蒋如琮自上海赴广州,参加北伐军,任北伐军东路军总指挥部宣传科科长兼宣传队队长等职。北伐路线自福州至南京。1927年2月经过浙江宁海时,蒋如琮提议将林迪生从临海调到宁海中学任教,加强宁海地区革命工作。途经上海,“四·一二”事变爆发,蒋如琮心灵震撼,离开北伐军,后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在贺龙领导下的第二军教导团任政治指导员,转战于南昌至潮汕之间。11月,队伍在福建寿宁被敌军冲散,南昌起义最终在潮汕宣告失败,蒋如琮回到家乡。12月份受中共浙南特派员委派,和林迪生一起前往天台发展党组织,建立了中共天台特别支部,并任党支部书记。
1928年5月,中共浙南特派员管容德受省委指派来到宁海,要求尽快展开“武装斗争”,而蒋如琮、包定、包昭华等认为条件尚未成熟,表示异议。蒋如琮认为策划武装起义的军事委员管容德是“什么也不懂,不但没有军事知识,即普通的一般党的工作也莫名其妙,是一个十足的投机自私分子”。并陈述起义应具备的三个条件“一、地方农民群众忍不住反动统治者的暴力压迫,过不得日子,情绪普遍高涨,要求打碎压迫者的束缚,现在实际上还不是这种情况;二、要有一定程度的士兵,觉悟到必要时能够反正,站到群众方面来,现在这个工作还未开始,所有士兵没有一个是我们的人;三、暴动少不了武装,少不了战斗训练,我们的武器太少、太差,平时也没有作战训练。”提议重新考虑。建议“与高枧、吴岙取得联系,要动两处一起动”。管容德写信约高、吴两地负责同志第二天夜到亭旁商讨起义事宜。因天黑,走错路,约会未成。翌日(5月26日),亭旁起义爆发,旋即因种种原因归于失败。宁海中学、各地农会、工会、妇女会被封闭解散,教育局长柔石出走上海,包定、陈祥、俞岳等人被捕,而后,由于叛徒管容德到浙江陆军监狱一一指认,改名换姓的起义领导人或被杀、或被折磨致死、或亡命天涯,蒋如琮就是避往上海再转至南洋者之一。
1928年7月,由许杰等介绍,蒋如琮在吉隆坡槟榔屿任南洋《益群日报》、《光华日报》编辑及主笔,以笔代枪,唤醒民众,寻求祖国的民主和解放。期间,蒋如琮又任“南洋华侨中学”中共党支部书记,继续进行革命活动。至1930年1月由于殖民政府干涉,被解职。
在异国他乡飘泊数年后,蒋如琮于1932年2月辗转至甘肃。时逢邵力子出任甘肃省政府主席,凭着恩师对门生的赏识与器重,蒋如琮得以任职甘肃省政府秘书,负责省务会议记录及核阅公文,利用公开身份,继续从事革命活动。为了地下党行动方便,蒋如琮把自己的出入证交给地下党交通员使用。1933年,兰州地下党组织遭破坏,蒋如琮身份暴露,在当局要执行抓捕蒋如琮的紧急关头,邵力子火速安排他逃离兰州,自此,蒋如琮丢失了党的关系。
1934年,蒋如琮又由邵力子(时任陕西省政府主席)推荐,任陕西省教育厅主任秘书。1936年6月,蒋如琮介绍林迪生去延安。林迪生赴延安前,在蒋如琮家住了半个月。林迪生见蒋如琮爱打麻将,曾劝蒋如琮写点东西,蒋如琮说时势如此,消磨时间而已。有一次郑育英(三门县高枧人,时任民国中央警校四川分部少将主任)去看望蒋如琮,讲到国民党围剿问题时,蒋如琮拍桌大骂当局。同年,蒋如琮还介绍了共产党人王观澜的妻子去西安工作。
1939年6月至12月期间,蒋如琮在陈诚部队任徽州政府陆军预十师政治部主任。仅6个月,因思想激进而被撤职。1940年,蒋如琮为改变家乡落后的教育现状,参与筹办三门中学,9月,与俞岳、鲍善等至六敖,向三门新立县政府请准立案。
1941年,在国民党政府第三战区学员总队任上校政治指导员。期间,中共三门县委组织部长邬晓萍被捕越狱后,经鲍善介绍到江西上饶蒋如琮处任文书,得到掩护。1943年夏,海游与善岙蒋农民为担盐事,被缉私队打死一人,重伤多人。为此,蒋如琮邀鲍善起草诉状,联合各界向有关部门上诉,印发传单,揭露缉私队鱼肉乡民、草菅人命的罪恶。1944年,三门县长陈诫枪杀亭旁农民杨成业,蒋如琮为之不平,联合三门籍在南京、武汉及杭州各地知识青年,向法院及有关部门控告。几经审讯,陈诫畏罪,由胞兄陈怡(时任省田粮处处长)出面调解,获赔偿款近万。除部分用于受害家属抚恤外,尚有余款留为“正义储蓄金”,以作慈善事业之用。
1945年12月至1949年1月,由李士珍(宁海人,民国中央警察学校校长)介绍,蒋如琮进南京政府中央警察学校,任政治部副主任,训导处副处长、副教授、教授。
1947年,蒋如琮回乡探亲,老友俞岳告知三门县长陈诫行将调任,陈意欲将筹建海游至高枧公路款贪为己有。翌日蒋如琮在宴会酒席上,当众揭露陈诫的贪鄙图谋,并予以严词谴责。语至激愤处,蒋如琮高扬手中文明棍,将桌上酒菜横扫于地,责令陈诫在三日内悉数清退款项。此举,使公路得以如期建造,深得民心。
同年5月,南京、上海等地学生举行了“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运动,在罢课游行时,遭到宪兵、警察的镇压,蒋如琮积极支持学生运动,说:“学生心灵是纯洁的,他们的行动是正义的。”为了声援学生,他还在中央警校内张贴反美拥苏、反迫害、反内战标语。当年12月,国民党中央限20天内,将中央警校迁往广州转台湾,蒋如琮受许杰(天台人,教授)嘱托,布置同乡学生林再兴等发动罢课,阻止迁校。蒋如琮对学生讲:“国民党好比一只破缸,一踢就碎,你们去得回不得,南京解放,共产党是会要你们的,不要轻信谣言。”结果迁校未成。蒋如琮劝说李士珍反正,投靠共产党,未果。由于蒋如琮的人格魅力,李亦未举报蒋如琮。
1949年1月,蒋如琮辞去南京中央警校一切职务回乡,以其在国共两党高层中的威望和影响力,为和平解放三门作了大量的统战工作。
1950年,蒋如琮到西安,经兰州大学校长林迪生介绍,到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1952年3月,由西北军人事部介绍,分配到西干局天水铁路中学(干部子弟学校)教书。1953年55岁的蒋如琮又填了申请表,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为一个“民革”党员。
1958年,蒋如琮被定为右派,按坏分子处理,开除公职,监督劳动。同年11月开除民革党籍,流放到夹边沟劳教农场。时值三年困难时期,“饥饿直接威胁夹边沟右派生命,除了劳累和寒冷,更为致命的是饥饿。”1961年,蒋如琮的妻子李覆古寄炒粉至夹边沟农场,结果,邮政包裹原路退回,包裹上印有“查无此人”字样。
1979年5月8日,中共甘肃省委统战部145号文件撤销蒋如琮右派坏分子的处分,恢复名誉。1979年6月11日,民革甘肃省委员会恢复蒋如琮党籍。并为其家属发函“革命工作人员死亡证明书”及平反文件,最终被认定为“民革甘肃省委员会”干事、行政21级。
蒋如琮一生,25岁加入国民党,旋又转入共产党,55岁加入“民革”。曾参加“五卅”运动,曾创建宁海中学,曾加入北伐军,经历上海“四·一二”事变,曾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和亭旁起义,曾转战于南洋,曾三次首任宁海、天台、南洋华侨中学中共党支部书记,三次任民国政府要职,曾为解放三门出过大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后,蒋如琮被错划为右派,63岁那年,屈死在夹边沟劳教农场,直到1979年才得以平反。读其生平,令人扼腕嗟叹!特殊的历史背景,演绎了蒋如琮传奇的一生。为理想而苦斗的激情,为自由而呐喊的浪漫,为命运而选择的彷徨,无不昭示着这样的生命形象——一个行走在历史刀锋上的活动家。
蒋如琮生前帮助了不少人,唯独对自己的妻子儿女顾不上关爱呵护。他的妻子李覆古是一个毕业于美专、工于刺绣书画、富有艺术发展前途的大家闺秀,为支持丈夫革命,一生担惊受怕,历尽艰辛,把全部心血化在扶育和培养六个子女身上。而他的六个子女长期得不到父爱,甚至和他们父亲相见的日子都极为有限。蒋家三男三女。长女明训曾任各种省际会议藏语翻译,曾译制修订过“毛泽东选集”藏文版,编制出版过《汉藏词汇》。因父亲错案牵连,遭受22年的屈辱,后任“七二一大学”副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幼子明诚,传承父辈打拼精神,从一个打铁学徒成长为省高新技术企业“台州超固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被推选为三门县十三、十四届人民代表。得失已成历史,传承光大才弥足珍贵,蒋如琮九泉之下,可以瞑目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