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财政局
(2023年8月30日)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现将2022年全县财政总决算草案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2022年,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的叠加冲击,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难中开局、难中破题、难中前行,全力保障服务全县建设现代化新港城的目标任务,为加快跨越赶超,谱写三门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坚强财力保障。
一、2022年财政决算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1.总体情况
(1)预算平衡情况
2022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32.06亿元,同比增长6.40%;加上转移性收入61.30亿元(其中:税收返还收入1.40 亿元、上级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20.11亿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5.66亿元、调入资金6.35亿元、债务转贷收入10.10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4.18亿元、使用结转资金3.5亿元),收入合计93.36亿元。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74.89亿元,同比增长36.6%;加上转移性支出18.47亿元(其中:上解上级支出3.56亿元、债务还本支出4.27亿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6.34亿元、结转下年支出4.2亿元、援助其他地区支出820万元),支出合计93.36亿元。收支相抵,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2)预算调整情况
在执行过程中,2022年总支出超过了年初预算,根据《预算法》的规定,经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批准,县财政局调整了2022年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总规模,在执行过程中增加支出15.81亿元。其中,新增债券支出3亿元,新增化债支出9.9亿元,新增被征地农民专项性责任分担支出1.95亿元,新增人员类支出3.37亿元,新增土壤污染防治资金等项目支出1.3亿元,压减年初预算安排的项目支出3.71亿元。综上,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调整为74.91亿元。
(3)预备费使用情况
2022年预备费年初预算安排为9000万元。按照《预算法》的规定,报经县政府批准已安排支出8884.46万元,用于突发情况及难以预见的开支,实际执行数为7604.88万元。余额1395.12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4)结转资金使用情况
2022年上年结转资金预算安排为3.5亿元,均为当年度尚未完全支出的省级补助项目,实际支出3.06亿元,结余资金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预算周转金上年结转76万元,本年度未使用,结余资金76万元留以后年度使用。
(5)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情况
2022年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规模为14.18亿元,当年度使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4.18亿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6.34亿元,期末规模为6.34亿元。
2.收入决算情况
2022年,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06亿元,同比增长6.4%。税收收入15.26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增值税6.33亿元,下降3.0%;企业所得税2.52亿元,增长6.4%;个人所得税7902万元,增长13.4%;房产税1.39亿元,增长21.2%;城镇土地使用税5532万元,增长54.7%;土地增值税9254万元,增长0.8%;契税8985万元,下降15.7%。非税收入16.79亿元,增长8.8%。(详见附表1)
3.支出决算情况
2022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74.89亿元,同比增长36.6%(详见附表2)。其中,民生支出57.67亿元,占支出的77%,同比增长46.7%。
(1)重点支出完成情况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02亿元,同比增加5.89亿元,增长95.9%。增幅较大的原因主要是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责任分担增加3.4亿元。推进社会保障提标扩面,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支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支持就业创业促进工作,支持人才培养、引进;落实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补助,确保困难群众生活水平;落实好困难残疾人两项补贴,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和残疾人服务能力提升;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教育支出11.25亿元,同比增加9609万元,增长9.3%。支持教育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提升教育基础设施;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支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建设,支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支持高中教育特色化多样化发展,支持特殊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支持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
农林水支出9.32亿元,同比增加2.6亿元,增长38.6%。支持农业“双强”行动,聚焦重点农业项目建设,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推动全域土地整治,推进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行动;支持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乡村人居环境优化提档升级。加快推进海塘安澜工程等重点水利项目,提高防洪挡潮排涝标准和防御重大灾害能力。
卫生健康支出4.29亿元,同比减少1.08亿元,下降20.2%。全力支持疫情防控支出,保障疫苗接种经费。持续推进我县医疗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助力三门县人民医院晋级三乙。支持优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免费疫苗接种等民生项目。
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11亿元,同比增加1237万元,增长12.6%。加快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全域旅游建设提档升级。继续实施文化进农村等文化惠民工程。提升体育公共服务水平,普及群众体育,完善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建设。
科学技术支出0.68亿元,同比增加949万元,增长16.4%。支持科学技术创新及人才发展,推进三门湾“一核三飞地”科创走廊建设,支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等创新主体培育。
(2)“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情况
2022年我县一般公共预算中“三公”经费支出2226.3万元,比2021年2484.53万元减少10.4%。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1719.4万元,同比减少223.59万元,下降11.5%,其中,公务用车购置529.4万元,下降29.9%;公务用车运行费用1190万元,增长0.2%。公务接待费506.9万元,同比下降6.4%,共接待3989批次,37986人。因公出国(境)费0万元,与上年持平,未安排出国(境)支出。
(3)重大投资项目完成情况
2022年我县政府投资项目共计79个,计划投资24.83亿元,其中:县财政安排资金5.75亿元,上级补助收入3.02亿元,债券资金14.9亿元,上年结余1.16亿元。实际投资23.70亿元,其中:县财政安排资金5.22亿元,上级补助收入2.64亿元,债券资金14.9亿元,上年结余0.94亿元。财政性资金主要用于以下项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9.56亿元,交通建设6.65亿元,农田水利建设4.08亿元,教育建设1.06亿元,文体卫生建设1.37亿元,旅游建设支出0.32亿元,其他建设支出0.66亿元(详见附表5)。
(4)项目绩效评价完成情况
全县72个部门(含乡镇、街道)共完成1171个财政支出项目的绩效自评,涉及预算资金31.27亿元,对4个部门的119个项目进行财政抽评,抽评结果为22个“优”,49个“良好”,28个“中”,4个“差”。
对3个社会关注度高、资金规模较大的项目开展重点评价:浦坝港镇的三门县浦坝港镇新型工业产业园区及基础设施配套工程项目(债券资金),社保局的工伤保险基金,商务局的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发展外贸政策,共涉及财政资金23523.05万元,以上重点项目绩效评价等级均为良好。
对2个单位开展财政支出整体评价,分别为亭旁镇、创建办,绩效评价等级均为良好。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决算情况
1.预算平衡情况
2022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1.52亿元(详见附表6),完成调整后预算数的99.94%,同比增长69.85%;加上转移性收入15.23亿元(其中:上级补助收入0.25亿元、使用结转资金 3.75亿元,调入资金0.82亿元,债务转贷收入10.4亿元),收入合计36.75亿元。
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3.21亿元(详见附表7),完成调整后预算数的96.3%,同比增长110.5%,加上转移性支出3.54亿元(其中上解上级支出0.22亿元,调出资金0.53亿元、结转下年支出1.29亿元,债务还本支出1.5亿元),支出合计36.75亿元。收支相抵,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2.预算调整情况
2022年年初,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支出安排22.90亿元,调增支出10.31亿元,其中:新增债券安排4.6亿元,其他政府性支出调增12.51亿元,调减年初预算安排的项目支出6.8亿元。本级支出调整为33.21亿元。综上,全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支出调整为33.21亿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收支决算情况
1.预算平衡情况
2022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5万元,同比下降99.5%。加上转移性收入15万元。收入合计20万元。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0万元,其中14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5万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1万元结转下年。收支相抵,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详见附表9、10)。
2.预算调整情况
2022年年初,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支出1099万,调减支出1080万元,北部湾区经济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与县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合并报表后,母公司可上缴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降低。调整后安排支出19万元,其中:14万元用于中央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补助资金支出,5万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
(四)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决算情况
1.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8.68亿元,同比增长7.4%,完成调整后预算数的100.4%。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94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4.73亿元、工伤保险基金收入0.62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收入0.39亿元(详见附表11)。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8.09亿元,同比增长13.6%,完成调整后预算数的100.6%。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2.62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4.45亿元、工伤保险基金支出0.58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出0.43亿元(详见附表12)。收支相抵,本年收支结余0.59亿元。截至2022年底,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4.09亿元。
2.预算调整情况
2022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年初预期完成8.05亿元,在执行过程中,预计增加0.46亿元,全年收入调整为8.51亿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年初安排7.39亿元,在执行过程中,预计增加0.65亿元,全年支出拟调整为8.04亿元。收支相抵,当年结余预计减少0.18亿元,累计结余调整为3.98亿元。
(五)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2022年,我县政府债务限额96.05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66.53亿元,专项债务限额29.52亿元;我县实际债务余额96.04亿元,其中一般债务66.52亿元,占比69.26%;专项债务29.52亿元,占比30.74%。
2022年,新增债券14.9亿元,按类别分,其中一般债券6亿元,专项债券8.9亿元。按具体用途分,其中城乡社区支出3.64亿元,占比24.43%;节能环保支出0.55亿元,占比3.69%;教育支出0.07亿元,占比0.47%;交通运输支出2.6亿元,占比17.45%,农林水支出2.24亿元,占比15.03%;公共安全支出0.05亿元,占比0.34%;自然资源海洋气象支出0.05亿元,占比0.34%,其他支出5.7亿元,占比38.26%。
2022年共偿还到期债券5.77亿元,按类别分:其中一般债券偿还4.27亿元,专项债券偿还1.5亿元;按资金来源分:发行再融资债券偿还5.6亿元、本级财政预算偿还0.17亿元。
二、2022年预算执行效果及县人大预算决议落实情况
按照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有关决议,以及县人大财经工委审查意见,县财政严格落实相关决议,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注重结构调整,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强化财政资金统筹,保障重点领域支出,用好政府债券资金,稳步推进财税改革,在奋进“两个先行”的新征程中呈现出齐头并进、赶超跨越的良好态势,交出了亮绩纷呈、可圈可点的高分报表。
(一)多措并举确保收入稳定增长,“优”的局面逐步形成
一是不断推进指标向前位移。以“对标一流、走在前列、勇争第一、多做贡献”的奋斗目标为指引,通过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分解目标任务,明确责任主体,仔细梳理,查缺补漏,对着薄弱环节,精准发力、迎头赶上。2022年我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6.4%,增速位居台州第三,非营指标全市第一。二是全力抓好预算收支平衡。全县上下勠力同心、共克难题,通过盘活财政专户资金、部门存量资金、积极向上争取、减少明年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资金等多种方式全力稳住了我县财政收支平衡。三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补助。2022年共争取到省补资金可用于县级补助财力部分5.34亿元,同比增长20.3%;累计争取到新增地方政府债券14.9亿元,其中一般债券6亿元,专项债券8.9亿元,新增债券额度较去年增长38%,有效保障了我县重点项目的建设。成功入选2022年浙江省“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获得省级补助资金2352万,成功入围2023年度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支持打造共富乡村试点实施类项目,争取到省补资金2000万元。四是深化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让老百姓过好日子”原则,对预算单位一般性项目支出、公用经费定额进行压减,2022年,进一步压减非刚性、非重点支出,部门预算结转资金收回4009万元。
(二)发挥职能积极助推稳进提质,“进”的势头更加强劲
围绕贯彻落实一揽子稳经济政策措施,因地制宜打好财政逆周期调节“组合拳”,实行“专班推进+部门协同”工作模式,形成清单化闭环管理机制,实现惠企政策精准落地、直达快享,最大限度帮助市场主体减负纾困提信心。一是加快兑现惠企政策资金。以“政企通”平台为载体,加速资金兑现,让资金“活水”源源不断滋养市场主体。2022年,我县上线政策项目134个,完成项目审批3878项,补贴补助类资金应兑付额2.79亿元,兑现率100%。二是加快落实国有房租减免。建立周督月晒制度,及时高效完成国有房屋租金减免工作,2022年,我县国有房屋租金减免惠及企业、个体工商户、个人共535家,减免租金649.14万元。三是政府采购精准支持。主动提高中小企业预留份额比例,降低中小企业参与采购门槛。2022年,我县政府采购授予中小企业合同金额4.58亿元,占全县总合同金额的98%。中小微企业总合同数342个,中小微企业成交项目占比为98%。四是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按照“第一时间+顶格优惠”原则,认真落实税收优惠政策,2022年增值税留抵退税金额7.96亿元。
(三)靶向发力支持重点工作开展,“谋”的成果不断涌现
积极统筹财政、金融政策工具,着力激发资金政策牵引效应,加快推动现代化新港城建设。一是推动科技创新制胜。助力推进“科技新长征”,全年安排科技支出6747万元,同比增长16.4%,进一步推进三门湾“一核三飞地”科创走廊建设,加快创新孵化,培育创新主体,有力支持科技企业“双倍增”、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等工作。二是全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2022年全县共安排资金28.6亿元用于92个政府投资项目,有效保障了我县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开展;大力推进老小区改造,累计投入1.54亿元,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推进我县城市更新。全年共改造37个小区,惠及6063户居民;深化四好农村路建设,投入2.8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221公里,以农村公路建设为抓手,全力推进乡村旅游路建设提档升级,构建路景相融的全域旅游新模式。三是深入推进绿色转化工作。三年来,我县以绿色转化资金3亿元撬动总投资62亿元工程项目19个,积极打造全省高质量绿色发展样板和美丽宜居湾区典范。有效促进了我县的生态环境、绿色经济、民生事业等诸多方面持续发展。
(四)统筹协调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富”的基础持续夯实
坚持把民生支出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选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持续加大民生投入,2022年我县民生支出57.6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7%,有力推动物质和精神双重共富。一是坚持教育优先。持续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全力保障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全年安排教育支出11.25亿元,增长9.3%。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年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24亿元,增长95.9%,用于健全医疗保险和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社保待遇稳步提升。三是保障医疗卫生事业。投入4.29亿元支持医疗卫生事业,持续推进我县卫生健康领域各方面改革系统集成,医疗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助力三门县人民医院晋级三乙,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保障机制,做好防疫资金保障。在预算安排、资金拨付、政府采购等环节启动绿色通道,全力支持疫情防控,疫情防控经费累计支出6462万元。四是大力发展文体事业。全年安排文化体育支出1.11亿元,增长12.6%。统筹规划全县文化和体育产业发展,完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
(五)锐意进取持续推进财政改革,“强”的动能充分激发
坚持以变革重塑思维推进财政改革,努力推动财政治理实现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一是内控制度不断夯实。通过编制财政部门重点工作办事指南,规范财政核心业务全流程内控操作流程等形式,持续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乡镇内控指引建设。开展财政资金安全管理检查,倒逼内控建设不断落实落细。二是绩效引领作用充分。不断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探索建立人大参与绩效评价工作机制,进一步增强财政资金管理的透明度。同时以绩效评价为抓手,建立“自评+重点评价”的绩效评价机制,挖掘资金使用效益。2022年首次实现部门和资金绩效自评全覆盖,2022年共计对1145个项目开展绩效自评,涉及财政资金39.67亿元,项目数比去年增长92%,资金量增长75%。三是数字赋能效应彰显。深入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应用,全流程整合优化预算管理各环节业务规范。按照《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2.0版》,着力推进预算项目库规范化建设,加快推进财政数字化转型,圆满完成财政部一体化建设考核工作;积极推广“浙里报账”,以财务报销为“小切口”,实现财政财务整体智治。四是国企改革迈向纵深。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企业管理制度,出台了《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及《企业机构编制和用工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完成了4个县属企业总部三定工作,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和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
过去一年,我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工作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和短板,如:受供给冲击、需求收缩和预期转弱等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增速明显放缓,叠加防疫性增支、政策性增支等因素,财政减收增支矛盾突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数字化改革等重大决策部署对财政建设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整体智治财政建设进度不快,高效协同的机制尚未形成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切实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三、下阶段工作重点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财政工作意义重大,财政事业大有可为。对此,我们将坚持科学生财、创新聚财、精明理财、高效用财、勤廉管财,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和“三个一号工程”实施,以加力提效的财政政策助力经济回升向好,以“走到舞台中央”的姿态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先行。重点是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凝心聚力抓收入
一是抓好税收收入。强化财税协作,开展“凝共识 聚合力 促赶超”财税联合专项活动,改善财政收入结构,提升财政收入质量;深化部门协调和乡镇联动,抓好税源培育挖掘,掌握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的走势,精准把握组织收入的力度和节奏。发挥留抵退税“回补”效应,努力做大财政收入蓄水池。二是抓好土地出让收入。加强与发改、自规和项目主管部门联动,加快商住用地出让计划制定与落实,切实保持土地出让收入稳定增长。三是抓好非税收入。组织专班积极探索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种类和路径,进一步排摸闲置资源,加快推进水库资源、砂石资源、滩涂资源等谋划包装。四是抓社保费征缴。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增收,着力提升参保比例。五是抓债券资金管理。抓住中央将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窗口期,为我县发展争取更多可用财力。六是向上争取资金。条抓块统落实资金争取,抓住省财政厅对三门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支持,积极对接,提前做好政策导向分析,时刻关注省财政对于竞争性资金安排的动态,争取更多转移支付资金。
(二)科学统筹优支出
一是优先保障“三保”支出。推进财政分类保障机制建设,根据轻重缓急、长短结合、财力适应原则确定保障顺序,优先保障“三保”等资金需求。确保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领域,重点围绕省、市、县民生实事项目,着力在支持共同富裕、教育高质量发展、“一老一小”服务、区域协调发展等领域下功夫,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二是集中财力办大事。抓住上级各项政策及26县“一县一策”政策机遇,推进科技创新。更加聚焦提升质效,引导和推动港产城平台提能等工作;更加聚焦做大增量,加大对优质项目落地、高端资本引进等事项的激励。依托财政资金,重点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功能性产业平台、高成长性企业,真正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三是强化预算约束。根据财政承受能力与项目必要性、可行性,适度控压财政支出规模;强化绩效、进度评价的应用,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控预算追加和调剂事项。四是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牢固树立铁心过“紧日子”的思想,将压减一般性支出工作贯穿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中。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确保实现厉行节约规范化、常态化和长效化。及时收回结余资金和预计难以安排使用的各类结转资金,统筹用于安排重点支出。
(三)集成突破促改革
一是强力推进“三个一号工程”。成立专班,以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为牵引,深入实施创新深化十大行动,当好“强引擎”,以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为牵引,深入实施改革攻坚十大行动,当好“突击手”;以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为牵引,深入实施开放提升十大行动,当好“助推器”。二是积极推进数字化改革。深化推进预算一体化及政采云、资产云、资金云等应用,为部门、企业、群众提供高效便捷服务。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数字化改革项目试点,多探索具有三门财政特色的应用场景,推进财政决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三是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积极构建更加科学、精准的绩效评价标准;推进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落实重大项目绩效目标实质性审核;进一步完善与部门整体绩效相挂钩的预算分配机制和奖惩机制,确保部门在预算编制、执行、政府采购、资产配置使用等方面做到厉行节约。同时做好项目的综合绩效评价工作,完善项目绩效评价机制,推动财政项目绩效管理全覆盖,使得财政项目更加精准高效。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2022年财政收支预算的各项指标均已完成,交出了高分报表。2023年,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诚恳接受人大的指导和监督,敢于担当、善于作为,赓续前行,奋楫争先,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中夯实根基、找准支点、勇挑重担,聚焦共富先行,加快跨越赶超,为现代化新港城建设贡献财政力量。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