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印发《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现就有关问题予以解读。
一、出台背景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现代设施农业发展,依据《“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重大工程建设总体规划》等,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23-2030年,展望到2035年。
二、总体要求
《规划》提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牢固树立大食物观,以稳定保供和满足市场多样化、优质化消费需求为目标,以优化设施农业布局、适度扩大规模、升级改造老旧设施为重点,以提高光热水土等农业资源利用率和要素投入产出率为核心,以强化技术装备升级和现代科技支撑为关键,主要依靠市场力量,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持续提升设施农业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绿色化、数字化水平,加快发展农业工程等设施农业新业态,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构建布局科学、用地节约、智慧高效、绿色安全、保障有力的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格局,为拓展食物来源、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提供有力支撑。
三、重点任务
《规则》提出,立足种植、畜牧、渔业等行业特点,因地制宜探索推广先进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设施农业类型,加快走适合我国国情农情的现代设施农业发展之路。
四、重大工程
《规则》提出,建设现代设施农业提升工程,提升设施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建设戈壁盐碱地现代设施种植工程,带动全国利用非耕地发展现代设施农业面积新增100万亩以上;建设现代设施集约化育苗(秧)工程,加快补齐商品化育苗(秧)短板,满足水稻、蔬菜种植对高质量健康种苗的需求;建设高效节地设施畜牧工程,提升设施畜牧养殖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与劳动生产率;建设智能化养殖渔场工程,推动渔业设施装备升级,加快产业现代化发展;建设冷链物流和烘干设施工程,带动全国新增产地冷链物流设施库容4400万吨以上、粮食产地烘干能力达到65%,有效提升农产品产地贮藏保鲜和商品化处理能力以及谷物烘干能力。
五、资金筹措
《规则》提出,通过财政、金融、社会资本和项目承建主体等多种渠道落实。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完善金融保险支持等政策措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和引领作用,引导各类市场主体扩大有效投资;创新现代设施农业建设投融资体制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优化投融资模式,建立统筹整合投入机制,形成资金投入合力,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六、效益与环境影响分析
《规则》提出,在社会效益方面,推动设施农业全面升级,促进现代设施农业技术装备明显改善,劳动生产率与土地产出率大幅提升,设施农产品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在经济效益方面,充分发挥设施农业园区的集聚效应与规模效应,促进设施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价值链加快升级、供应链更加高效稳定,立体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型业态加快涌现,有力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在生态效益方面,设施农业发展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设施农业生产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稳产保供战略要求等方面匹配度显著提高。
环境影响方面,有利于改善产地生态环境,有利提升设施农业生产率,促进水土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促进种养结合、减少废物排放,有效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地力,改善养殖水环境。不利影响为在项目建设期间,对建设地周围环境及居民的工作和生活有一定影响;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设施包装材料污染物和畜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污,如不进行合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可能造成污染,北方设施种植为病虫提供了过冬场所,如不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可能会增加病虫害风险;设施渔业养殖的尾水排放可能对养殖水域造 成一定影响。但上述影响都较小且相对可控。
七、保障措施
《规则》提出,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建立部门协同、部省联动,省负总责、市县落实,各方参与、共同建设的规划实施机制。二要强化政策扶持,强化投入保障,创新金融服务,加强空间要素等保障。三要强化科技支撑,围绕设施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全环节,分区分类完善科技、标准、信息等配套服务。四要强化产销衔接,完善市场体系,创新营销方式,拓宽销售渠道。五要强化主体培育,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六要强化宣传引导,总结典型模式,开闸广泛宣传。
解读机关:三门县临港产业城工作中心
解读人:叶露露
联系电话:0576-89303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