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旁镇紧扣市委“要摆在浙江红旗第一飘的党史坐标中”的要求,把红色文化和绿色资源作为共富加速器,培育优势产业,推动转型升级。该镇投资5.4亿元的红色教育基地提升项目有序推进,3个亿元“浙商回归”文旅项目已完成框架协议。
一、拓展文旅圈,打造红色共富镇
一是抓实文旅促富。该镇以红色文旅创业为主导,精心打造赤子剧院、红色之路等项目,高水平打造杨家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建立以杨家、芹溪等村为核心的“红色文旅特色村”,实现资源共享、游客互送、优势互补。投资1亿元孵化红色直播城项目,承接直播培训、住宿、餐饮,补齐三门电商直播领域人才缺口。投资1亿元的芹溪村乡村旅游项目于5月1日正式对外营业,“五一”期间日均人流量达3000人次,带动增收200万元。
二是深化项目帮富。创新“优企操盘、优村带头、全域共享”发展模式,与具有旅游项目投资经验的在外乡贤合作开发投资额1.5亿元的红色教育基地综合体项目,吸收村集体资金入股,以“共富股权书”带动各村经济收益,可直接带动就业岗位100余个,预计年收益3000万元;引入BOT模式,稳步运营包家老公社项目,改革基地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民间投资成为红色旅游发展新引擎。
三是做强联盟带富。把红色根脉植入全域,统筹红色资源、人文历史、山水禀赋等优势,因势利导组建“红飘带”、油橄榄产业共富等6个片区化党建联盟,加快赤子酒店、天门峡翡翠谷、油橄榄育苗基地等项目落地,打造红色旅游、红色教育、红色运动为一体的省内标杆,培育“红色共富圈”。截至目前,该镇已实现党建联盟镇域100%覆盖;12个重点文旅项目已开工,预计可带动示范联盟内村民年收入提高2万元。
二、跃迁产业链,打造创新智造镇
一是积极部署创新链。以三友科技北交所上市为契机,投资4500万元推进“铜包钢”阴极板生产项目,做优有色金属精炼设备供应链,预计年均增加产值1亿元。引入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团队,开创性结合石墨烯下游产品开发与冲锋衣智能制造,有效提升石墨烯面料、调温蓄热、色彩提取等关键技术,单件产品利润上涨30%。
二是加快提档产业链。深化新一轮“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破立并举淘汰落后产能,盘活工业用地99.82亩,亩均提标163万元。支持激励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一批先进制造业项目密集开工,全镇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达135.05%,其中工业性投资增长415.15%。一季度,该镇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完成规上工业产值7768万元,同比增长12.32%。
三是全力优化服务链。实施“三服务”2.0版,组建破难专班,70余名干部精准服务企业,破解难题130余个。针对企业创新资源短缺问题,与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合作建立工作站,构建政产学研协同体系。完善火车场站、工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推动石墨烯、冲锋衣产业园落地,与物流园区合作开展双向运输,加快电商与物流无缝衔接。
三、育强农产品,打造绿色农创镇
一是变单兵作战为抱团取胜。整合亭旁豆面、红糖、垂面、野生蜂蜜等优质特色农副产品,以QS认证标准规范化生产,打造“亭旁1928”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散户自售转为品牌统售,产品均价上涨30%,销售额上涨25%。建设“丹邱山”公共品牌整合茶叶品牌,以标准化提升茶叶品质。
二是变低附加值为高附加值。开发高附加值的油橄榄项目,构建科研、育苗、种植、加工、运营一体的油橄榄全产业链基地,占地面积315亩、投资550万的一期育苗工程已开工建设,带动周边8000亩荒地纳入油橄榄育苗项目,建成后直接年化收益率达91%。目前,亭山公司已与全镇54个行政村100%签订“共富股权书”,各联盟村预计享受油橄榄产业共富项目年利润分成80万元。
三是变单一产品为产业集群。依托5200亩茶园资源优势,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放大“太师峰”牌绿茶、仙子红茶、善树白茶等国奖级茗茶效益。开发大龙岭旅游项目,推出“茶韵禅修”主题旅游线路,赋能茶旅融合。深挖“太极仙翁葛玄”遗迹,在丹邱寺周边建立茶文化博物馆,计划本月举办丹邱茶文化节,提高茶产品文化附加值,打通采茶、制茶、品茶供销一体化链条,拉动茶产业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