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县级部门信息公开 >> 县财政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11331022745819790R/2025-119547 文号
成文日期2025-08-08 发布机构县财政局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全部公开
组配分类计划总结 有效性
规范性文件登记号
  • 信息索引号:

    11331022745819790R/2025-119547

  • 主题分类:

    财政

  • 发布机构:

    县财政局

  • 成文日期:

    2025-08-08

  • 文号:

  • 文件登记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三门县财政局2025年半年度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思路

2025-08-08 08:45 来源:县财政局浏览次数:


2025年以来,三门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逆境中锤炼本领,于变局中开创新局,推动财政工作更高质量、更可持续。这期间:成功争取新增专项债券20.06亿元、新增一般债券5.8亿元,一般债券额度全市排名并列第一;“浙江省海游溪幸福河湖建设项目”成功入选2025年水利部幸福河湖建设项目,获中央资金补助8000万元,实现全市国家级幸福河湖建设项目零突破;成功入选“2025年国家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获中央财政奖补资金最高4500万元;数字政务双轨提速增效,浙里报报销金额全市排名4名,比去年同期上升2位。

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聚财力、促增长,严守“稳”的底线

一是财税收入量质双升。2025年1-6月,我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83亿元,同比增长6.67%,增速排名全市第三。其中税收收入14.69亿元,同比增长15.7%,税占比82.4%,财政收入结构良好;非税收入3.14亿元。二是财政资金向上争取。紧盯国家政策导向,靠前谋划、向上争取,积极获取资金要素支持。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县累计向上争取资金48.73亿元,争取转移支付资金22.87亿元;下达新增一般债券额度5.8亿,新增专项债券额度20.06亿元。三是存量资源增效盘活。联合县机关事务中心,开展全县闲置国有房屋土地专项调查,全面掌握106宗闲置房产土地现状。大力盘活闲置资产,制定实施差异化盘活措施,着力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强主体、助企业,坚持“惠”的初心

一是真金白银保障拨付。加强惠企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以真金白银保障惠企政策释放红利。对接县商务局和县经信局,做好涉企专项资金联合发文,申报每月“腾笼换鸟”计划,落实各类奖补资金的拨付工作。上半年共审核下达省级资金共计1630.5万元,其中县商务局16.02万元,县经信局1614.48万元。下达预备金2笔,共计663.5万元。二是财金协同增收致富。积极落实“财金助力扩中家庭”政策,截至5月末累计发放1714户,余额30929万元,较去年末增402户、8652万元,信贷扩面增量成效显著,有效支持扩中家庭发展。全力深化财金协同支农,增注风险池资金500万元,撬动“政银担”担保总额突破4亿元,惠及农户超400户,有效破解农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强力支撑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农业农村现代化。三是产业基金成效显著。设立2亿元三门金鑫创业投资基金,开展“山海协作工程”省市县三级联动标杆项目,促进区域产业合作与资源共享。完成1亿元三门县金投九智创业投资合伙企业设立,聚焦新兴产业助力企业发展。

(三)重管理、保落实,加大“管”的力度

一是绩效自评提质增效。扎实开展预算绩效自评工作,按照“谁支出、谁自评”的原则,构建完整工作链条。聚焦全县2024年度财政安排资金的项目支出,深入剖析年度绩效目标实际完成值、存在偏差的情况及原因,突出问题导向,制定整改措施。2025年自评覆盖75个部门3165个项目,涉及财政资金53.5亿元。二是预结算管理降本提效。统筹政府投资项目预结算管理全过程,强化预算编制审核,规范过程成本控制,实现“快多好省”。上半年共完成核减项目预算资金1740万元,核减项目结算资金3265万元。三是资金拨付快准实好。牵头做好“两新”政策落地工作,统筹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上半年获两新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2999万元,其中超长期国债资金2801万元、省级配套资金198万元,现已拨付2697万元,实现拨付率96%。完成“8+4”政策承接工作,做到应拨尽拨,在6月底“8+4”省级转移支付拨付率49.48%、地方财政资金拨付率超60%。

(四)解民忧、纾民困,彰显“暖”的底色

2025年1-6月,全县民生支出26.6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84.4%。一是银龄无忧、弱有所扶。安排2025年养老服务体系资金7535万元,精准用于养老服务体系工程建设、居家养老服务、老年助餐等20多个项目,全面提升养老服务保障能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按应保尽保,应补尽补的原则,全年安排困难救助资金9571万元,上半年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发放3607万元,涉及人数6071人。二是病有良医、学有优教。2025年上半年卫生健康支出2.24亿元,聚焦六敖、亭旁等基层卫生院,落实资金筹措方案,有力缩小城乡卫生健康服务鸿沟。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教育支出6.34亿元,同比缩减23.3%,重点保障师资队伍建设,资金投放精准度显著提升。三是河湖焕彩、乡村蝶变。系统治理改善高品质生态环境,打造幸福河湖浙江样板、全国标杆,其中“浙江省海游溪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入选2025年水利部幸福河湖建设项目,获中央资金补助8000万元,实现全市国家级幸福河湖建设项目零突破。开展和美乡村项目,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形成“财政+国企+村级”多元投入模式,上半年支出2.85亿元,整治提升村居135个。

(五)破藩篱、促改革,激发“新”的动能

一是数字技术提能升级。不断推进数字化改革,完善财政综合业务系统。成功争取省厅“数财五共2.0”网络安全调研创新试点项目,圆满完成国产化数据治理项目调研、规划、采购等工作。成功建设预算单位电子化平台,依托县级平台整合资源申请,为预算单位提供更快、更好、更可持续的服务。二是财银联动筑牢防线。创新推行“财银合一”全链条监管模式,率先起草完成全市首部《专项债券全生命周期管理办法》并征求部门意见,同步对接金融机构研发监管系统,筑牢专项债券“借、用、管、还”安全防线。三是骨干领衔攻坚克难。创新实施“百名科长破百难”活动,以“三个全”(班子成员全参与、中层正职全覆盖、年轻干部全协助)机制推动21名中层骨干领衔攻坚、17名年轻干部实战助阵,全面激活攻坚克难核心力量,助力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二、2025年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做优收支结构,强基固本增效益

1、开源增收。一是强化税收征管。加强财税协同联动,深入开展税源调研、精准研判收入状况、挖掘税收增长潜力,全县一盘棋助力税收收入稳步提升。明确税收重点,清查重点行业税收缴纳情况,建立重点税源企业一对一服务机制,确保骨干企业税收稳定。二是盘活存量资产。充分发挥政企民合力,挖掘撬动更多社会力量、金融资本参与到资产资源盘活中,进一步拓宽优化盘活路径,真正实现资产增值。三是向上争取资金。坚持政策导向,密切向上联系,时刻关注省财政厅对于竞争性资金安排的动态,条抓块统落实政策试点,争取更多转移支付资金及债券资金。加快已获批项目资金支出进度,真金白银保障项目建设进度,切实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以项目建设成效争取更多资金支持。

2、节支增效。一是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加强预算刚性,持续压减非重点项目预算,强化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管控,做到大钱大方、小钱小气二是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结合执行进度、绩效结果、审计意见、人大重点审查意见,建立预算安排挂钩机制,推进零基预算改革,确保财政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发展刀刃上。提前部署下半年项目支出情况统计,及时收回结余资金。三是做好重点项目保障。坚决兜牢三保底线,按照项目重要程度依次安排资金,优先做好重点领域、重点项目保障。

(二)加强风险防控,守牢底线保安全

一是全力以赴保障三保支出。优先保障三保支出,在预算编制环节实行三保项目优先规划、单列管理,确保资金安排足额到位;全流程监管三保资金,从预算编制、指标下达、资金拨付到使用绩效实行闭环管理;健全三保应急保障机制,制定分级分类应急预案,设立专项周转资金池,坚决兜牢兜实三保底线;强化三保支出责任考核,做好乡镇(街道)财政管理工作的督察指导,严控违规返还财政收入行为。二是多措并举防范债务风险。出台专项债券管理办法,督促项目单位建立专款专户管理,避免资金混用、挪动的风险,实现债券资金可追溯”“透明化。开展专项债券联合督查,推动项目单位加快项目建设、抓紧资金使用,进一步发挥专项债券资金使用效益,助力我县项目建设高质量发展。三是精准施策防范社保风险。建立社保基金精算平衡机制,定期开展基金运行预测分析,增强统筹保障能力。健全社保基金风险预警机制,对重点险种实施动态监测,建立分级响应处置预案。完善社保费征缴协同共治体系,强化部门间数据共享和征缴联动,加大欠费清缴力度,做到应收尽收

(三)明确工作重点,靶向发力促发展

一是政策落地提质效。建立8+4政策资金拨付绿色通道,优化审批流程,确保省级政策资金按时足额兑现。推进两重两新项目建设,创新财金协同机制,优化项目融资对接服务,以补贴直通车推动重大项目早开工、早投产。全面落实惠企政策组合拳,依托政企通服务平台推行政策免申即享,确保减税降费等惠企政策直达市场主体。二是监督协同聚合力。强化巡财联动,加强线索移送和检查力量协助工作。活化财审联动,多方谋划监督项目,推动检查成果互认互通,双向督促整改落地,共同防范部门风险。探索纪财联动,从制度层面进一步凝聚监督合力,在深化贯通协调的具体实践中,推动联动监督走深走实。三是共富实践促增收。落实推进百万家庭奔富行动,推进钱随人走改革,聚焦财助康养、财助增收、财助变革三大共富途径,进一步完善扩中家庭增收机制,全力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加快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先行样板区建设。

(四)强化财政规划,科学管理促改革

一是紧扣“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立足本地产业特色,提前谋划、前瞻布局,编制“十五五”重点工作、重大政策、重大改革支撑,科学构建财政“十五五”指标体系,保障项目顺利落地实现。二是贯通“全周期”试点管理链条。“早”争先,建立常态化政策研究机制,紧密跟踪国家、省级重大战略部署及配套政策动向,靶向施策推进试点争取工作。夯“实”聚力,高频次、靶向性赴上级部门开展专题汇报,明确难点堵点、动态优化方案、精准匹配要求,强化预算执行监控与资金拨付调度,落实项目与资金双重保障。强“效”攻坚,持续开展“百名科长破百难”活动,推动骨干领衔攻坚与年轻干部实战助阵“双结合”,将“破难”活动融入试点攻坚全过程,确保试点项目高效落地。三是聚焦“人工智能”创新驱动赋能。优化财政投入结构,创新“专项基金+激励措施”组合政策,集中财力支持科技创新,打造科创产业发展高地。发挥人工智能“反哺”作用,强化公共数据管理,赋能财政科学管理,实现全流程动态监管。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