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重要专题 >> 助企纾困政策服务 >> 工作信息

从“走出去”到“雁归来”,三门如何练就“人才引力”?

2025-08-25 08:08 来源:掌上三门

在三门,有这样一个家庭,母亲章萍是社区的工作人员,两个孩子从小成绩优异,成为众人眼中 “别人家的孩子”。大女儿章鑫名校毕业后入职中国500强企业;小儿子章亿同样毕业于知名高校,拿到世界500强企业的offer。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他们会在大城市大展宏图时,姐弟俩却先后选择回到家乡三门,投身家乡建设。这一令人意外的决定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其实,章萍家的“团圆”故事,也是三门的人才故事。

近年来,三门积极打造优质人才环境,一系列 “引才大招” 让在外的游子看到了家乡的诚意与潜力。其中,“智汇台州全国高校巡回招聘活动”是三门深化产教融合、激活县域发展动能的重要探索。县人才交流中心通过和高校的深入交流,对人才培养、产业对接、实习就业达成共识,在多地建立“人才引荐工作站”,让高校学子与三门的距离越来越近。

“当时三变科技来我们学校招聘,他们对公司的介绍详细又生动,让我对家乡企业的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再考虑到专业对口,离家近,我毫不犹豫选择回来了。”章亿说,正是这场精准对接的招聘活动,让他与三变科技一拍即合,顺利开启了回乡发展的征程。

“我们坚持靶向引才,强化政策支撑,做优服务保障,就是要帮助高校毕业生顺畅完成从‘校门’到‘企业’的无缝衔接。”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人力社保局局长章益的话,道出了三门引才工作的核心思路。

据了解,三门已累计举办“智汇台州 全国高校巡回招聘活动”23场,共接待学生12985人,收到简历7943份,达成意向2909人。其中累计引进青年大学生1733人,引进博士2人,引进大学生2076人。一串串数字背后,是人才与三门双向奔赴的动人故事。

在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融合上,三门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围绕县内主导产业,如清洁能源、橡塑制品、水产养殖等,三门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以青蟹产业为例,三门与宁波大学合作共建青蟹研究院,吸引了众多水产养殖领域的专家学者入驻。研究院不仅开展优质苗种规模化繁育等科研工作,还为当地养殖户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在这里,人才在推动产业升级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价值的成长与提升,形成“人才赋能产业,产业成就人才”的良性循环。

而“人才夜市”,则是三门创新引才的另一张充满烟火气的亮眼名片。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蟠龙公园一改往日模样,摇身一变成为热闹非凡的“人才夜市”。在这里,没有传统招聘会的严肃拘谨,企业展位被布置得充满创意与活力,招聘信息在灯光下格外醒目。求职者们一边品尝着特色小吃,一边与企业招聘人员轻松交流,就像逛夜市一样挑选着心仪的工作。“本来只是受妈妈一线工作经历的影响选择回家。但逛了人才夜市以后,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扎根乡土也能绽放光彩。那种轻松的氛围、浓厚的乡情,还有企业展现出的活力,都让我觉得回家是最正确的选择。”章鑫回忆起曾经参加人才夜市的经历,仍难掩兴奋。

除了充满烟火气的 “人才夜市”,三门在人才招引制度方面更是下足了功夫。为了吸引更多像这姐弟俩这样的优秀人才回乡,三门出台了一系列极具吸引力的政策。在资金扶持上,对于符合条件的创业对象,给予场租补贴、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创业带动就业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和一次性创业社保补贴等创业补贴;在住房保障方面,提供人才公寓、房票补贴等多样化选择,让人才安心扎根。今年以来,三门共计核发房票补贴7人,涉及金额95万元;安家补贴582人,涉及金额249.06万元。

如今,在三门,像这姐弟俩一样的人才越来越多。不论是三门人的相继归巢,还是新三门人的纷至沓来,都印证着三门以其独特的魅力书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生动篇章。据统计,仅今年以来,三门就通过各类引才活动,吸引了超过千名高校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才落户,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