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三门青蟹产业技术研究院 | 法定代表人 | 王春琳 |
住所 | 三门县健跳镇凤凰山农垦场 | ||
开办资金(万元) | 5.0000 | 经费来源 | 经费自筹 |
年初数(万元) | 41.69 | 期末数(万元) | 1097.85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加快三门青蟹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青蟹新品种选育培育及水产新品种的引进推广水产养殖技术试验示范水产技术咨询及培训水产高新技术成果转移转化 |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1022MB0750629F | 举办单位 | 三门县农业农村局(三门县渔业局) |
开展业务情况 | |||
一、基本情况 | 三门青蟹产业技术研究院是三门县农业农村局举办的新型研发机构事业单位。其宗旨是以三门青蟹为载体,针对国内外青蟹全产业链技术进行研究与推广,解决青蟹产业发展“卡脖子”技术问题,做强青蟹产业。场地位于三门县健跳镇凤凰山农垦场,地理条件优越,水陆交通便捷,占地200余亩,总投资已超5000万元,其中科研、办公及生活区建筑面积超7000㎡,可满足100余名师生开展科研工作;此外申报单位建有设施一流,工艺技术先进的水产种苗规模化繁育及养殖示范基地,包括苗种繁育基地厂房6000平方米,育苗水体1000立方米,配套建有饵料孵化池、藻类培育室、沙滤池、暗贮水池等设施;建有相关苗种及养殖的生产技术规范。科研力量方面,申报单位已组建了青蟹遗传育种、健康养殖、营养饲料、智慧渔业、病害防治、环境调控、高值利用等产业链一体化研究创新团队,基础研究与技术研究并重,现有工作人员20人中,具有博士、硕士学历占比60%;具有高级、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占比50%。 |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1.技术研发方面,(1)突破三门青蟹优质苗种规模化繁育关键技术。通过生物饵料搭配与优化、微生物水质调控、以及盐度和光照程序化调控等技术手段,达到三门青蟹苗种稳产、规模化扩繁。每立方水体可生产大眼幼体1万只,仔蟹I期幼体5000只以上;(2)创建了三门青蟹高产池塘养殖模式创新,首创使用“螃蟹遮蔽物”高效防残杀技术,青蟹亩产量达到100斤以上;(3)开展了远海梭子蟹(兰花蟹)新品种引进及养殖示范。首次尝试在三门县开展远海梭子蟹新品种引进和养殖。11月26日,采用流刺网捕捞的方式对试验塘(浦坝港)进行起捕,在50米的渔网上,共收获兰花蟹近20斤,其中多数体重已达到4两以上,达到满足市场成品蟹要求的规格。截至十二月底,累计捕捞超100斤,表明本地海水养殖水域具备养殖兰花蟹的自然条件;(4)开展了软壳蟹、黄油蟹等青蟹高端青蟹产品生产,摸清了青蟹同步蜕壳的光照需求等养殖条件,优化了软壳青蟹清洁生产与保活出售技术要素,制定了浙江省地方标准海水软壳蟹生产技术规范。“黄油蟹”生产方面,首次利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成功诱导“黄油蟹”;(5)针对三门青蟹秋冬季节稀缺及暂养成活率低的产业现状,开展了两种生产模式的研究及示范:“蟹公寓”青蟹暂养技术模式和室内水泥池青蟹暂养技术模式,截至目前,“蟹公寓”暂养系统暂养青蟹1200只,40天累计成活率为88%;室内水泥池青蟹暂养900只,30天累计成活率91.6%。两种生产模式均取得较好的生产效果,为我县青蟹的跨季节高效暂养与全年市场供应开拓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2.成果转化方面,深入推进院企融合,多措并举释放成果转化新动能。研究院团队以联合攻坚、结对指导帮扶,点单派单等不同方式多年服务于当地企业及养殖合作社,师生与从业人员同吃同住同劳动,探寻科技支渔、打通渔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新路子,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企业可用的技术。包括与三门东航水产育苗科技有限公司、浙江逸泽水产养殖公司、三门县方俊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宁波中集物流装备有限公司等就青蟹良种繁育、绿色养殖、软壳蟹黄油蟹等高端产品生产等全链条式释放科研成果。3.科技助农及社会服务方面,(1)扎实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训传经送宝到基层。研究院王春琳、母昌考教授及吴清洋博士分别受邀开展“台州市“鲜甜蟹农”青蟹养殖技能提升高素质培训班”、“基层渔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渔技人员培训”及“2024年浙江省海水养殖技术高素质农民培训班”授课,培训人数超200人。(2)专家教授现场为农户答疑解惑。利用微信“三门基层渔技推广工作群”线上答疑,解决养殖户的切实问题十余次,指导三门小海鲜生产。省科技特派员钱东教授多次走进塘间地头,了解青蟹、小白虾等水产品生长情况,提出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桃拉综合征病毒(TSV)、传染性皮下和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等病害防治措施,解答养殖户的疑难问题。(3)利用媒体宣传,不断提升“三门青蟹”品牌知名度。央视中国网三农等各级媒体报道多次,尤其是“三门青蟹“爬进”沙漠边的盐碱水里,在新疆“蟹”逅浙江鲜甜”,影响力大。 |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1.资金不足:研究院建设初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包括设备购置、人才引进、科研项目等。资金不足会严重限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产研院的创新能力和成果产出;2.人才引进:目前研究院为不纳入编制的事业单位,需要吸引并留住高水平的科研人才,一是需要稳定性,二是需要高的薪酬待遇,现在二者都不能满足;3.与产业对接不畅:青蟹产业技术研究院的使命是促进科技与三门青蟹产业的结合,推动产业升级。目前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研究院与产业双向奔赴。 | ||
四、下一步打算 | (1)力争将研究院建设成国内一流的科技创新平台,高层次人才集聚平台、高质量公共服务平台、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和青蟹良种良法技术转移中心;(2)研究院持续开展青蟹产业共性及关键技术创新,如三门青蟹高产抗逆新品种培育、优质苗种规模化繁育、全过程工厂集约化养殖新模式等研究和示范。(3)加强水产技术推广和服务,充分发挥研究院在创新、示范引领、科技带动、服务周边的作用。 |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无 | ||
相关资质认可 | 浙江省水产苗种许可证,有效期限:2023年12月27日-2026年12月26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