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县级部门信息公开 >> 县经信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11331022002685090U/2025-107459 文号
成文日期2025-04-23 发布机构县经信局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全部公开
组配分类计划总结 有效性
规范性文件登记号
  • 信息索引号:

    11331022002685090U/2025-107459

  •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 发布机构:

    县经信局

  • 成文日期:

    2025-04-23

  • 文号:

  • 文件登记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2025-04-23 09:57 来源:县经信局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全力实施好“开门红”、“百日攻坚”和“冲刺四季度”等专项行动,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荣获浙江省制造业领域最高荣誉“浙江制造天工鼎”和浙江省“加快建设‘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督查激励

一、2024年主要指标情况

1.规上工业产值1-10月,规上工业产值439亿元(月均产值43.9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县直属(核火电、供电公司)完成产值112.12亿元,同比增速-0.54%,剔除供电公司产值13.8亿元,核火电完成产值98.32亿元,同比增速-1.96% 。全年预计规上工业总产值530亿元左右。

2.规上工业增加值:1-10月,全县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05.82亿元,同比增长7%,增速全市第6。全年预计规上工业增加值127亿元左右。


3.规下工业情况:前三季度规下工业增加值增速7.4%,全市第2。全年预计规下工业增加值增速7%左右,全市前列。

4.投资指标情况:1-10月,完成制造业投资38.9亿元,增速-6.6%,全市排名第8;完成工业性投资54.6亿元,增速12.6%;完成技改投资21.7亿元,增速53.3%。

        

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服企惠企持续发力凝聚发展新动力。聚焦企业关注的市场准入、要素保障、审批帮扶等问题,以“政企对话、现场办公”的形式,高效响应企业家诉求,形成“议题搜集—现场研判—部门领办—督办反馈”工作闭环,24年共开展政企会客厅活动14场,参会企业128个,收集一般性问题64个,重难点问题58个。深化“万名干部助万企”工作,继续择优选派政治素质好、担当意识强、熟悉经济工作的同志担任助企服务员,按照“单位推荐+组织点派”方式,共选派179名助企干部对188家企业进行帮扶。今年以来累计走访打卡1900余条,收集企业诉求共456件,其中流转交办企业诉求265件,均全部办结。

(二)培大育强行动深入实施取得新成果。深入实施“1211”企业培育工程,引导企业往“专业化、精品化、特色化、创新型”方向发展,今年共有10家企业进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省种苗库,3家企业进入省单项冠军培育库;世泰实业获评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震合科技等7家企业入选2024年第一批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浦东电器等27家企业入选省创新型中小企业;以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机制为导向,大力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2024年19家企业参加管理星级达标企验收;推动小微企业上规升级,2024年,我县新增月度升规企业11家,第一批年度升规上报10家。

(三)制造业项目加快推进取得新成效。聚焦重点项目的实施,按照“竣工一批、建设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项目的工作思路,动态完善重点工业项目库,全面推进项目建设。2024年,全年共有17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投产,预计新增产值25.1亿元;13个总投资1亿元以上的新开工重点制造业项目顺利开工入库,累计完成投资3.94亿元;获得国家级、省级补助资金总计11265.2万元,其中超长期国债补助资金6982万元,补助金额台州市第3,入围项目数4个,台州市第2;浙江省工业与信息化财政专项资金补助3463.2万元,补助金额台州市第3;浙江省2024年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业促共富发展结对补助资金820万元。

(四)数字经济步伐加快实现新突破。一是核心指标稳步增长。1-10月,我县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加值4.69亿元,增速13.1%,全市排名第6。实现数字经济投资额5.5亿元,增速141.1%,排名全市第2,连续14个月增速保持100%以上。二是企业数据管理能力提升迅速。通过全县排摸,建立DCMM企业培育清单,分类分层精准指导,截至目前,申报DCMM贯标企业已达19家。且我县于11月中旬入选浙江省第三批企业数据管理国家标准(DCMM)贯标试点,元创科技、三维控股、三友科技等三家公司入选第二批试点企业名单。西格迈未来来工厂省级试点申报成功(本批次全省仅35家),实现未来工厂试点创建“破零”。三是数改实现新突破。通过“分区推广+专人跟进”做法,发挥“熟人圈”效应,组建观摩会、交流座谈会10场,多方共谋发展形成合力,于9月底提前完成60家清单内数改任务。11月底顺利通过301家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评估填报工作及审核,实现规上制造业企业数改1.0全覆盖,其中2.0占比达40%,3.0占比达9%。

(五)闲置低效整治扎实开展拓展新空间。以闲置和低效工业用地提质增效为切入点,推动工业用地空间布局优化,加快工业用地有机更新,加快工业经济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截止目前,通过追加投资、收储、小微园区建设、转让、司法拍卖和清退等举措,销号146家,涉及土地面积2001.36亩。收集需要调整规划指标的闲置和低效企业79家,已完成盖章审批78家。“网上超市”已录入出租、转让企业56家,涉及土地面积2626.38亩,可出租厂房面积50.56万平方米。截至目前,有十余家企业咨询对接,7家企业已招租落地,租赁厂房面积4.33万平方米;2家企业完成土地转让,涉及土地面积141.82亩。

(六)节能减排助推绿色转型迸发新活力。一是全面深入推进高耗低效企业整治。截止目前,全县共核定高耗低效企业45家,完成销号45家,盘活利用工业用地1068.69亩,腾出用能4946.5吨标煤,完成年度考核指标。二是全面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开展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及清洁生产企业申报工作,引导企业建立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建立绿色工厂培育库,提升绿色化发展水平。2024年获推荐申报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获评省级绿色低碳工厂1家;获评2024年市级绿色低碳工厂11家;浙江三门经济开发区获评市级绿色园区;共计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项目12个。

(七)“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跨越发展迈上新台阶。2023年,我县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成功入选第二批“浙江制造”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创建名单,2024年获得省财政专项激励。我县积极对照《“浙江制造”三门县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创建行动方案》和《三门县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培育方案》,指导企业提能升级。2024年1-10月,我县9家规上船舶企业实现产值29.52亿元,同比增长21.2%。积极对照高端船舶海工产业链招商地图,形成重点拟招引企业项目库,实现靶向招商。台州市锦川造船有限公司已落地沿海工业城投产,1-10月实现产值2.13亿元,占船舶行业产值的7.32%。总投资12亿的浙江台州湾海工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年产40万吨风电单桩、群桩、导管架、塔筒及桥梁码头桩基钢管台州基地建设项目有序推进。目前,桩头开挖,土地界址已核实测量,等待后续围填海工程完成后验收。

三、2025年工作计划

2022年以来,我县共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0个,其中21个在2024年投产,17个将在2025年投产,这些项目的落地投产为我县2025年的工业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同时,随着大周塘区块和化工园区区块的逐步开发,也将为我县2025年的项目落地提供新的平台。县经信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工业强县”战略,紧扣“稳增长、扩投资、提质效、优服务”主线,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筑牢工业经济“压舱石”。

(一)2025年主要指标建议

1.力争规上工业产值达到580亿元左右,增速10%以上;规下营收增速12%以上;  

2.力争制造业投资50亿元,增速10%以上;完成工业性投资85亿元,增速达到25%以上;

3.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速12%以上;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2.0阶段占比50%以上

4.力争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力争增长6%以上;

5.力争新增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0家;新增小升规企业15家;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

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服企惠企持续发力凝聚发展新动力。聚焦企业关注的市场准入、要素保障、审批帮扶等问题,以“政企对话、现场办公”的形式,高效响应企业家诉求,形成“议题搜集—现场研判—部门领办—督办反馈”工作闭环,24年共开展政企会客厅活动14场,参会企业128个,收集一般性问题64个,重难点问题58个。深化“万名干部助万企”工作,继续择优选派政治素质好、担当意识强、熟悉经济工作的同志担任助企服务员,按照“单位推荐+组织点派”方式,共选派179名助企干部对188家企业进行帮扶。今年以来累计走访打卡1900余条,收集企业诉求共456件,其中流转交办企业诉求265件,均全部办结。

(二)培大育强行动深入实施取得新成果。深入实施“1211”企业培育工程,引导企业往“专业化、精品化、特色化、创新型”方向发展,今年共有10家企业进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省种苗库,3家企业进入省单项冠军培育库;世泰实业获评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震合科技等7家企业入选2024年第一批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浦东电器等27家企业入选省创新型中小企业;以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机制为导向,大力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2024年19家企业参加管理星级达标企验收;推动小微企业上规升级,2024年,我县新增月度升规企业11家,第一批年度升规上报10家。

(三)制造业项目加快推进取得新成效。聚焦重点项目的实施,按照“竣工一批、建设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项目的工作思路,动态完善重点工业项目库,全面推进项目建设。2024年,全年共有17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投产,预计新增产值25.1亿元;13个总投资1亿元以上的新开工重点制造业项目顺利开工入库,累计完成投资3.94亿元;获得国家级、省级补助资金总计11265.2万元,其中超长期国债补助资金6982万元,补助金额台州市第3,入围项目数4个,台州市第2;浙江省工业与信息化财政专项资金补助3463.2万元,补助金额台州市第3;浙江省2024年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业促共富发展结对补助资金820万元。

(四)数字经济步伐加快实现新突破。一是核心指标稳步增长。1-10月,我县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加值4.69亿元,增速13.1%,全市排名第6。实现数字经济投资额5.5亿元,增速141.1%,排名全市第2,连续14个月增速保持100%以上。二是企业数据管理能力提升迅速。通过全县排摸,建立DCMM企业培育清单,分类分层精准指导,截至目前,申报DCMM贯标企业已达19家。且我县于11月中旬入选浙江省第三批企业数据管理国家标准(DCMM)贯标试点,元创科技、三维控股、三友科技等三家公司入选第二批试点企业名单。西格迈未来来工厂省级试点申报成功(本批次全省仅35家),实现未来工厂试点创建“破零”。三是数改实现新突破。通过“分区推广+专人跟进”做法,发挥“熟人圈”效应,组建观摩会、交流座谈会10场,多方共谋发展形成合力,于9月底提前完成60家清单内数改任务。11月底顺利通过301家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评估填报工作及审核,实现规上制造业企业数改1.0全覆盖,其中2.0占比达40%,3.0占比达9%。

(五)闲置低效整治扎实开展拓展新空间。以闲置和低效工业用地提质增效为切入点,推动工业用地空间布局优化,加快工业用地有机更新,加快工业经济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截止目前,通过追加投资、收储、小微园区建设、转让、司法拍卖和清退等举措,销号146家,涉及土地面积2001.36亩。收集需要调整规划指标的闲置和低效企业79家,已完成盖章审批78家。“网上超市”已录入出租、转让企业56家,涉及土地面积2626.38亩,可出租厂房面积50.56万平方米。截至目前,有十余家企业咨询对接,7家企业已招租落地,租赁厂房面积4.33万平方米;2家企业完成土地转让,涉及土地面积141.82亩。

(六)节能减排助推绿色转型迸发新活力。一是全面深入推进高耗低效企业整治。截止目前,全县共核定高耗低效企业45家,完成销号45家,盘活利用工业用地1068.69亩,腾出用能4946.5吨标煤,完成年度考核指标。二是全面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开展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及清洁生产企业申报工作,引导企业建立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建立绿色工厂培育库,提升绿色化发展水平。2024年获推荐申报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获评省级绿色低碳工厂1家;获评2024年市级绿色低碳工厂11家;浙江三门经济开发区获评市级绿色园区;共计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项目12个。

(七)“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跨越发展迈上新台阶。2023年,我县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成功入选第二批“浙江制造”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创建名单,2024年获得省财政专项激励。我县积极对照《“浙江制造”三门县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创建行动方案》和《三门县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培育方案》,指导企业提能升级。2024年1-10月,我县9家规上船舶企业实现产值29.52亿元,同比增长21.2%。积极对照高端船舶海工产业链招商地图,形成重点拟招引企业项目库,实现靶向招商。台州市锦川造船有限公司已落地沿海工业城投产,1-10月实现产值2.13亿元,占船舶行业产值的7.32%。总投资12亿的浙江台州湾海工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年产40万吨风电单桩、群桩、导管架、塔筒及桥梁码头桩基钢管台州基地建设项目有序推进。目前,桩头开挖,土地界址已核实测量,等待后续围填海工程完成后验收。

三、2025年工作计划

2022年以来,我县共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0个,其中21个在2024年投产,17个将在2025年投产,这些项目的落地投产为我县2025年的工业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同时,随着大周塘区块和化工园区区块的逐步开发,也将为我县2025年的项目落地提供新的平台。县经信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工业强县”战略,紧扣“稳增长、扩投资、提质效、优服务”主线,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筑牢工业经济“压舱石”。

(一)2025年主要指标建议

1.力争规上工业产值达到580亿元左右,增速10%以上;规下营收增速12%以上;  

2.力争制造业投资50亿元,增速10%以上;完成工业性投资85亿元,增速达到25%以上;

3.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速12%以上;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2.0阶段占比50%以上

4.力争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力争增长6%以上;

5.力争新增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0家;新增小升规企业15家;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

 

(二)2025年工作思路

争取工业经济指标争先进位,实施“345”工程:依托紧盯三个重点,做实四个专项,完善五个机制。

1.紧盯三个重点

重点一:工业经济稳增长。围绕“冲刺600亿再上新台阶”目标,力争2025年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2%以上。

序号

增量构成

规上产值增量(亿元)

拉动规上产值增速

1

存量部分

19

3%

2

24年投产项目

30

6%

3

25年投产项目

17

3%

4

合计

66

12%

1)开展镇街园区工业经济比拼。细化“重点指标、项目投资、低效整治、数字赋能、企业培育、优化服务”等六方面重点任务,高效调度运行,动态监测和分析,进行平台比拼,特别是盯住开发区(工业城)、工业大镇,确保规上工业增加值、制造业投资增速高于全县平均水平,让主平台成为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和主引擎。

2)坚持“稳存量、挖增量”思路,对310在库的存量规上企业,建立动态清单,每月精准分析,落实领导帮扶,确保稳增长。挖增量重点紧盯近年来引进的56家亿元以上项目贡献产能:24年新投产的21个项目,要形成增量30亿元左右(重点已投产的厦兴科技、国药景岳项目,加快锦川造船、山香食品等项目释放产能);推动25年拟投产的17个项目投产、达产,在25年形成增量17亿元以上(重点把握凯华汽车、建兴科技和西格迈等3个亿元以上增量项目)

 

2024年预计产值

(万元)

2025年预计产值(万元)

 

备注

县直属

1360000

1370000

1%

电力公司可能有增长5%左右

海游街道

770000

860000

12%

腾奇新项目贡献7000万,奋飞1亿、华润0.5亿、三维0.5亿、太和1亿预计存量贡献6亿

海润街道

66500

75000

13%

山香项目预计贡献6000万,博滔等存量贡献2500万

珠岙镇

145000

160000

10%

通顺铆钉、国丰项目、计划新招引项目预计贡献1.5亿

亭旁镇

45000

50000

11%

视中南高科招引情况而定,预计增加5000万

健跳镇

380000

435000

14%

浙东矿业贡献3亿,新洲贡献0.5亿,新上规贡献0.5亿,新投产项目贡献1亿,存量贡献0.5亿

浦坝港镇

390000

460000

18%

明投项目贡献6000万,铭飞扩建项目贡献2亿,航宏机械3000万,存量贡献4.1亿。

经济开发区

700000

850000

21%

夏兴1.5亿、高霖1.5亿、国药3亿、邦注0.8亿等项目预计贡献7亿;伟益佳1.2亿、贝塔曼家具0.6亿等新上规预计贡献4亿,存量贡献4亿

沿海工业城

1450000

1700000

17%

涌鑫、纬领等24年投产项目贡献4.5亿,建兴等25年投产项目贡献4.5亿,西格迈贡献10亿,科恩等存量贡献5亿

全县合计

5306500

5960000

12%


3)强化要素保障。在有序用电、供水供气、工业用地等方面提出建设性建议,协同相关部门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政策精准扶持,抓住国家一揽子政策机遇期,支持企业申报“两重”“两新”领域设备更新再贷款及超长期特别国债,争取有更多的企业和项目能享受政策利好。重新修订制造业新政,加快惠企资金兑现速度,强化减负办协调作用,提升企业获得感。

重点二:工业有效投资。实施制造业项目“三大攻坚”工程,力争完成制造业投资50亿元以上,增速10%以上。

1)开展落地项目抓开工攻坚行动,争取开工一批聚焦项目开工前期,以等不得、慢不得、拖不得的紧迫感,高效推进项目审批手续办理工作,力争所有制造业项目落地后3个月内动工建设。对于明年拟新开工的尔格智慧科技、中鑫、辰钢钢结构等21个新招引落地的重点项目,实行专班推进跟踪服务机制,每个项目顺排审批、倒排工期、排出清单,挂图作战、挂牌督战,争取尽快产生投资量,形成投资发展后劲。

2)开展在建项目抓投产攻坚行动,争取投产一批加快汇科新能源、归仁科技等28个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对于建兴科技、善渊制药、凯华汽车科技等17个明年拟投产的项目,随时跟踪了解项目建设过程中碰到的困难与问题,定期协调,保障项目按时、按质顺利实施,确保按时竣工验收,按计划投产,形成投资贡献的同时,也形成产值增量。

3)开展谋划项目抓落地攻坚行动,争取留驻一批。坚持“招商引资”和“留驻发展”双重发力,根据我县现有产业链,精心谋划西格迈、三变科技、东亚药业等一批本土优质企业留驻项目,不让本土企业外流。

重点三:低效提能升级。“一地一策”、“一企一策”、“点面结合”。点上以区块整治、面上以企业对标提升为重点,开展第二轮闲置和低效工业用地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力争2025年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力争增长6%以上。

1)加强整体谋划。以连片开发、集中整治为重点,制定辖区及相关企业整治提升工作清单,大力实施低效工业用地连片治理,整体谋划提升“低、散、乱、污”等问题较为突出的工业区块,创新推动相邻低效企业、区域性低效工业地块联合整改提升。

2)加快集中整治。积极推动海游西区、老东亚区块、珠岙通顺铆钉区、健跳沙塘区块、浦坝港勤丰船厂等区块的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启动连片腾退。加速将工作重点从“低效企业”前半篇文章向“连片整治”后半篇文章逐步倾斜,引导工业城医化园区内6家非化工企业的拟清退工作,做好对3家保留提升企业的改造升级。

序号

区块名称

面积(亩)

1

海游老东亚区块

90

2

海游西区老收费站附近区块

135.34

3

珠岙通顺铆钉区块

58

4

沿海工业城非化工企业区块

271.09

5

健跳下沙塘区块

621.71

6

浦坝港勤丰船厂区块

608


合计

1784.14

3)加大盘活力度。持续发挥政府、辖区、企业多方合力,加大“网上超市”平台宣传力度。依托“三门县厂房租售网上超市”平台,滚动更新平台企业清单和基本信息,进一步加快低效资源盘活。2025年力争启动连片开发区块5个以上,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增长6%以上。针对低效厂房、闲置土地等不同特性,结合实际,抓紧延续出台《三门县支持工业企业租赁空置厂房若干政策》,全力支持优质项目入驻。

2. 做实四个专项

专项一:推进行业转型提升

1)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积极引导企业低碳升级,围绕节能、资源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领域,形成国家、省、市级绿色工厂的梯度培育体系,持续开展绿色工厂提档升星工作,争创一批国家、省、市绿色工厂,逐步提高绿色工厂覆盖率及质量。支持企业对标先进,加快绿色低碳转型。2025年力争创建省级绿色工厂2家、省级绿色工业园区1家、市级绿色工厂6家。

2)持续推进橡胶、船舶、冲锋衣行业优化升级。建设再生胶公共密炼中心,加快橡塑企业的绿色化改造和数字化改造,推动新一轮橡胶行业环保整治的全面完成,力争2025年橡塑行业规上产值达到110亿元。通过扶持政策推进冲锋衣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引导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协同发展,鼓励冲锋衣企业整合社会资源,通过购并、重组、联合等形式扩大规模,力争2025年冲锋衣产业规上总产值达2亿元,新增冲锋衣规上企业1家。发挥铭飞、涌鑫等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鼓励引导企业推行工厂化造船,推广分段涂装以及VOC处理等自动化加工单元,力争2025年船舶产业规上总产值达到40亿元,新增年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1家。

专项二:推进企业梯度培育

1)实施“1211”培育工程,出台专项培育政策,支持各产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争取在单项冠军、民营经济总部企业、产业链链主企业、雄鹰企业培育上取得新的突破。新增加亿元以上企业10家。

2)实施“专精特新”培育工程,按照“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级隐形冠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的发展路径,建立培育库,分层分类分级精准指导,力争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2家以上。

3)实施“小升规”培育工程,充分发挥政策激励作用,提高升规服务能级,力争完成小升规15家,其中月度升规3家。

4)实施管理对标提升工程。通过培基育强,力求管理对标提质增效,规上制造业管理星级评价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三星级以上企业取得突破。积极开展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能力评价工作,通过贯标培训、质量管理能力等级评价等工作帮助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意识,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专项三:抓好企业家队伍建设

1)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育。全面排摸企业高层次人才需求情况,按照需求人才所属行业、专业以及企业对人才需求强度等进行分类,形成25年企业高端人才需求库,确保人才精准推送、匹配,推进国家级、省级人才项目引进;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工程,重点聚焦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省“隐形冠军”等优势企业工程师队伍,建立卓越工程师梯队培育数据库,进一步壮大省、市级卓越工程师队伍。

2)做好企业家队伍建设谋划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25年培训计划,重点围绕数字经济、智能化转型、管理创新等内容,定制企业培训8场,参训人数不少于500人次;侧重新生代企业家培育,开展培训参访、座谈联谊、沙龙等活动,搭建新生代企业家交流互动平台,提升综合素养和管理经营能力,助力企业代际传承。

专项四:抓好经信队伍建设

1)持续优化干部队伍。牢牢聚焦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着力塑造干部好心态、激活队伍好状态、营造干事好生态,全力打造一支“业务精通、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经信干部队伍。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程序,统筹做好机关干部招录、任用、职级晋升等工作,科学谋划年轻干部队伍建设,推动形成更加合理的干部梯队。持续开展“百名科长破百难”大比武活动,推动机关干部从创新中找方法,在开拓中寻出路,在破难中见实效。不断深化纠“躺平” 治“佛系”专题作风建设活动,以大勤廉不断巩固干部成长的良好生态。

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季度例会制度,定期分析研判政治生态建设,及时发现和化解风险。压紧压实“一岗双责”,全面贯彻落实“三重一大”、作风建设、基层减负等各项规定精神,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精准运用“四种形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推进落实一体化的“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

3. 完善五个机制

1)考核督查机制。考核督查机制要精准有效,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科学制定考核办法,合理设定和分解工作目标,确保全年主要指标平稳增长,每月发布一期《工业运行动态》分析经济运行状况,通报投资项目进展,为县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2)审批代办服务机制。继续推广实施重点项目“全链条”审批代办工作机制,在“一项目一专班”、“一项目一甘特图”,将重点项目审批全流程中的事项进行“颗粒化拆分”,明确审批路线图、时间点的基础上,探索净地出让、方案先编、服务前置、并联审批等机制,争取实现“交地即发证”“拿地即开工”“建成即验收”“竣工即交付”“四即”快速审批服务模式,助推项目尽快投产达效。

3)企业联系制度。分类理出几批重点服务企业,包括重点增量贡献企业、稳住基本盘骨干企业、下滑风险帮扶企业,继续分类实施联系制度,县领导联系重点骨干企业、县级部门联系其余规上企业和重点样本企业,为企业反馈诉求,纾困解难。

4)会商例会机制。工业线会商例会要完善细化,定期围绕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指标精准分析,找差距、解难题。会商会安排在每月第四周召开,每季度视情况加密一次。

5)“政企会客厅”服务机制进一步深化“政企会客厅”服务机制,拓宽问题收集渠道,以“政企对话、现场办公”的形式,高效响应企业家诉求,形成“议题搜集—现场研判—部门领办—督办反馈”工作闭环,确保问题答和处置复达率100%。同时充分运用“万名干部助万企”等数字化平台,推动干部资源向诉求较多的企业、重点培育中小微企业等对象覆盖延伸,构建全过程、全天候的企业服务工作体系。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