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是三门沿海工业城启动开发建设20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一年来,沿海工业城发展服务中心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深化开展“三提三争”立功竞赛和“百日攻坚”系列行动,全力以赴推进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
2024年度,沿海工业城获台州市聚力“三条路径”、奋进“三高三新”先进集体;全县综合考核第一等次、班子优秀等次、综合考核先进单位;全县“现代化新港城建设”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
(一)经济行稳强实力
稳健扩量。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截止2024年底,园区共有投产企业257家,其中规上企业111家。全年实现总产值230亿元,其中规上工业产值150亿元,同比增长8.4%;规上工业增加值26.7亿元,同比增长9.8%;规上企业研发投入5.3亿元,同比增长29.1%;财政总收入3.3亿元,同比增长6.3%。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3.8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制造业投资12.0亿元,同比增长33%;高新技术投资10.5亿元,同比增长36%。赋能提质。聚焦科技创新、数字赋能,不断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集聚成势。全年新增规上企业12家,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家、省级研发中心2家、市级研发中心4家,新增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省创新型企业6家;西格迈“未来工厂”入围省级培育名单,实现全县省级未来工厂“零”突破。腾笼换鸟。加大闲置低效企业整治力度,深化一企一策、专班推进,全年整治提升企业29家,盘活用地856.82亩。同时聚焦汽摩配、新材料、医药化工等行业对接优质企业,整合资源配置,推动项目落地,全年共引进嫁接项目20个。
(二)招商引航增动能
强势招引。坚持“项目为王”理念,锚定高端装备、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强化一把手招商、链主招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等方式,全力以赴推进招商工作“顶天立地”及“铺天盖地”。全年共招引项目2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共签约9个、落地8个,总量居全县第一,在“三提三争”季度例会上作典型发言。高效协同。加强部门间工作协同,持续推进项目建设,为园区发展储备动力。全年推进在库项目59个,其中技改项目39个、新建项目21个。积极推动亿诚传动、康飞机械、西格迈三期等项目快速开工,建兴科技、凯华汽车、善渊制药等项目加快建设,靖凯模塑、西格迈二期、广臻智能等项目顺利投产。服务升级。实施专班服务、专人代办、挂图作战,全年为企业代跑代办事项171件,推进问题快协调、流程快审批、项目快开工、建设快投产;定期举办“企业家沙龙”等活动,加强政企沟通交流;挂牌成立台州市融资辅导中心-三门县沿海工业城辅导站、品牌指导服务站,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三)安全护航筑屏障
安全环保守底线。制定工业城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开展厂中厂、燃气、涉爆粉尘、危化品使用、电气焊全链条等领域专项整治工作。完成厂中厂规范化创建26家,涉爆粉尘企业提升改造10家。做好环保检查“回头看”,对前期中央和省级信访件涉及环保督察的点位进行不定期检查,开展重点企业臭气专项治理,开展减污降碳试点工作,推动园区产业绿色转型。纠纷调解促和谐。积极拓展劳资纠纷调解机制,会同县法院成立沿海工业城共享法庭,会同县人社局建设成立三门县港南就业综合服务站,规范企业用工行为,防范用工风险。全年共接待园区企业员工各类纠纷329起,涉及劳资纠纷256起,其中267件在园区调解成功,48起申请仲裁并已解决。协调化解辖区矛盾,全年共处理信访件190余件。综治深化护平安。以源头预防矛盾、就地化解纠纷为重点,积极排查重大涉稳风险隐患和落实社会重点人员化解稳控,推动“两张清单”化解工作。制定《三门县沿海工业城反电信网络诈骗专项整治暨深化“无诈企业”创建工作方案》,深入企业宣传,致力打造无诈园区。开展交通安全、防溺水等专项行动,定期安排交通点位劝导、非标电动车“淘汰”治理专项宣传等工作,致力打造平安工业城。
(四)基建保障赋新能
坚持规划引领。完成工业城局部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Y3地块收储,5家企业规划指标调整、3家企业土地延期、5宗土地共计160.83亩供地、1家企业土地预告登记,完成赖峙涂区块部分海转地审批,推进282亩农转用办理及部分城镇开发边界调整。强化基础建设。全年投资1.6亿元,有序推进3个重点项目及多个小型项目建设。推进科创中心和邻里中心工程顺利结顶,三门县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工程(一期)完成主体建设,赖峙涂区块基础设施项目、子项目跃进塘东闸工程、雁南路道路工程、供水管网工程完工,琴江变至赖峙涂区块35千伏电力线路工程完成组塔推进建设、赤一路(雁汀路至兴港大道)道路提升工程完成污水管网建设,同时加强便民疏导点提升、公园美化亮化、道路硬化、环境整治等项目,推进园区有机更新。精细城市管理。深化“五水共治”和“污水零直排”建设,制定内河水质提升方案与保洁长效管理制度,全面提升园区内河水环境质量。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以全员推进形式加强园区日常保洁及绿化养护,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与“六乱”专项整治,整修市政基础设施,优化园区环境品质。
(五)党建领航聚合力
抓牢思想建设。通过党工委会议“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等形式,积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及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传达各级重要会议精神,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积极部署意识形态工作并开展意识形态专题分析会。开展“我在党群阵地听党课”活动11次、主题党日12次、党员大会6次、党课35次。抓严廉政建设。严格执行议事决策制度,积极申报“三重一大”事项。加强党风廉政教育,以勤廉宣传月、党风廉政季度例会、纠“躺平”治“佛系”专题作风评议等为主要方式,筑牢拒腐防变防线,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抓强队伍培优。积极推进“百名科长破百难”活动,结合工业城实际打造干部培育“青城计划”品牌,全面推动青年干部历练成长,交流分享24人次,规划科“疏堵结合破解流动摊贩管理难题”在全县第一期分享会进行分享,应急科“打造三门化工产业平台”入围第二批重点破难项目清单。优化干部结构。抓精人才选培。大力推进高层次人才及项目申报,省特支人才5名,推动市级“500精英”特等奖项目亿诚传动开工建设。抓活群团活动。聚焦党员群众需求,用活用好新党群阵地,共服务党员群众近万人次。开展“劳动者嘉年华”、“朋友一号见”、春日茶会、廉香端午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园区群众归属感。开设“青年夜校”,为青年“充电赋能”,全年开办19门课程、40个班次,得到企业职工广泛好评,并被省市媒体报道20余次。
回顾过去一年,在外部经济环境承压的情况下,工业城依然持续稳步发展并取得一定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自身的一些不足:产城融合程度不够高,产业与城市功能衔接不紧密,生活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创新能力不强,高附加值产业占比少等。对此,要立足长远,从深从实谋划,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沿海工业城将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努力打造工业经济发展高地,奋力实现规模总量再跨越、产业结构再优化、平台能级再提升。
(一)聚焦“规模”攻坚,优化版图全力奋进
扩总量、抓放量。加快打造现代产业体系,优化布局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化工等产业,扩大龙头链主企业的规模效益,实现三维系、西格迈系、凯华系、东亚系等企业跨越式发展,推动建兴科技、凯华汽车科技、善渊制药等新项目投产放量。
腾旧地、焕新企。持续发力开展新一轮腾笼换鸟行动,坚持“边治理、边开发、边集聚”模式,推动园区低效闲置和低效用地有机焕新,同时深入开展非化企业腾退工作,推动化工园区整治提升。持续打造产业空间集聚、集群优势凸显、创新动能强劲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二)聚焦“质效”攻坚,招引培育大干快上
聚项目、强招引。加强西格迈四期、科臻智能卫浴等新质项目招引对接,推进倍能、颂鑫、佳合等项目落地开工,恒康、卧加、诺肯等技改项目投资入库,广利、力速、腾宇等扩建项目建设,建兴、凯华、善渊等项目投产,点对点跟进项目进度,全力做好全周期保障。
育企业、重科创。紧盯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建立梯度培育体系,加速小升规、专精特新、国家高新技术等企业培育工作,鼓励重点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创新能力,进一步加速产业提档升级。
(三)聚焦“能级”攻坚,平台规划进阶突破
筑平台、兴产业。加快赖峙涂产业平台开发建设,完成海转地手续办理及农转用指标争取,推进场地填筑、道路基建、水电气网等市政配套设施建设,为重点项目落地投产做好保障,同时积极谋划赖峙涂产业园项目,完善产业延链补链。
优规划、促建设。加快化工集聚区改造提升,保障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产业安全规范发展,优化区域规划,加快园区产城融合发展步伐,推进科创中心邻里中心、应急中心等项目建设,提高园区承载力及服务水平。开展化工园区智能化平台运维及封闭化运维管理,完成化工园区突发水污染事件多级防控体系建设,完成科创中心邻里中心、应急中心工程建设。
(四)聚焦“品质”攻坚,园区设施臻善向好
固基建、精管理。聚焦基建,积极谋划企业职工宿舍、商服配套等项目,在产业规划和城市建设之间形成动态平衡。加快住宿、餐饮等生活服务业态引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实现园区精细化管理,深化环境提升工作,持续更新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电力布局、河道治理、便民疏导点建设等,提升园区硬件品质。
提服务、优环境。进一步深化助企服务工作,完善审批代跑代办、营商伙伴日等形式,持续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积极探索工业社区模式,进一步提升园区生活软环境,开展相亲交友、运动会、企业劳模技术服务等各类人文活动,吸引更多人才扎根园区,实现以产引才、以才促产,打造既有活力又有魅力的产城融合工业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