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三门县委,三门县人民政府:
2024年,县公安局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维护社会稳定、护航经济发展、保障人民安宁为目标,不断提升公安工作法治化水平,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坚持依法治理,促进社会稳定。推进“雷霆”“云端”等系列行动,重拳打击突出违法犯罪,全年共行政处罚1565人,移送起诉744人,追赃挽损1180万元,分别同比上升11.3%、7.4%、9.1%,有力铲除本地违法犯罪滋生土壤。持续开展“保畅护安”“夏季行动”等专项攻坚,圆满完成“龙腾蟹乡·福满三门”元宵群众文化活动、省领导调研等警务保卫任务30余次。强化信访积案实质化解,成功清零中政委、公安部等上级部门下发的13起积案,化解率达100%、息访率达84.6%。高标准打造监所安全规范管理体系,实现连续三十年安全无事故,荣获集体三等功。打造“警牵引·布防岭”标志性成果,聚焦“降警控案”核心目标,全面布局10个“场景化精细防控治理单元”,分层分级开展精准治患,全县保持日均刑事警情2-3起,治安警情4-5起,交通事故警情40-60起的低位状态,且危害性、损害度不断减轻,同一人、同一域、同一事重复报警率从13.9%降至5.7%。
(二)坚持执法为民,做实民生警务。以“安全+亲和”理念推进“警相邻”警民互动体系建设,建成并运行6处“警相邻”平台,17处警民、警校、警企站点,形成“平台-站-点”三级立体架构,整合社工、网格员、平安自治合伙人等力量7000余人,进一步带动形成全民共治良好氛围,相关做法获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成国等省市领导点赞肯定。围绕扶苗、民转刑、反诈、道路交通安全四项重点工程,以“三会四单”为媒介,全面提升县域基层治理能力,矛盾纠纷化解率提升至99.22%,“民转刑”命案“零”发生,排查整治道路交通隐患点位982处,完成4处市县事故黑点整改,亡人事故数同比下降29.63%,全市第二。“扶苗”相关做法在全省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法治保障动员部署会议上作交流发言,并被《人民公安报》《浙江法治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刊发报道。
(三)坚持法助共富,护航经济发展。深化“共富警务”建设,编写《三门县冲锋衣行业转型危机及衍生机遇分析》被省厅作为样板下发全省学习,促成“三门县、安踏”搭建政企沟通平台,开发“冲锋衣侵权异动”数字模型,排查涉嫌侵权人员50余人。创新“容缺办理”服务,开设为企服务、“办不成事”等专窗,“一网通办”率100%,17个高频事项网办率98.15%,单项网办率均达90%以上,窗口好评率99.9%,走在全市前列。针对五一、国庆等高峰节点,开发上线流量监测系统,有力实现平安有序目标。联合建立3家生态行刑共富生态实验室,深化推进“危险生产原料替代行动”,成功减少各类安全生产管理成本5000余万元,全县涉危企业监管数减少71家,原料管理使用隐患点较前三年下降97%,相关做法获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文光,胡伟副省长、杨青玖副省长等领导批示肯定,获评2024年全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最佳实践案例”,入选全省营商环境“微改革”项目库。
(四)坚持科技赋能,保障执法安全。围绕“有警接警、无警访民、就近派警、安全处警”实战目标,上线运行指挥调度“一张图”,上图301台警务通、83个车载定位、229个智能肩灯、189台4G执法记录仪等设备,精准标注警力位置、实时更新勤务状态,指挥人员一屏即可实现视频跟踪、风险推送、导航指引、历史报警回溯、身份研判等功能,有效规范执法行为、保障执法安全。创新推出“智眼”执法记录仪,后台实时比对21类重点数据库形成实时风险预警,可向前端处警人员一键推送身份信息、风险标签、处置提醒、路线推荐、现场画面等信息,实现“接警-出警-处警”全流程保障,变警情处置“未知”为“有底”。
二、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工学矛盾还需化解。基层警力既要保证日常接处警、治安巡防、设卡、安保等任务,又要肩负处突、抢险救援等临时性任务,人员长期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执勤压力大,学习时间就容易受到冲击,时间、人员、内容、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特别是集中培训和“送教”过程中,因工作原因基层民辅警较难全部到齐,对一个单位的送教可能需要两到三次才能做到基本覆盖,既占用基层警力有限的训练时间,又给送教教官增加工作量。
(二)传统观念还需扭转。少数民警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实战能力和水平还存在不足,特别是当下群众法治素养和法治需求不断提升,且自媒体发展迅速,但部分民警仍不习惯在“聚光灯”下执法,导致处置过程中畏手畏脚,虽公平公正依法办理,但仍导致部分群众没有“公平公正”的体验感。
(三)精准宣传仍需提升。公安机关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人民安宁的“主力军”,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追赃挽损期望值较高,虽然今年较往年提升了追赃挽损的力度,但与群众的需求仍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受“水房”、虚拟货币等处理洗钱,款项易流向境外,难以追回。究其原因,还是在宣传上不够精准,未能有效提升群众安全意识,从源头上有效杜绝违法犯罪发生。
三、2024年度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情况
(一)以法治思维筑牢忠诚底色。作为三门县公安局落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带头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有序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确保中央、省、市、县的各项决策部署得到有效落实,通过印发《2024年三门县公安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重点内容安排》、固定每周一次政治学习等方式,努力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的动力和责任感,转变为清晰的工作思路和具体举措。
(二)以实战需要升级执法中心。以上级认可、群众满意、民警有感为导向,围绕一线执法实际需要,坚持高站位统筹、高质量运转、高效能联动、高标准保障、高要求监督,持续在规范执法办案、提升办案效率、保证执法安全、严格执法监督等方面下功夫,对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增加体检中心、法制沙龙、行刑衔接、法医鉴定、未成年人一站式取证、接报案中心、律师咨询等功能区。今年以来,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共帮助办案单位送医检查510人,集中送押716人,被省公安厅评定为一级执法办案中心。
(三)以闭环跟进强化执法监督。针对巡察指出的3个执法问题,强化建章立制,落实源头整改。制定一周六必谈、每周两次常态巡查通报等制度,对系统数据实施“三位一体”巡查,围绕警情、案件、人员、物品、场所、卷宗等要素,由法制、督察等部门对调查取证、案件走向、办案期限等关键事项开展闭环监督,使每起案件自受案起,全流程纳入监督管理视线,对执行不利的及时约谈矫正方向。对在办刑事案件、行政案件开展回头看,梳理形成执法问题清单,盯住“共性”问题,抓牢“个性”问题,督促及时纠正,坚决防止执法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今年以来,共收到行政复议、行政诉讼20起,实现零败诉。
(四)以能力提升打造过硬铁军。紧扣“一规划两纲要”“一规划两方案”法治宣传主题,通过“星火耀”“阳光警察·看见”等平台,组织全警集中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及近年新法新规。将法律知识水平作为民警日常执法、晋升、任职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每季度开展法律测试、不定期开展法律竞赛、等方式,全面提升全局民警法律知识水平和能力素养。今年,在全市公安机关法治实战技能比武中排名前列,全局25人取得法律职业资格。
四、2025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主要安排
(一)完善制度建设,提升法治素养。一是学法提能。建立学法、考法“正负”双向清单及“大评估”机制,全面落实局党委理论学习会前学法和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述法制度,不断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实战指挥能力。制定年度学法计划,常态化开展送教上门、实战练兵等活动,鼓励民警参加执法等级考试和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常态更新知识储备,提升执法能力。二是实战增效。准确把握基层执法重点、实战难点,开展“全警讲法”活动,紧扣实战实效导向,常态组织开展实战演练,通过案例指导、庭审观摩、情景模拟、红蓝对抗等多样化形式,真正让民警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让“教科书式执法”成为一线民警的执法常态,不断提升民警依法履职的能力水平。三是机制倒逼。推动法制队伍“能进能出”,建立中层履职、青警能力成长、执法质效“三张清单”,及时从一线执法办案民警、司法考试合格人员中选配优秀同志充实法制员队伍,倒逼法制民警强化本领提升,刻苦钻研法律法规、公安业务、疑难问题。充分发挥执法质量考评指挥棒作用,建立“上架约案”制度,推行法制工作与民警绩效考核、评优评先、职务职级晋升等全面挂钩,及时兑现奖惩,不断加强专业法制队伍建设。
(二)强化监督管理,规范执法行为。一是完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抓总议要”作用,严格落实联动协作、约谈剖析、决议督办等机制,确保法律监督、党纪监督、业务监督衔接顺畅、融会贯通、形成合力。扎实推进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执法监督巡察专项行动,健全源头预防、过程管控、问题查纠、考核问责等机制,强化执法全流程全链条监督,推动执法顽瘴痼疾整治常态长效。二是延伸监督触角。健全完善从源头到末端的全链条执法监督制度,法制、督察、信访、机关党委等部门常态协同、捆绑作战,强化对一线执法工作的检查督导、通报曝光、追责问责力度。同时,定期分析研判涉执法类举报、投诉、信访等事项,排查整治各类共性和个性问题,形成教育警示案例,严防再次发生执法安全事故。三是压实监督责任。严格落实执法领域“下管一级”要求,形成值班履职、执法安全、审核指导、案管运行、执法办案、带头学法、信访办理等七个维度的中层履职质效清单,每日通报晾晒,闭环执法风险。运行“疑难案件指定中层办理”机制,倒逼中层干部切实提升执法业务水平,切实担负辖区疑难复杂案件攻坚克难,真正起到表率示范作用。
(三)发挥职能优势,护航中心工作。一是保障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紧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平安发展大局,坚持“经济发展到哪里,公安服务保障就到哪里,项目推进到哪里,警务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原则,深化“项目警官制”,完善专项打击制度,依法严打整治妨碍重点工程建设的违法犯罪活动,以“无感安保,有感护航”理念,纵深推进东屏水库、白溪堰坝、山水湖田海一体化、甬台温高速改扩建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落地,切实提供坚强法治保障。二是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密切警企联动,及时全面了解企业法律需求,帮助企业排查风险隐患、梳理管理漏洞,秉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到”理念,做好“进一次门开展多项服务”,以高品质服务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发挥“尖刀”作用,严打干扰破坏生产经营、工程建设、民生领域等方面涉企违法犯罪,全力维护企业切身利益,筑牢企业安全发展屏障。三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医药、橡胶、汽配、冲锋衣等行业服务指导,完善风险防范预警机制,主动指引企业整治风险隐患,持续加强“三门青蟹”等原产地知识产权保护,精心呵护“鲜甜三门”品牌形象。深化“危险生产原料”替代行动,拓展替代品类、靠前主动服务,促进企业降本增效。优化涉企行政许可项目审批流程,覆盖“15分钟服务圈”,依托“容缺办理”等机制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结合“一窗通办”“一照通用”等场景,打好服务“组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