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持续推进科创载体建设。一是推进科创平台提能。调整三门湾科创走廊发展规划,将县城西区橡胶产业集聚区和健跳临港工业城纳入走廊规划范围,形成“一核一副四区多点”的空间格局,提升走廊资源承载能力;紧盯三门湾(杭州)科创广场运营管理,推进项目、人才招引。二是深化校地科技合作。聚焦橡塑和汽摩配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接浙江工业大学和浙大台州研究院,推进二期合作,拟定合作协议;完成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等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年度运行绩效考核;推进南科大台州研究院三门技术转移中心落地运行。三是创新载体建设模式。谋划建设科创“六个一”体系,实现研发、转化、孵化、产业化全面贯通,产业链与创新链高度融合。目前,正积极筹建冲锋衣、橡胶、装备制造(汽摩配)等行业创新协会。谋划组建三门县人才科创集团,目前已经起草并调整方案十余稿。
(二)持续做强全社会研发投入。一是优化产业结构。引导企业加大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力度,1-5月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投资8亿元、同比增长16.5%,全市第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9.44%,占比同比提升13.6个百分点,提升幅度全市第二。二是强化创新主体培育。排摸更新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对象55家,并会同财政、税务等部门赴企业实地现场服务。推荐上报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46家。三是提升企业研发能力。目前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90%、建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占比50%,均居台州市前列。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4.9亿元,同比增长16.2%,增速全市第二,占营业收入比重2.46%。三门核电申报的省重点实验室有望获批。推荐上报台州市高企研发中心25家。
(三)持续推动成果转移转化。探索建立三门县成果转移转化“一二三,来三转”实施方案,即一个产业导图指引,二个保障体系支撑,三大行动抓手攻坚,尝试成果转化新模式。上半年完成科技成果审核58项,成果转移转化20余项,登记技术交易额2.2亿元。上半年共开展校企对接5批次,孵化浙江大学与亿禄科技科研成果——新能源智慧型变压站。
(四)持续开展“科技招商、科技招智”。盯牢杭州泰达集团生物科技、宁海精密模具科技园等一批在谈重大项目,从源头上谋划好人才工作的深度布局。聚焦三门“4+3+X”产业发展需求,持续关注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健康生命等领域高层次人才,通过校地合作、揭榜挂帅、鲲鹏计划、台州500精英计划等现有政策,建好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和储备库,积极开展盯引工作。上半年完成亿禄(杭州)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新能源智慧型变电站、浙江思富特安防科技有限公司智能门控系统等项目引进,储备硕博人才若干人。摸底全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推荐合适人选参加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的遴选。
(五)持续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一是选优配强科技特派员。完成上一轮7个省科技特派员项目验收和考核,完成新一轮省科技特派员申报,增设蛇蟠乡科技特派员需求岗位,完成新一轮台州市科技特派员选派和项目申报。二是推动农业科技和社会发展项目申报。上半年完成市级农业科技项目申报14项,完成2023年农业科技项目验收,评选2024年农业科技项目5项;审核2024年社会发展项目24项、软课题3项。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建强科创载体。推进走廊资源集聚,提升走廊显示度、集聚度、首位度;持续跟进浙大台州研究院、浙江工业大学等2家高校院所的二期合作,推进人才科创集团组建,组建橡塑、汽摩配、冲锋衣产业创新协会。
(二)引培高质量创新主体。今年目标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
(三)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坚持全年3.4%的工作目标不动摇,宣传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加快调整三门科技新政;做好研发投入巩固提升,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四)推进成果转化。抓好科技项目研发孵化转化,全年计划完成研发项目1500个,转化应用研发成果150个,孵化项目50个,建成1个成果转化示范样板项目,并围绕项目建设实现新引育千名创新型人才。
(五)持续招引科创资源。积极对接泛浙大系资源,推进高新技术项目和高层次人才的招引落地。积极对接浙大科技园、浙理工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专业团队,推进孵化园区、科创园区的打造和运营。推进在谈项目落地,推荐人才项目参加台州500精英计划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