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部门动态

聚焦聚力九个“地名+” 赋能共同富裕

2024-05-30 11:38 来源:县民政局

地名折射区域故事,服务和文化点亮美好家园。近年来,三门县以地名公共服务和地名文化保护传承为抓手,聚焦聚力九个“地名+”,不断优化多形式服务,全面构建多层次体系,大力开展多渠道宣传,将地名管理纳入到民生服务,将地名元素融入到旅游路线,将地名文化资源转化为乡村发展资源,赋能共同富裕。

优化多形式“地名+”服务,规范地名管理

牢抓“地名+管理服务”。一方面,调整完善三门县地名委员会,加强对地名重大事项的研究部署,明确地名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加强部门协调,落实地名备案公告制度,推动地名管理规范运行。另一方面,积极对接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将地名公共服务事项纳入民生窗口,由审批中心人员驻办、民政负责业务指导培训,窗口全员办理,做到“一网通办”,即时即办,实现“网办率”100%,群众满意率100%。

紧盯“地名+认定审查”。一直以来,三门县都致力于切实保护和弘扬本土文化,严格审核地名命名、更名,2023年审核住宅区、楼宇名称10例,审核道路等名称11例,及时、坚决否定5例房产公司、产业园区提交的不规范名称申请,做好沟通解释,全面杜绝“大、洋、怪、重”地名的新增,倡导和鼓励提高新地名的文化含量和文化品位。此外,在2023年探索开展“乡村著名行动”,重点针对未命名地名进行摸排,审批道路名称8条、乡村休闲设施名称2条,并将新增地名及时采集上图。

力推“地名+助力民生”。搭建三门数字门牌系统,涵盖地址门牌位置、服务信息运营、周边信息运营、地名文化宣传等应用模块,实现治理端对接政府各需求部门,服务社会治理需求,发挥标准地名地址数据要素价值;设立服务端,接入政务办事及便民服务应用,提升数字门牌民生服务能力;建设商业体信息展示端,服务商家,在县城17条主要街路更换数字门牌4300多块,指导商家绑定数字门牌,在数字门牌平台发布商品信息,发放数字门牌商家应用指南1000余份,助力商企影响力传播,优化营商环境。

构建多层次“地名+”体系,传承地名文化

精心谋划“地名+课题”。全面启动《三门县域地名规划》编制,与浙江省之江区划地名研究院进行技术合作,以三门县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编制完成《三门县域地名规划方案(2021—2035年)》,为全县地名规范命名、更名和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依据。邀请省地名学会专家就贯彻落实《地名管理条例》、开展地名文化保护、做好地名文化传承等工作进行讨论,确定开展“三门县全域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课题,并签订技术服务协议,成功申报入选省民政厅研究课题。

精准发力“地名+数字”。大力开展三门县数字地名文化馆建设,以三门古今地名为切入口,利用H5、二维码、云技术、语音等信息技术手段,设置红色地名、清廉地名、宋韵地名、和合地名、海防地名、慈孝地名、非遗地名、地名歌谣等八大栏目,其中穿插村落介绍、历史文化、地名大观、山海风情、鲜甜三门、地名体验等版面,形成全方位、系统化的地名文化传播平台。同时,该馆还在全域开展设标行动,在室内外布设“二维码”、触控一体机等,让广大居民只要动动指尖扫一扫,就能把地名文化带回家。还在部分村文化礼堂、社区广场、高中院校、上市企业等布设16处数字地名文化馆标识。

精细落实“地名+实体”。高标准建成浙江红色地名馆、浙江古代清廉地名馆、红色人物地名园等地名文化展馆实体,为三门乡村旅游增加民政地名元素,年均吸引参观人员达1万多人次。红色地名馆展示了省内22个红色地名,清廉地名馆展示浙江古代20个清廉地名故事,为亭旁红色小镇增添重大地名元素。另位于亭旁芹溪村的红色人物地名园内共收集10个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红色人物地名,涵盖人物雕塑、音频讲解、红色指引、文字介绍等,形成了红色小镇系列地名文化展览实体,更是丰富了村内以“天门峡景区”“临三工委旧址”“江南红旗渠”等为基础的红色文旅内涵,受到大批游客的欢迎。

开展多渠道“地名+”宣传,赋能共同富裕

全面征集“地名+故事”。三门县在大力开展乡村地名文化的挖掘过程中,注重通过有历史、有趣味、有内涵的地名故事形式来更好地呈现地名文化,精心组织、广泛发动地名专家、乡贤、退休教师、老干部等各类地名文化爱好者,征集乡村地名、自然地理实体地名、人文古迹地名等故事,共收集地名文化故事150多篇,汇总整理成册,并聘请地名专家对征集故事进行考证、审核和修改,已形成书稿并计划出版,进一步丰富了本地乡情传承的文化载体,助推了地名文化资源转化为乡村发展资源。

创新开设“地名+栏目”。着眼当前融媒体传播的优势,三门县民政局积极与县传媒中心联动合作,以探究村名来源、传播村名文化为目标,开设“村有名堂”这一全新栏目,走百村、访千人,推出一村一说,以图文和短视频的融媒体形式,在多媒体平台播出,自今年初开播以来,该栏目已推出16期,仅在掌上三门微信公众号上的阅读量就高达10万+,其中杨家村单篇推文阅读量突破2.5万。而5月中旬联动举办的特别活动 “村有名堂三门地名大会——走进亭旁”全场直播观看数则超过15万人次,有效繁荣了乡村文化的同时,更是增进了群众的乡愁乡忆。

大力推动“地名+展示”。在数字化传播宣传的同时,三门县也在地名文化的实体化展示上投入大量精力,重点结合乡村文化礼堂、乡村宣传橱窗、乡村道路、乡村公园等建设地名文化遗产代表性展示点,形成一村一品,合并支撑三门县全域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确定建设宋韵地名、唐诗之路地名、红色地名、海防地名和港湾地名等地名文化遗产代表性展示点5类,分步实施,其中海防地名和港湾地名去年已完成建设。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建立,设置保护标志,切实推进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推动地名文化融入旅游线路,进一步赋能共同富裕。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