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开发区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三提三争”立功竞赛活动,深入贯彻实施“做强产业、做美城市”发展战略,履责于行、担当实干,推动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年开发区完成规上工业产值62.68亿元,同比增长4.3%;规上工业增加值14.02亿元,同比增长6.3%。完成固定资产19.87亿元,同比增长28.54%,其中工业投资9.53亿元,同比增长48.77%,基础设施2.34亿元,服务业投资8亿元,同比增长29.18%。完成高新技术投资4.5亿元,同比增长58%。技改投资6.34亿元,同比增长26.71%。完成财政总收入4.36亿元,同比增长34.85%;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2亿元,同比增长38.66%。规上企业达61家(今年净增规上企业3家)
(一)抓项目、扩投资,产业转型提质提效
聚焦项目建设、企业转型、闲置盘活等工作,产业发展实现提速增效。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坚持“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快速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工业投资增速创历年最高。康创电子、佰穗莱等9个项目开工建设,高霖、奥力孚等5个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厦兴科技、浙威电机等6个项目基本建成,国药健康产业园一期建成投产。企业转型蹚出新路子。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分层梯度培育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分类促进企业做精做强做大。国家级层面,世泰实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厦兴科技、国瑞电器等10家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层面,康创电子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帝翔、普拉驰获批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尔格获评第一届浙江省知识产权奖专利奖。高霖、国药入选浙江省智能工厂培育库,实现我县智能工厂培育企业零的突破;元创入选2023年浙江省单项冠军培育企业名单,实现我县单项冠军培育企业零的突破。奥力孚、元创等2家企业入围浙江省数字化车间培育库。市级层面,绿岛、元创获评2022年度“台州出口名牌”。闲置盘活拓出新空间。推动闲置土地厂房与项目资源有效对接,坚持一企一策,提高精准度,打好“组合拳”,全力盘活闲置用地,全年盘活10家300.75亩的闲置用地。助企服务精准显成效。积极与省市部门对接说明、极力争取后,圆满解决臻峰建材厂房迁建审批、选址等问题,助力企业恢复产能。密封件厂与施工方纠纷妥善解决,厂房顺利验收。
(二)快落地、快开工,招商引资历史新高
全力开展“链式”招商,以“大好高”项目为目标,围绕新能源、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开展精准招商,招商引资交出硬核成绩单,实现百亿级项目、单体最大外资项目的历史性突破。重大项目快速落地。2023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9个,总投资额159.8亿元,达产后产值269.8亿元,总用地面积约1578亩。其中百亿元以上项目1个(浙江国化),为我县首个百亿落地项目。20亿元以上项目2个(汇科新能源、璞慧德芯),璞慧德芯投资2.7亿美元,为我市体量最大的外资项目,5亿元以上项目1个(康创),亿元以上项目5个(正屿、大华、优陆、砼创、三变)。项目跻身省市盘子。汇科新能源项目被列为省“千项万亿”工程重大建设项目,浙江国化、汇科新能源项目被列为市重大项目。外资任务超额完成。全年目前累计到位外资1503万美元,超额完成500万美元外资考核的任务,外资到位金额位列全县第一。落地项目高效开工。新招引项目中,康创电子、正屿科技、大华铁路、优陆电子、砼创工贸5个项目已开工,浙江国化、三变科技、汇科新能源等3个项目预计于2024年一季度开工。
(三)提品质、创精品,城市建设美丽蝶变
坚持以“精品工程”理念抓建设,高水平快速度推进两大重点片区开发建设,城市面貌焕然一新。2023年开发区共实施基础设施项目41个,其中已完工21个,截止目前在建项目14个,前期项目6个,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亿元。资金谋划创历史新高。2023年,争取各类资金共2.1811亿元,经营性贷款7.6亿元,资金争取额度为历年最高,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区块高标快速推进。三江口区块主要推进景观、路网、区块开发工作。景观工程:梅花山市政配套及生态修复工程基本完工。三江六岸沿江景观完成施工图设计,启动前期准备工作。路网工程:完成初步设计评审,正在开展施工图设计;江汇路开标。区块开发:总投资17亿元的方远天御一品项目、总投资5.32亿元城市封面项目快速建设中,建成后将成为三门县的城市新地标。金鳞湖区块主要推进金鳞湖城市公园的一期项目。总投资1608万元的人工沙滩、总投资898万元的公园次入口完工,元旦开放,已成为滨海新城的网红打卡点。人工岛及三座景观桥梁工程完成前期工作。产业平台建设有序推进。沪甬台区块。沪甬台区块新增2800亩工业用地,为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提供保障。沪甬台合作产业园完成五号路、七号路、十五号路三条道路建设,九号路排水工程完成总工程量75%。九号路高压杆线改造工程完成招投标。特色生态产业平台。环金鳞湖科创产业园工业区道路工程、支路三排水工程完工;人行道、路灯、交通信号灯及电子警察项目进场施工,旗海路北段、金鳞大道高压杆线入地工程有序建设,晏清路高压杆线入地完成招投标,横港北岸工业区块路网体系及配套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对滨海新城建成区内综合环境、基础设施等进行改造提升,提升城市品质。园区环境升级:横港两岸环境整治提升、园路小品建设已完工,大拇指区域环境提升工程完成场地平整、种植土回填,横港区域将成为滨海新城的靓丽花海。滨港路两侧改造提升工程基本完工,同时对滨港路公园亮化进行改造提升,完工后将打造成为滨海新城夜景打卡地。三门湾大道绿化改造工程已完工,花开后滨海新城将成为月季之城。基础设施提档:体育中心以南道路工程完工,新建三横一纵4条道路。旗海路、泰和路改造提升工程完成两个交叉路口改造、路灯安装,已跃升成为滨海新城的品质路。三门湾大道以南工业区道路提升工程完工。
(四)抓项目、促保障,新材料城开启新篇章
自9月20日县委常委会明确将洋市涂区块划入开发区管理范围,开发区组建洋市涂工作专班,专项跟进两方面工作。一是牵头统筹协调,为“我县首个百亿项目”浙江国化项目落地做好攻坚要素保障工作,促项目尽快落地并启动建设。二是整合可用资源,推进洋市涂化工集聚区的要素保障工作,使其具备承接重大产业项目的竞争优势。省重大产业申报方面,完成国化项目申报,待评审通过。规划引领方面,完成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和“禁限控”目录的编制初稿和区域规划环评的报件工作。要素保障方面,启动水、电、路、气、码头等前期工作,保障园区项目落地。场地平整方面,洋市涂区块造地一期软基处理工程2.83亿已于12月22日发布正式公告,九业区块生态修复工程完成招标准备工作。土地出让方面,12月13日,浙江国化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功竞得金茂船厂147.17亩土地,目前已完成土地款支付。
(五)重研究、提管理,规划支撑引领凸显
围绕全区发展大局,编制总规、专项研究、规范管理,为开发区发展提供空间保障,确保重点项目高效落地。总规编制优化空间。根据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范围,为进一步产城融合发展、重大项目落地提供规划空间支撑,2023年完成滨海科技城片区、临港产业城片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并启动开发区滨海科技城片区、临港产业城片区、沿海工业城片区等三个片区的总规整合工作。专项规划精细研究。根据项目落地需求,开展规划调整与研究工作。大周塘一期611亩开发地块完成控规编制,金鳞湖北岸、大华西侧、铁路站场三友及中南高科产业园地块完成控规修规,全力做好项目保障;海润小学扩建地块、三港市场区块、晏站区块、乌龟山区块完成控规修规,三江口小学正在开展控规修改,全力做好民生保障。完成滨海科技城横港北岸工业厂区景观风貌研究及乌龟山区块住宅用地规划方案研究,梅花山山体景观设计专项规划编制初稿形成,全面优化功能布局。管理一体化标准化。将园区内道路、给排水管网、供电、绿化、燃气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今年完成燃气网架优化、广电公共视频一体化建设等22个基础设施项目的审查工作。另外,开展园区企业围墙设置标准化建设。进一步统一和规范围墙设置标准,将企业围墙打造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奥力孚、可至智能、高霖、蓝梭等四家企业的围墙正在标准化建设中,康创、优陆、正屿等七家企业即将启动围墙建设。
(六)快推进、稳处理,做好前期政策处理
全年推进政策处理区块点位12块。扩展空间类4块。基本完成三门县西部科创园矿地综合开发利用项目、三门县职业中专项目政策处理工作,配合完成大周塘约3800亩养殖塘使用权收回工作,启动中天留香园以南约150亩滩涂使用权收回工作。企业招商落地类2块。完成优陆电子和沪甬台产业园内新落地企业的养殖塘清退,为项目落地提供坚实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类4块。基本完成三门县梅花山市政配套及生态修复工程政策处理,清理大拇指区块、横港两岸、城南河的35口养殖塘和场地清理工作,为工程施工快速扫清障碍。民生类2块。完成海润小学西扩政策处理,协调处理三山自然村不动产权证办理,为民生项目提供保障。
(七)转观念、精管理,城市治理更现代化
转变城市管理观念,整合共享资源,提升管理绩效,聚力打造新时代城市治理的开发区标杆典范。创建大平安园区。发挥“1+3+N”网格力量,全力推进开发区基层基础大排查专项工作,共排摸流动人口1160人,排摸户外LED屏幕13块,均已落实责任人并签订责任书。城市运行燃气安全问题125条,均已完成整改。反诈工作实现园区企业职工全覆盖,规上企业全覆盖。安全生产:以网格化管理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按照“规范一批、整治一批、关停一批”的原则雷霆推进,完成隐患整治600余处,关停企业11家,园区社会面平稳。平安建设:办结信访件97起,办结率100%;化解矛盾纠纷事件15起,重点件2件,装饰城、青蟹交易中心等群体性稳控,积极推进化解中。创新大管家管理。城市“大管家”:首个集绿化、环卫、市政为一体的“大管家”服务项目落地开发区,并成功运营。国有资产管理:梳理排摸底数,建立一图一表一档一制度“四个一”机制,规范资产管理。
二、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开发区进入“双城记”时代,工作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做强产业、做美城市”这一发展主线,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融入新格局,全面落实“双城”发展战略,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新能源城、新材料城,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美丽开发区。
(一)做强产业
总体思路:围绕做强产业,坚持双城发展战略,依托滨海科技城现有能源产业基础、千亩土地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重点布局新能源产业,推动形成新能源产业城;依托6000亩的洋市涂区块开发和省级医化园区的建设,推动临港产业城、沿海工业城联动发展,重点布局新材料产业,推动形成新材料产业城。
1、滨海科技城。加快滨海科技城开发,依托海博思创、康创电子等新能源产业项目,加快新能源城核心区建设,着力打造能源装备制造等新的百亿级产业。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加快培育新兴产业。立足三门县新能源城的这一定位,突出招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主导产业,构建“链长+链主+伙伴企业”的链群协同机制,加快打造一批领航型企业和链主型企业,强化招引培育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等优质伙伴企业,构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推动形成具有三门县域特色的高端产业集群。二是迭代更新传统产业。大力推动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向数字化、集群化、绿色化迭代升级,引导传统产业转型为“新兴产业”。如传统汽摩配企业转型新能源汽车赛道,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橡胶等传统产业链,形成“新制造”。三是加速盘活低效闲置。今年是低效闲置用地盘活的最后一年,依据“依法整治一批、招商嫁接一批、重整提升一批”的工作思路,倒排工作计划,有力推进闲置低效用地处置,力争2024年全年盘活闲置低效用地220亩以上,实现园区低效闲置用地全销号。四是全力推进平台拓展。加快大周塘片区开发力度,结合下银岩山石料矿项目,完成首期611亩场地填筑并启动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四季度土地挂牌出让。
2、洋市涂区块。加快洋市涂等区块开发,依托百亿项目落地契机,完善各项基础配套,打造新材料产业集聚区。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一是省重大产业申报,争取完成国化、科远两个项目申报,以重大产业申报成功助力项目落地。二是规划引领,做好园区产业规划等各个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三是要素保障,启动水、电、路、气、码头等建设,保障园区项目落地。四是场地平整,完成九业、玄黄边坡修复和玄黄宕底开采,完成3000亩场地平整工作。五是土地出让,按时间节点要求完成国化项目的后续供地工作。
(二)做美城市
总体思路:围绕做美城市,以城市更新为切入点,坚持“双核驱动”的发展战略,统筹推进三江口与滨海新城两大片区的城市建设,加快打造三江口与金鳞湖城市“双核心”,提升城市能级,着力打造品质之城。
1、三江口片区。三江口开发按照“促进度、展形象、出亮点”的工作思路来推进,重点要抓好三个方面工作:在景观建设方面,启动三江六岸飘带式连廊建设,推进象鼻山森林公园景观阁建设,形成象鼻山与三江口的联动呼应,打造三门县域新晋网红打卡点;在交通路网建设方面,做好三江口区块的4条城市道路路基填筑及排水管道建设,为地块开发做好配套;在城市阳台方面,要完成主体建设,打造山湖相映、湖光山色的高品质绿色生态活动空间。
2、滨海新城片区。滨海科技城作为开发区工作的主战场,整体要按照“东拓、西扩、中提”思路推进,东拓,即开展体育中心以东区块填筑(正屿山区块填筑、三门湾大道以东路基填筑、绿茵路周边市政配套等),拓宽滨海科技城框架,为城市发展预留空间;西扩,即向大周塘方向扩大滨海科技城工业用地范围(开展大周塘一期的区块填筑、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扩展工业发展空间。中提,即开展滨海科技城基础设施及环境提升,提升建成区域品质。重点做好金鳞湖城市公园建设,同步开展大拇指区块四季花海建设、沪甬台产业平台基础设施提升、体育中心修复、滨海科技城东入口改造提升等工程。
3、金鳞湖城市公园建设。金鳞湖开发要紧紧围绕“科创之湖、生态之湖、休闲之湖”的思路来推进,重点要抓好两个方面工作:一是抓景观建设,加快推进金鳞湖公园南片区建设,打造湖景、湖趣、湖乐、湖韵为一体的高品质公共空间;二是重点推进金鳞智园建设,建成集科创研发、办公、人才公寓为一体的科创园,谋划引进一批科创项目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