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财政局
(2024年1月10日)
一、202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三门县财政局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学笃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县委县政府重点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稳经济促发展、抓收入控支出、拓渠道强保障、推改革增动能、防风险保安全等各项工作,以财政的“实”和“效”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稳”和“进”,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执行情况
2023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6.75亿元,为调整后预算的100.2%,同比增长14.6%。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0.18亿元,为调整后预算的100.4%,同比增长32.2%;非税收入完成16.57亿元,为调整后预算的99.9%,同比下降1.3%。剔除矿业权出让收益,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45亿元,同比增长23.6%。加上预计转移性收入44.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1.25亿元。
主要科目收入:增值税完成9.30亿元,同比增长46.9%,主要是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入库1.4亿元、留抵退税减少1.3亿元、三门核电增值税增收0.9亿元三个方面的影响;企业所得税完成3.44亿元,同比增长36.6%,主要是核电增收、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到期入库等因素影响;契税完成1.54亿元,同比增长71.7%,主要是一手房交易契税增收3376万元、土地出让契税增收2918万元;房产税完成1.46亿元,同比增长5.4%;土地增值税完成7447万元,同比下降19.5%,主要是部分房地产企业大额清算退税影响;城镇土地使用税完成4757万元,同比下降14%;耕地占用税完成3482万元,同比下降12.4%。
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执行情况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9.82亿元,完成调整后预算数的99.6%,同比下降6.8%。剔除债券资金影响,同比下降1.26%。加上预计转移性支出11.4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1.25亿元,收支相抵,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部分重点支出情况:教育支出11.75亿元,同比增加4998万元,增长4.4%。农林水支出9.86亿元,同比增加0.54亿元,增长5.77%;交通运输支出8.29亿元,同比增加4.78亿元,增长136.5%,主要是两高联络线增支;卫生健康支出5.87亿元,同比增加1.58亿元,增长36.7%,主要是县级财政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基金补贴和新冠疫苗及接种费用县级补助资金增支;城乡社区支出3.02亿元,同比减少7.25亿元,降低70.6%,主要是化债支出减少;节能环保支出4898万元,同比减少3.94亿元,降低88.94%,主要是化债支出减少。
在执行过程中,2023年总支出超过了年初预算,根据预算法规定,经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调整了2023年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本级支出由年初68.80亿元调整为70.10亿元,实际执行数为69.82亿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3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4.51亿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1%,同比增长12.2%。加上预计转移性收入12.93亿元,收入合计37.44亿元。
2023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1.79亿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99.3%,同比增长下降4.3%。剔除债券资金影响,同比下降13.6%。加上预计转移性支出5.65亿元,支出合计37.44亿元。收支相抵,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23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3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同比增长160%。加上预计转移性收入8万元,收入合计21万元。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8万元,加上转移性支出13万元,支出合计21万元。收支相抵,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3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8.77亿元,完成调整后预算数的99%。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与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今年起由市级统筹,不再编入县级社保基金预算中,剔除该基金,同比增长29%。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8.34亿元,完成调整后预算数的110%,剔除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与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后,同比增长14%。收支相抵,本年收支结余2.01亿元。截至2023年底,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6.09亿元。
(五)经批准举借债务的限额、结构、使用、偿还情况
1.限额。2023年,全县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08.61亿元,比上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2.56亿元。
2.结构。截至2023年底,全县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08.61亿元,其中:一般债务68.30亿元,占62.9%;专项债务40.31亿元,占37.1%。
3.使用。2023年,全县新增地方政府债券12.59亿元,其中:用于交通运输6.09亿元,占48.3%;教育0.4亿元,占3.17%;农林水利1亿元,占7.9%;城乡社区0.96亿元,占7.6%;其他支出4.09亿元,占32.5%;公共安全支出0.05亿元,占0.4%。
4.偿还。2023年,全县财政安排债务还本支出3.82亿元,其中:一般债务还本3.82亿元,专项债务还本支出0亿元。均用于偿还符合条件的存量政府债务。
(六)落实县人大预算决议有关情况和重点财政工作情况
按照县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有关决议,以及县人大财经工委审查意见,县财政严格落实相关决议要求,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收节支促均衡、盘活资产助发展、加大投入保民生、蹄疾步稳推改革、坚守底线防风险,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提供了精准的财政保障。
1.挖潜力争资金,夯实财政保障基础。全力稳住财政基本盘,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要素,充分挖掘国有资产,盘活潜力。一是组织收入尽心竭力。2023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75亿元,其中税收收入20.18亿元;政府性基金收入24.51亿元;累计争取到债券资金12.59亿元,其中一般债1.8亿元、专项债10.79亿元,连续五年实现新增专项债券限额增长;二是向上争取加码加力。全力争取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支持,争取到2023—2025年区域协调财政专项激励资金3.6亿元,有效保障我县项目建设;成功入选首批省级山水林田湖草海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争取省级财政约1.1亿元资金支持;成功入围2024年全域幸福河湖建设项目,争取省补助资金8000万元;成功申报百村万户增收促富试点项目,争取省补助资金2000万元,台州市唯一;成功争取2024年一事一议打造共富乡村试点项目资金2000万元;三是资产盘活不遗余力。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可盘活资源资产调研,建立可盘活资源资产清单,成功盘活多项资产资源,有效补充我县可用财力。
2.谋大局促发展,助力经济稳中向好。一是认真落实“8+4”经济政策体系。以目标任务为导向,科学设置政策责任分解清单,2023年我县获得“8+4”省级转移支付资金共7大类56项资金,合计金额9.296亿元,拨付金额8.21亿元,拨付率88.28%,提前完成上级部门要求85%以上的任务要求。二是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累计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限额10.79亿元,资金主要投向交通基础设施、市政、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重大政府投资项目。今年以来,专项债券资金共支持10个重大项目,拉动项目总投资117亿元。三是加快惠企政策兑现速度。以“政企通”平台为载体,加速资金兑现,让资金“活水”源源不断滋养市场主体。今年共发布18条县级惠企政策,开通政策专项98项,项目申报1324条,审批通过1009条,共计申报金额1.6亿元,审定金额1.27亿元。严格执行减税降费政策,打出“退缓免减”税费组合拳,截至目前,减负降本共计8.61亿元,真正以财政收入的“减法”,换来企业效益和经济发展的“加法”。
3.优结构补短板,持续改善民生福祉。加大民生投入,保障“三保”支出,确保全县财政支出增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一是优先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大力支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统筹资金保障11.75亿元;筑牢教育均衡发展基石,助力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省级评估;二是完善公共卫生保障体系。推进三门医院妇女儿童住院大楼、医技综合楼项目建设,卫生健康支出同比增长36.7%;三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实行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推动社会保险扩面提质,支持医养结合产业发展。四是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继续保持乡村振兴领域高投入,全年安排资金1.54亿元,统筹用于美丽乡村建设、粮食生产等;落实“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29个,较好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五是推动共同富裕。探索财政支农促富新实践。成功申报2023年百村万户增收促富试点县名单首批试点,以2000万元专项奖补资金撬动亭旁镇油橄榄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带动试点乡镇集体经营性收入增收。开创财企携手助富新局面。投资400万元建设县级农村物流共配中心,以国企为主体全域规划并运营了6条运输线路,开发了1条客货邮融合线路,签约并建立了195个村级物流服务站,助力我县成功入选浙江省2022年度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星级样板县名单。
4.强赋能促创新,稳步推进财政改革。结合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创新理念,理清思路,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不断提升财政数字化管理水平。一是深化财政数字化改革。加快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整合预算管理全流程,升级完善预算模块功能;加强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资金范围,持续深化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电子化改革,推进系统间多跨协同综合集成。二是推动乡镇财政改革。全面推进“浙里基财智控”应用上线运行,乡镇覆盖率达100%,深入推进和落实“乡镇公共财政服务平台+一卡通”建设,实现在浙里办随时同步查询。三是加强财政监督管理。进一步推动完善我县公款存放办法,迭代升级公款竞争性存放网上招标系统,有序开展公款竞争性存放,做好直达资金支付监控工作。
5.坚持防风险兜底线,稳固财政运行根基。一是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实施好“一债一策”,积极拓宽化债路径渠道,强化债券项目谋划、统筹,积极向上争取更多额度。二是防范社保基金运行风险。织密基金风险防控安全网,加大资金统筹力度,持续做大社保风险准备金“蓄水池”,严把收支关口,全力守护关乎民生的风险底线。三是防范“三保”运行风险。牢固树立政府过“紧日子”的理念,密切关注“三保”运行情况,提升“三保”预警监测和风险防范能力,滚动研判,确保“三保”不出问题。
202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在县政协的支持帮助下,我们承压拼搏、逆势奋进,全县财政收支实现平稳运行。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运行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财源基础尚不牢固,财政收入质量欠佳;“三保”等刚性支出逐年增长,财政“紧平衡”状态愈发凸显;财政支出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通过强化预算管理、深化制度改革等举措,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4年财政预算草案
(一)2024年财政经济形势
2024年是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接续实施、持续深化之年,是财政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之年,也是更加彰显财政担当作为之年。2024年要突破的重大工作多,面临收支平衡难,组织收入难,化解债务难,支出压缩难等多重压力,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直面困难,增强信心,坚持以进促稳、以进克难,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二)财政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
根据2024年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对2024年财政经济形势的分析和预测,并参考上年度执行情况,按照县委、县政府对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以及财政改革总体要求,2024年全县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强化资源统筹,集中财力办大事;强化底线意识,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强化规范透明,以全面提升资金绩效为基本原则,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科学生财、创新聚财、精明理财、高效用财、勤廉管财,持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为我县奋力谱写好新时代践行“八八战略”三门篇章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
(三)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草案
1.收入预算
2024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完成43.1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17.3%(剔除矿业权出让收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完成25.92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6%)。其中:税收收入预期21.36亿元,同比增长5.8%;非税收入预期21.75亿元,同比增长31.2%。加上转移性收入预期42.51亿元,收入合计85.61亿元。
2.支出预算
2024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拟安排70.5亿元,加上转移性支出预期15.11亿元,支出合计85.61亿元。收支相抵,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四)2024年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2024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期30.32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23.7%,加上转移性收入预期2.95亿元,收入合计33.27元。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拟安排27.5亿元,加上转移性支出预期5.77亿元,支出合计33.27亿元。收支相抵,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五)2024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
2024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期24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加84.6%。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拟安排24万元。收支相抵,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六)2024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草案
2024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预期9.47亿元,同口径比上年执行数增长8%。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拟安排8.21亿元,同口径比上年执行数降低1.6%。收支相抵,本年收支预期结余1.26亿元。2024年社会保险基金预计年末累计结余7.59亿元。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2021年起由省统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2022年起由市统筹 ,工伤保险基金和失业保险基金2024年起由省统筹,五类基金收支及累计结余数不在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草案中体现。
(七)人民代表大会前安排的支出情况
根据《预算法》第五十四条规定,预算年度开始后,县级预算草案在县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前,安排使用的支出,主要是参照上一年同期的预算支出数额安排必须支付的本年度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及部分上一年度结转的支出。
三、认真抓好2024年预算执行工作
2024年财政预算工作将继续紧紧围绕全县发展大局,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落实“三保”支出,防范化解财政风险,更好谋划、推进、落实以下工作,确保全年预算目标顺利完成。
(一)突出稳中求进,在实现财政收入持续平稳增长上再发力
一是努力筑牢基本盘。进一步加强与税务、资规等部门的合作,做好收支运行分析研判和对策安排,抓好税源培育挖掘,抓实土地出让、矿山、特许经营权盘活等收入,落实收入节点任务,切实稳住收入基本盘,不断做大做优地方可用财力。二是加强资金要素争取。抢抓政策红利密集释放窗口期,做实前期准备工作,提高项目成熟度,全力争取地方政府债券、上级转移支付资金、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资金要素。三是深挖国资盘活潜力。进一步提升资产资源盘活效率、拓展盘活范围,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重点盘活水库、砂石等项目。
(二)突出中心任务,在全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再发力
一是凝心聚力,强力推进三个“一号工程”。深化财税惠企政策体系迭代行动,落实评价结果应用,推动政策迭代升级;继续落实财政兑付机制优化行动。积极配合上级部门迭代优化收支运行智管应用,进一步提升实战实效能力,争做预算管理排头兵;开展集中财力办大事体系迭代行动,围绕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迭代升级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政策体系,切实将有限财力用在“刀刃上”。二是担当尽责,全力保障十项重大工程。进一步谋准谋实明年“8+4”经济政策体系,加强工程任务与“8+4”经济政策体系的结合,向上争取专项资金倾斜,提前谋划项目清单,确保工程政策、要素保障到位,形成推进的强大合力。三是率先突破,更好助力共同富裕先行。聚焦“打造海岛均富、探索山产共富、构建数智育富、推进国企促富、实施财金助富”五大共富途径,以财政资金为主导,以数字化应用为抓手,纵深推进百万家庭奔富行动三年行动计划,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径。
(三)突出改革破题,在持续深化财政体制机制改革上再发力
一是深化数字化改革。深化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依托收支运行智管、财政公权力大数据监督等“财政大脑”核心应用,进一步推动过“紧日子”、严控“三公”,着力打造整体智治财政。二是深化预算绩效改革。推进重大政策和项目事前绩效评估机制,深化开展集中财力办大事事前绩效评估,做好重点项目绩效评估成果常态化运用,逐步提高评估项目比重和财政监督检查力度。三是深化国企改革。继续强化国企内部管理和内控制度的建设,推进国企市场化转型,计划通过股权划转和财务调整等方式,助力县国资公司和县资源集团获得主体信用AA+和AA评级,实现我县AA+国企零的突破。
(四)突出底线思维,在积极稳妥防范财政运行风险上再发力
一是防范“三保”风险。确保“三保”项目足额编列、不留缺口,同时完善“三保”执行动态监控和风险预警机制,切实兜住“三保”底线。二是防范债务风险。大力防范债务风险,保持并降低全口径债务率。合理预测发债空间,平稳保持发债规模,同时积极推动沿海高速项目转型,减少我县全口径债务总额。积极探索增收途径,充分盘活资产资源资金,做大我县财力分母。三是防范社保资金风险。密切关注基金运行状况和上级政策走向,做好基金运行风险预警预测,完善社会保障风险准备金管理,确保不发生支付风险。四是坚决守好财经纪律。强化对“三公”经费的执行监控,在编制、执行和绩效管理等环节同步预警监测,实行全流程管控。硬化预算约束,要求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集中财力保障重大战略决策部署落实。加强直达资金监督管理,确保直达资金切实惠企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