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乡镇街道信息公开 >> 沙柳街道 >> 计划总结
索引号11331022002685226J/2024-116833 文号
成文日期2024-02-18 发布机构沙柳街道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全部公开
组配分类计划总结 有效性
规范性文件登记号
  • 信息索引号:

    11331022002685226J/2024-116833

  •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 发布机构:

    沙柳街道

  • 成文日期:

    2024-02-18

  • 文号:

  • 文件登记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2023年工作总结2024年工作思路

2024-02-18 15:53 来源:沙柳街道浏览次数:

一、2023年工作回顾

 

这一年,我们坚持夯实基础、赋能发展,党建统领持续深化。街村两级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千万工程”等作出的重要批示精神,组织开展“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雏雁’储能‘博士课堂’”被《农民日报》刊登报道,《大周塘政策处理信访风险化解》入选县主题教育优秀破难案例。坚持夯实基层党建阵地“根系工程”,聚力整合资源,推动触角延伸,完成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并投入使用。深化红色根脉强基工程,全面推行支部党建“三人小组”模式,配备党建指导员和联系人32名。坚持党建赋能经济发展,新建成共富工坊9家,带动近200名农户就近就业,人均月增收3000余元。完成云溪村、下南山村6000㎡联建厂房建设,预计年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6万元。

这一年,我们坚持项目为王、产业提质,经济发展回升向好。全力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船帮里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动工建设,海八鲜入选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企业,东山橘园由良蜜桔入选第16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博览会金奖产品。全力推动招商引资新突破,精准梳理重点招商项目7个并开展集中推介,成功完成总投资1.1亿元沙柳康养中心引进,新引进总部经济企业5家。全力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采取“企业自行退出、谈判协商转让、市场主导腾换”等方式,完成低效用地企业整改9家,腾出土地11.56亩。全力推进旅游基础设施补短,大周塘观景平台提升改造工程、笔架山通景步道工程、旗门塘美丽渔村项目完成验收,清溪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美丽城镇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汪家洋桥改造工程、海防执勤道路项目加快推进。

这一年,我们坚持优质均衡、普及普惠,民生福祉稳步提升。大力优化养老服务,完成街道康养联合体建设并投入使用。持续推进教育提质,沙柳小学入选2023年浙江省现代化学校,街道普高上线率创历史新高,举办“之江同心·广润尚学”教育振兴健康跑活动,成立乡贤教育基金,崇学尚教氛围进一步浓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街道入选省第四批“戏曲之乡”,街道综合文化站跃升为省级特级文化站,街道文化驿站通过省级验收,曼岙村文化礼堂升级为省五星级文化礼堂,青叶村、石马林村、沙柳村、溪头杨村入选台州市革命老区村。

这一年,我们坚持改善环境、交汇发展,城乡品质日益提升。大力实施“城市五攻”行动,船帮里村、南亭村、曼岙村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勇作表率,仅用时18天高效完成大周塘区块179户2810亩国有土地收回政策处理工作,充分展现沙柳干部铁军风采,为沙柳东向交汇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完成拆旧拆破2.9万平方米、审批农房50余户,均为近年新高。持续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攻坚行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板樟山村入选省级卫生村。船帮里村、曼岙村入选省级文明村,积极推进美丽乡村精品村打造,“沙柳—风味山海”人居环境整治精品片区启动建设,道岸头村完成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建设,旗门村、书带看村被评为省2A级景区村,姚家村被评为省A级景区村。

这一年,我们坚持底线意识、法治思维,基层治理提能升级。开展平安大巡防和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行动,圆满完成亚运护航任务,实现命案、网络舆情、生产安全事故以及赴省进京上访零发生,省级信访积案实现动态清零。深化基层治理体系,实施“红色引领、网格互融”活动,优化调整网格23个,微网格64个,实现党小组全覆盖。着力规范“141”平台,处理信息3595条,高度重视维稳和矛盾化解,排查矛盾纠纷34起,化解率100%。深入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和“一支队伍管执法”工作,基层执法力量薄弱、执法缺位等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这一年,我们坚持全面从严、自我革命,管党治党成效显著。加强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全面落实县委巡察反馈意见整改,扎实推进纠“躺平”治“佛系”专题作风建设活动,成功创建市级清廉文化进机关示范点。持续开展重点项目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优化营商环境等专项监督,全年共立案13件,为沙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强化清廉村居建设,坎头杨村创成清廉村居标杆村,创新“柳言板”村干部履职问询评议制度,被人民网刊登报道。

二、2024年工作任务

 

2024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市六届三次党代会和县十四届三次党代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以“三提三争”立功竞赛为工作抓手,紧扣“两山转化排头兵、湾区开发增长点”发展目标,牢牢把握大周塘开发有利契机,抢抓新机遇,谋划新发展,在现代化新港城建设中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

今年全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实现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外贸自营出口增长10%, 限上零售业销售额增长10%、盘活闲置和低效工业用地6家,招引落地亿元以上项目1个。城市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聚焦产业优化,打造产兴才聚的创新小镇。坚持产业经济发展地位不动摇,为建设以区域集聚发展、产业集群发展为特征的现代化城镇打下坚实基础。一是加快工业新布局。持续开展“我为企业解难题”活动,实施“订单式”跟踪销号服务,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全力创优营商环境。加大创新创业人才招引力度,以人才优势增创发展优势。深化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完成低效用地企业盘活6家,实现辖区内闲置和低效工业用地企业全部销号。深挖工业潜力,全面摸清家底,整合现有资源,重点完成原尔格厂房、下南山、云溪村联建厂房共计20余亩土地招商,使其成为沙柳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挖掘农业新优势。采用“基地+品牌+市场”产业化经营模式,打造“旗海牌青蟹”农业公共区域品牌,加强与三门县公共区域品牌“鲜甜三门”的互联互通。完成船帮里村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基地建设,将“农户+基地+网销”模式在白枇杷、猕猴桃、玉米、土豆等特色农业中推广。建立“沙柳笔架山”白枇杷品牌,实行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管理,实现产储销一体化。三是全域旅游新发展。围绕“一谷一溪一片区”全域旅游发展布局,谋划实施文旅项目3个,进一步打通山海资源优势转化通道。完成清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提速栖心谷4A景区创建,推进板樟山高端民宿群建设,打响康养旅游品牌,加快笔架山、下南山文旅休闲片区建设,打造休闲旅游圈。

(二)深化城乡变革,打造宜居宜业的和美小镇。坚定践行“两山”理念,努力彰显山的秀美、水的灵动、人的纯朴,让沙柳成为“诗意栖居”的美丽家园。一是优化生态环境。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加强“三区三线”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深入开展“五水共治”工作,健全河道日常保洁机制,完善镇区污水管网后期运维,巩固提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成果。驰而不息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和保障农民住房,迅速启动第二批重点村整治,持续打好“拆建美富”组合拳,推行“连片拆、整片建、成片美、片片富”,全年审批农房100户以上。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滨海新城至船帮里道路、笔架山隧道、汪家洋桥、书金线等10个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常态化开展道路交通执法,提升道路安全、通畅水平。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姚家、下南山、大周“一溪两塘”幸福河湖建设,加快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改造提升,提升防洪排涝能力。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垃圾分类设施体系,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能力。三是创建美丽乡村。实施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以创建省级县域风貌样板区为目标,串点连线成片,高质量培育特色村、精品村、精品线,示范带动全域美丽乡村建设。突出田园风貌和乡土特色,加强农房改造,建设美丽庭院。

(三)加快短板补齐,打造优质均衡的幸福小镇。“群众的衣食住行、开门七件事,始终是我们关心的主要问题”。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缩小“三大差距”作为主攻方向,推进沙柳各项社会事业均衡优质发展。一是聚焦扩中提低。着眼技能型社会,制定完善技能人才激励政策,打造技能创富新模式。深入推进“无欠薪”行动,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全面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低收入农户精准帮扶长效机制,推动相对薄弱村转化,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增收。健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体系,关心关爱残障人士、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二是要优化公共服务。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提升办学条件,用好乡贤教育基金,全面落实“双减”政策,促进教育减负提质。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卫生院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新增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3个,改造提升村级文化礼堂3个。加快便民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形成“进一门、到一窗、一次办好”服务新格局,打通为群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大力发展老龄事业,积极引进民间资本、社会组织、专业团队参与健康养老服务,推进村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提升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三是要深化基层治理。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落实落细各项优化防控措施,主动细致做好群众服务。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设,构建“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纠纷早化解”的治安新格局。抓好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重点领域隐患治理,坚决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坚决守牢安全发展底线。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健全风险预警监测机制,定期对各领域的风险因素和苗头倾向进行全面排查、深入研判,牢牢掌握防范风险主动权。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