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 >> 县级部门信息公开 >> 县水利局 >> 重点工作
索引号11331022736037025T/2024-120490 文号
成文日期2024-12-09 发布机构县水利局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全部公开
组配分类重点工作 有效性
规范性文件登记号
  • 信息索引号:

    11331022736037025T/2024-120490

  • 主题分类:

    水利

  • 发布机构:

    县水利局

  • 成文日期:

    2024-12-09

  • 文号:

  • 文件登记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2024年三门县水利局年度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2024-12-09 10:16 来源:县水利局

2024年,三门县水利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立足主责主业,坚持系统思维,坚持问题、效果导向,各项水利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截至11月,完成水利全口径投资5.29亿元,完成省厅4.2亿元考核任务的126%;重大水利投资完成2.1亿元,完成市局重大水利投资年度任务3.5亿元的60%。

一、2024年特色亮点工作

(一)高水平打造海塘安澜样板。鉴于三门标准海塘建设在全省具有特殊的意义,我们坚持着眼于准,落脚于实,全力推进海塘加固工程建设。在整体布局上,根据省、市水利部门要求,结合我县海塘建设实际,编制完成了海塘安澜“一县一方案”,重点把海塘加固提标与产业经济、交通布设、文化旅游深度融合,逐步推进将六敖北塘、蛇蟠塘打造成海塘水利风景区,推动“还塘于民、兴塘于业、融塘于城、铸塘于魂”。在工程建设上,由县委、县政府牵头成立三门县水利重点工程建设指挥部,成立专班推进海塘加固工程建设,确保工程始终保持提速状态。2024年海塘加固工程完成投资1.12亿元,12条海塘全部开工建设,其中健跳塘、蛇蟠塘等相继完工,浦坝港北岸闭合塘和长乐塘累分别累计完成80%和90%预计年底完成主体工程,海游大坝累计完成46%,各项进度走在全省前列。

(二)高质量探索治水兴水模式。盯牢喝好水,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单村水站改造提升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实施意见》,累计完成单村水站改造提升95%以上,计划2024年底全部销号,完成民生实事单村水站建设改造60座。安排432万元运维费用对城乡管网延伸工程、单村(联村)供水工程进行统一运维,保证供水管网及设备检修常态化、即时化,有效控制“跑冒滴漏”现象。同时,强力推进城乡同质化供水覆盖率工作,已达到100%,提前完成3年行动计划。盯牢保供水,紧盯东屏水库这个未来中南地区“大水缸”建设,加快推进大坝标的建设工作,各项工作正按时间节点有序推进,2024年完成投资5800万元,累计完成投资7.038亿元,施工1标已基本完工,正在积极准备验收资料;长林大坝已于10月10日完成蓄水阶段验收,于11月1日下闸蓄水;东屏大坝已完成50%。项目计划2025年完成主体工程,并于2026年6月左右下闸蓄水。同时积极推进调概工作并提前谋划水库联网互通和供水联网联供工程。

(三)高起点谋划水网建设先行区。优化全新水资源格局,打造保障有力的防洪排涝体系,创建全域幸福河湖,谋划三门县水网建设先行区,计划总投资43.5亿元。聚力构建形成“两区六脉支撑、四库一堰统筹”的县域现代水网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需要。结合“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水网规划等,大力推进海游溪系统治理工程、三门县东部灌区工程和水网联调项目,清溪流域综合整治项目,白溪等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等。逐渐将水安全建设向生态融合需要转变,在项目建设时融入生态理念。海游溪系统治理工程已于3月份开工建设,现场临建和主体工程同步有序推进中,引水河道杂填土开挖换填、拦河堰坝挡墙基础灌注、左岸临时道路修筑等均按时间节点提前完成,截至目前共完成投资8154万元;东部灌区工程已完成技术审查及初步设计报告。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构建现代化高质量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加快重大项目的建设,确保构建牢固的水安全保障网。推进水库、山塘的除险加固工作,统筹做好水利基础设施“三通八有”,推进农业灌溉工程提升改造项目,完成“五个一百”创建。2024年完成8座水库、18座山塘的除险加固工作。目前,我县尚有2座水库、5座山塘未进行除险加固,计划于明年完成全部病险山塘水库的销号工作。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推进“全域幸福河湖”“水美乡镇”“美丽池塘”等水生态治理工作,突出创建特色定位,在安全提升、生态修复基础上,挖掘并植入自然、人文、产业等要素。“全域幸福河湖”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治理农村水系100km,包括河道堤防(护岸)加固、清淤疏浚、亲水节点打造等,该项目已列入省级试点,总投资8000万元,截至目前完成投资4000万元。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坚持预防和治理相结合的方针,重视宣传,加强监督,强化执法,确保水土保持“一法一条例”的贯彻实施。坚持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先后开展多个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项目。积极利用土地综合整治、废弃矿山修复、植树造林等措施开展水土流失防治,2024年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平方公里。

(四)高水准织牢水利安全网络。既把“水安全”作为基础,又将其作为重点,全方位筑牢安全屏障。围绕防御保安全,健全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编制完善各类应急预案,优化预警信息监测与传递系统,重点实施风险隐患排查全域覆盖,主汛期期间未发生水利工程出险现象,实现连续19年防汛防台人员“零伤亡”。围绕监督保安全,积极推进155个水利工程标准化,并加强在建及运行工程的质量安全监督,全县水利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二、2025年工作思路

三门县水利局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水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省、市、县各项部署,全力打赢水网安澜提升、全域幸福河湖、单村水站改造提升、提高防汛敏感性、数字孪生水利等五场硬仗,为奋力争创水利现代化先行省贡献三门力量。

(一)打好水网安澜提升硬仗。聚焦水网安澜提升工程,抢抓新一轮政策“机遇期”“窗口期”,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加快完善“两区六脉支撑、四库一堰统筹”的水网格局,加快谋划实施海游港综合治理工程、东部灌区工程等水网重大工程,争取项目纳入国家水网和浙江水网建设规划,让水利建设与生态农业、海产养殖紧密结合,充分发挥水网拉动有效投资、做强涉水产业链、促进经济稳发展的功能。2025年度计划实施项目共计57个,年度计划投资6.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

(二)打好全域建设幸福河湖硬仗。贯彻落实省、市、县总河长令,落实落细各项指标任务。规划构建“一核五港七带百脉”的全域幸福河湖总体格局,并附以数字化,贯通海游溪数字孪生流域,实现智慧化管护。积极盘活“山、海、水、城、岛”各特色要素与“一湾引领、山海互济、全域美丽”的县域格局相适应。全域幸福河湖总投资6000万元,计划2025年度投资2000万元。加快打造高品质水美乡村、水情教育基地等亲水惠民项目。在全县范围内重点实施平原河网清淤及亲水节点打造,计划建设8个亲水节点,打造2个高品质水美乡村,构建2公里滨水绿道,打造更多省级样板试点,实现“一根管子到田头”,让“山水林田河湖”变成亮丽风景线,切实提高老百姓生活幸福指数。同时,实施海游溪流域、健跳港流域、白溪流域综合治理等中小流域治理工程等相关前期工作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  

(三)打好数字孪生水利硬仗。抢抓机遇加快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加快编制数字孪生流域、水网工程建设县级方案,加快构建“1+3+X”数字孪生体系,并积极争取省级试点。加快启动海游溪系统治理工程、东部灌区工程、三门县海塘加固工程(二期)数字孪生建设,力争年底前完成5个水利工程数字孪生建设,积极融入省级数字孪生基础平台。积极推进关联构建三门县域流域知识库、水网知识库、工程知识库,建设物联感知平台。同时,迭代更新九龙联动治水县级“2+N”业务应用。

(四)打好提高防汛敏感性硬仗。防汛抗旱减灾关乎全县发展大局、社会和谐稳定、群众生命安全。始终坚持“一个目标,四个宁可”,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密切关注汛情,动态排查风险,盯牢山洪风险区、水库山塘海塘、涉水在建工程等重点领域,确保所有风险隐患点都在掌握范围之内。同时,在人工智能、万物互联的科技冲击下,聚焦水利新质生产力的有效运用,全面推进智慧水网建设和水网运管体制改革,结合遥测遥感+物联感知技术,建立工情、水情、雨情自动感知体系,多维度、全要素掌握工程安全运行状况,强化感知能力建设。聚焦流域洪水防御与水资源调配,推动海游溪数字孪生流域建设,打造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功能的流域智能业务体系。严格落实防汛防台“八张风险清单”要求,不断提高防汛敏感性。加快构筑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扎实推进水文感知站点建设,2025年建成水位站6处,流量站1处,山洪关联雨量站3处,声光电及其配套设备建设(3套),落实各类水利工程防御责任,强化“四预”措施,贯通“四情”。加快构建预警阈值动态分析模型,推进35处5分钟通信传输频次的遥感终端提升改造,目前已完成6处。

(五)打好单村水泵改造提升硬仗。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单村水站改造提升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实施意见》,在2024年销号119个村的基础上,2025年开展县域农村饮用水安全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深化县级统管,聚焦水站运行管护、水质检测、应急保障等方面,探索完善农村供水长效管理机制。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