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县科技局将强力推进创新深化,对标落实“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的重要指示精神,以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全面融入省“315”科技创新体系,深入开展科技创新“两个天地”专项行动,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全面激发全县域科技创新活力。
(一)培育新能源产业,厚植新动能
一是招引新项目。目标亿元以上2个,千万元以上 3个,提供信息 10条以上。落实研发投入、高企申报纳入招引协议,推进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引导基金、天使基金。
二是促进高新投资。高新投资目标20亿元以上,增速50%以上,重点项目30个以上。
三是一企一策帮扶。针对新投产企业,在研发项目确立、经费归集、机构建立、专利申报、创新券使用等予以辅导,尽快启动高企申报。
(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重塑传统产业新优势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目标85亿元、增长10%以上,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5%。
一是不断壮大创新型企业群体。深入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企业五年“倍增”计划,全面推进科技型企业育苗造林行动,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
二是实施企业研发能力提升工程。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研发活动”“知识产权”覆盖率均达到70%以上,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投入体系,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20%以上。支持三门核电、三变科技等争创高能级研发平台。
三是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积极筹建线上线下结合的科技大市场,完善和强化展示、交易、共享、服务、交流功能,完善知识产权评估与交易机制。组织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做好技术难题征集工作,及时更新专家信息、成果专利信息、动态信息等,为全县产业发展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科技服务。
四是招引人才。充分发挥校地合作模式,坚持以产业招人才,用项目留人才,让人才牵引产业发展。做到每一个产业背后,都高校支撑,都有科技中介服务。
五是强化农业科技。充分运用好2个省科技特派团、16省市特派员以及其背后高校院所的专业特长、人才优势,服务本地科普教育、科技培训、新技术和新品种推广。扶持和打造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创新平台,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推进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发挥示范带动支撑作用。
(三)强化机制保障,优化创新环境
一是建设行业创新协会,提升服务管理效能。依托与高校院所共建的研究院,联合行业协会,建立各行业创新协会。分行业明确重点指标(如高企培育、研发投入、知识产权等)的年度工作目标,实现工作机制长效化、重点工作项目化。
二是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加快科创要素集聚。加快三门湾科创走廊建设,打造串珠成链的科创空间体系。依托橡胶、冲锋衣两个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不断提升创新服务能级。加大与各高校院所合作,“一校服务一业”引导创新资源向我县集聚。
三是建设科创飞地。推进三门湾(杭州)科创广场二期建设,推动运营团队各项工作开展,确保飞地建设取得实效。
四是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建立健全政府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年均增长15%以上),完善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体的公共科技投入机制和投资增长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