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县金融工作中心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持续优化提升金融营商环境为目标,在推动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维护县域金融稳定等方面作出应有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聚焦金融保障,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今年以来,全县金融保障有力。截至10月末,全县各项本外币存贷款同比增速17.14%,全县各项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25%,较去年下降41个百分点。
一是拓宽信保业务覆盖面。
1.深化银担合作,助推信保业务扩面增量。截至10月末,信保基金三门办事处在保余额16.19亿元,在保户数2994户,金额和户数增幅均为全市第一,综合融资成本为5.47%,为全市最低。
2.积极推广“共富”系列担保业务。去年创新推出的“鲜甜共富保”业务规模已达3.37亿元,累计为891户农户节约成本超400万元。今年全省首创推出“共富拥军保”支持退役军人及现役军属创业创新,目前在保余额570万元,在保户数14户。
二是开展常态化银企对接。
1.制定出台《三门县金融系统深化三提三争活动方案》,完善闭环式融资协调解决机制,切实提高企业获贷率,已为20余家企业协调融资需求。
2.推行银行行长联系重点项目制度,为县内50个重点项目提供优质金融服务,每季度更新重点项目清单,已为30个重点项目获得授信86.49亿元,用信29.03亿元,授信、用信分别同比增长55%、27%。
3.全面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全市首个融资辅导工作站在我县挂牌成立;召开银企对接会,13家银行为123家企业授信87.11亿元;完成三农辅导2896人次,企业辅导320家次,超额完成目标,完成率居全市前列。
三是加强重点领域金融支持。
1.围绕制造业、科技企业等的信贷需求,加大投放力度,截至9月末,制造业贷款较年初增速为20.74%、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较年初增速为309.63%,均居全市第一。
2.升级首贷户拓展行动,督促银行机构加强走访对接,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信贷支持力度。截至9月末,个体工商户贷款同比增速为42.47%,居全市第一。
3.大力推广“无还本续贷”“随借随还”类信贷产品,满足工商户“短频急快”融资需求,截至10月末,已办理“无还本续贷”4534笔,涉及金额51.53亿元。
(二)聚焦企业上市,为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抢抓时机。
重点实施后备企业“全面排摸”、拟上市企业“联动服务”、政策宣传“分类培训”,深入推进“双创苗圃板”建设,不断强化上市培育工作。今年以来,实现新报会企业1家(元创科技),完成直接融资16.9亿元。
一是选育后备,建立梯次培育体系。
1.对全县重点领域的潜在企业进行全面梳理,按辅导和报会企业、新三板挂牌和启动股改企业、有潜力有意向的苗子企业进行筛选分类,建立三级梯队清单,针对各梯次的特点,分类制定培育措施,精准对接、高效指导。
2.落实推进省“凤凰丹穴”平台企业入驻工作,加强后备企业跟踪培育,目前平台入驻企业31家,超额完成市对县既定目标。
二是做优服务,部门联动形成合力。
1.建立与乡镇、街道、园区和经信、科技等涉工部门的常态化联动机制,提高上市培育服务质量。
2.盯牢重点拟上市企业目标推进。积极协调解决元创、海啊、世泰等三家企业报会、辅导、股改过程中需要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专题召开世泰实业历史遗留问题协调会,协调解决元创报会前的困难问题5次,帮助出具无违规证明10余个。今年以来,世泰实业的园里土地证成功办理,元创科技于6月19日已向深交所报资料。
3.积极推动上市企业高质量发展,鼓励扩大直接融资,东亚药业完成可转债发行6.9亿元;跟踪指导三友科技实施技术工人股权激励方案,其中技术工人股权激励人数占总激励人数的40%以上。
三是政策引导,实施宣传培训计划。
1.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层级,制定实施分类培训计划。紧扣全面注册制改革,抢抓北交所时间窗口,发挥券商、会所、律所等机构的作用,举办企业家沙龙、北交所上市业务培训、首届董秘沙龙等,推动优质企业运用资本力量做大做强。
2.紧扣北交所最新政策,邀请北交所专家为全县30家重点后备企业授课,准确合理引导企业选择上市板块。全年累计组织或邀请专家共走访服务重点企业15家次。
四是资本赋能,推进“双创苗圃板”建设。
1.深入推进“双创苗圃板”建设,排摸符合条件企业20家,牵头召开推荐讨论会,确定10家企业作为第二批拟挂牌企业推荐上报。
2.主动联系浙江股权服务集团台州公司对苗圃企业进行实地走访,积极对接苗圃基金投融资需求,累计共走访对接企业20余家次。
(三)聚焦金融稳定,为优化县域金融环境奠定基础。
今年以来,我中心完善各项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加强金融风险排查力度,目前我县金融运行健康稳定。
1.健全金融风险处置机制。积极推动“1+8+N”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建立和完善,高度重视村镇银行、农商行等地方法人银行风险防范工作,常态化开展地方金融组织非现场监管工作。动态管理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目前仅三维股份存在股权质押情况,该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不存在平仓风险。
2.着力整治重点领域涉众型金融风险。开展房地产领域非法集资风险排查,开展私募基金、第三方财富管理等专项整治工作,聚焦金融领域扫黑除恶和信访维稳,常态化开展处非宣传工作。
(四)聚焦清廉建设,为金融系统营造清朗生态。
今年以来,我中心充分发挥党建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推进清廉金融建设,以清廉建设助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1.完善内外部监督机制。组织召开了全县清廉金融建设工作会议,指导各金融机构开展廉洁风险点专项排查50余次、梳理重大风险事项10余个。
2.强化示范点引领作用。开展清廉金融示范点排摸工作,目前已推选3家机构申报市级清廉金融示范点。
3.构建清廉金融宣传体系。积极打造“清廉一平方”等宣传阵地,开展各类“廉文化”主题活动并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前三季度共有10篇稿件在市级以上媒体发布。
二、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我中心将积极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有效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切实做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努力推动企业上市工作实现新突破,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优化供给,助推金融服务提质增效。
持续引导各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等的金融支持,搭建银企桥梁平台,为我县经济稳进提质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一是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效能。积极搭建政金企交流合作平台,提高信贷发放效率,扩大信贷总量。完善银企、银项对接常态化机制,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
二是助力政务增值化服务改革。聚焦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需求,推进融资贷款、政府性融资担保、产业基金对接、上市培育等事项“一揽子”服务。
三是聚焦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不断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提供创新性、定制化、差异化金融服务。
(二)创新驱动,抓紧抓实金融要素保障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作用。积极推广“鲜甜共富保”、“共富拥军保”等特色产品,助推信保业务扩量增面。探索设立“三门科创保”担保产品,推动科技企业发展、引进高新技术企业。
二是支持创新金融产品。积极引导各金融机构结合我县地方特色和产业特点,创新推出优质贷款产品。通过高适配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满足企业多元化、差异化的融资需求。
三是推动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推动金融机构积极争取使用央行货币政策,持续开展减费让利。推广“信用贷”“无还本续贷”等,促进普惠小微企业贷款融资成本维持低位水平。
(三)积极推动,力争上市工作取得新成效。
坚持目标导向,引导推动更多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力争实现企业上市1家,辅导1家,股改2家。
一是持续深化各项工作机制。密切关注和推进重点上市企业上市进程,重点做好元创科技1家在会企业,海啊科技、恒康药业2家在辅导企业,扬戈科技拟报辅导,宏桥橡塑、震防科技拟新三板股改企业的上市服务工作,进一步落实上市培育库、联系会议制度、上市工作专班等制度,将上市工作列入县对乡镇(园区)目标责任制考核。
二是重点加强北交所板块对接。加大力度开展各类走访调研和培训宣传,让企业尽快尽早了解、熟悉和掌握北交所相关政策,做好北交所上市后备梯队的培育。
三是持续推进“双创苗圃板”建设。加强上市后备培育机制建设,大力宣传和培育高科技含量的“专精特新”企业群体挂牌“双创苗圃板”,推进苗圃基金股权投资,实现对接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上市后备梯队服务前移。
(四)强化管控,全力守牢金融安全底线。
进一步加强金融风险排查和整治,强化源头管控,维护县域金融稳定。
一是强化宣传,提升风险意识。强化以案说法等宣传形式,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宣传依法惩处非法集资的法律法规,通报非法集资的新形式和新特点,提示风险,引导其远离非法集资。
二是主动防范,加强源头管控。继续做好涉金融企业“16+7”字样的市场准入管理部门联动,用好天罗地网风险预警监测体系,及时对接乡镇部门排查高风险线索,加强风险处置。
三是部门联动,加强风险处置。强化与信访、公安等部门涉非涉稳信息互通,做到定期会商研判,形成部门合力。继续落实企业“两链”风险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确保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