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县级部门信息公开 >> 县人民政府金融工作中心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1233102205553179X1/2024-116433 文号
成文日期2024-01-12 发布机构三门县人民政府金融工作中心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全部公开
组配分类计划总结 有效性
规范性文件登记号
  • 信息索引号:

    1233102205553179X1/2024-116433

  •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 发布机构:

    三门县人民政府金融工作中心

  • 成文日期:

    2024-01-12

  • 文号:

  • 文件登记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2024-01-12 09:20 来源:县金融中心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县金融工作中心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持续优化提升金融营商环境为目标,在推动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维护县域金融稳定等方面作出应有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聚焦金融保障,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今年以来,全县金融保障有力。截至10,全县各项本外币存贷款同比增速17.14%,全县各项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25%,较去年下降41个百分点

一是拓宽信保业务覆盖面

1.深化银担合作,助推信保业务扩面增量。截至10月末,信保基金三门办事处在保余额16.19亿元,在保户数2994户,金额和户数增幅均为全市第一,综合融资成本为5.47%,为全市最低

2.积极推广“共富”系列担保业务。去年创新推出的“鲜甜共富保”业务规模3.37亿,累计为891户农户节约成本超400万元。今年全省首创推出“共富拥军保”支持退役军人及现役军属创业创新,目前在保余额570万元,在保户数14户。

二是开展常态化银企对接。

1.制定出台《三门县金融系统深化三提三争活动方案》,完善闭环式融资协调解决机制,切实提高企业获贷率,已为20余家企业协调融资需求

2.推行银行行长联系重点项目制度为县内50个重点项目提供优质金融服务,每季度更新重点项目清单,已为30个重点项目获得授信86.49亿元,用信29.03亿元,授信、用信分别同比增长55%、27%

3.全面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全市首个融资辅导工作站在我县挂牌成立;召开银企对接会,13家银行为123家企业授信87.11亿元;完成三农辅导2896人次,企业辅导320家次,超额完成目标,完成率居全市前列

三是加强重点领域金融支持。

1.围绕制造业、科技企业等的信贷需求,加大投放力度,截至9月末,制造业贷款较年初增速为20.74%、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较年初增速为309.63%,均居全市第一。

2.升级首贷户拓展行动,督促银行机构加强走访对接,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信贷支持力度。截至9月末,个体工商户贷款同比增速为42.47%,居全市第一。

3.大力推广“无还本续贷”“随借随还”类信贷产品,满足工商户“短频急快”融资需求,截至10月末,已办理“无还本续贷”4534笔,涉及金额51.53亿元。

二)聚焦企业上市为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抢抓时机

重点实施后备企业“全面排摸”、拟上市企业“联动服务”、政策宣传“分类培训”,深入推进“双创苗圃板”建设,不断强化上市培育工作。今年以来,实现新报会企业1家(元创科技),完成直接融资16.9亿元。

选育后备,建立梯次培育体系

1.对全县重点领域的潜在企业进行全面梳理,按辅导和报会企业、新三板挂牌和启动股改企业、有潜力有意向的苗子企业进行筛选分类,建立三级梯队清单,针对各梯次的特点,分类制定培育措施,精准对接、高效指导。

2.落实推进省“凤凰丹穴”平台企业入驻工作,加强后备企业跟踪培育,目前平台入驻企业31家,超额完成市对县既定目标。

做优服务,部门联动形成合力

1.建立与乡镇、街道、园区和经信、科技等涉工部门的常态化联动机制,提高上市培育服务质量。

2.盯牢重点拟上市企业目标推进。积极协调解决元创、海啊、世泰等三家企业报会、辅导、股改过程中需要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专题召开世泰实业历史遗留问题协调会,协调解决元创报会前的困难问题5次,帮助出具无违规证明10余个。今年以来,世泰实业的园里土地证成功办理,元创科技于6月19日已向深交所报资料。

3.积极推动上市企业高质量发展,鼓励扩大直接融资,东亚药业完成可转债发行6.9亿元;跟踪指导三友科技实施技术工人股权激励方案,其中技术工人股权激励人数占总激励人数的40%以上。

三是政策引导,实施宣传培训计划。

1.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层级,制定实施分类培训计划。紧扣全面注册制改革,抢抓北交所时间窗口,发挥券商、会所、律所等机构的作用,举办企业家沙龙、北交所上市业务培训、首届董秘沙龙等,推动优质企业运用资本力量做大做强。

2.紧扣北交所最新政策,邀请北交所专家为全县30家重点后备企业授课,准确合理引导企业选择上市板块。全年累计组织或邀请专家共走访服务重点企业15家次。

四是资本赋能,推进“双创苗圃板”建设。

1.深入推进“双创苗圃板”建设,排摸符合条件企业20家,牵头召开推荐讨论会,确定10家企业作为第二批拟挂牌企业推荐上报。

2.主动联系浙江股权服务集团台州公司对苗圃企业进行实地走访,积极对接苗圃基金投融资需求,累计共走访对接企业20余家次。

三)聚焦金融稳定为优化县域金融环境奠定基础

今年以来,我中心完善各项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加强金融风险排查力度,目前我县金融运行健康稳定。

1.健全金融风险处置机制积极推动1+8+N”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建立和完善,高度重视村镇银行、农商行等地方法人银行风险防范工作,常态化开展地方金融组织非现场监管工作。动态管理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目前仅三维股份存在股权质押情况,该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不存在平仓风险。

2.着力整治重点领域涉众型金融风险。开展房地产领域非法集资风险排查,开展私募基金、第三方财富管理等专项整治工作,聚焦金融领域扫黑除恶和信访维稳,常态化开展处非宣传工作。

(四)聚焦清廉建设为金融系统营造清朗生态

今年以来,我中心充分发挥党建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推进清廉金融建设,以清廉建设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1.完善内外部监督机制。组织召开了全县清廉金融建设工作会议,指导各金融机构开展廉洁风险点专项排查50余次、梳理重大风险事项10余个

2.强化示范点引领作用。开展清廉金融示范点排摸工作,目前已推选3家机构申报市级清廉金融示范点。

3.构建清廉金融宣传体系。积极打造“清廉一平方”等宣传阵地,开展各类“廉文化”主题活动并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前三季度共有10篇稿件在市级以上媒体发布。

二、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我中心将积极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有效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切实做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努力推动企业上市工作实现新突破,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优化供给,助推金融服务提质增效。

持续引导各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等的金融支持,搭建银企桥梁平台,为我县经济稳进提质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一是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效能。积极搭建政金企交流合作平台,提高信贷发放效率,扩大信贷总量。完善银企、银项对接常态化机制,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

二是助力政务增值化服务改革。聚焦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需求,推进融资贷款、政府性融资担保、产业基金对接、上市培育等事项“一揽子”服务。

三是聚焦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不断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提供创新性、定制化、差异化金融服务。

(二)创新驱动,抓紧抓实金融要素保障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作用。积极推广“鲜甜共富保”、“共富拥军保”等特色产品,助推信保业务扩量增面。探索设立“三门科创保”担保产品,推动科技企业发展、引进高新技术企业。

二是支持创新金融产品。积极引导各金融机构结合我县地方特色和产业特点,创新推出优质贷款产品。通过高适配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满足企业多元化、差异化的融资需求。

三是推动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推动金融机构积极争取使用央行货币政策,持续开展减费让利。推广“信用贷”“无还本续贷”等,促进普惠小微企业贷款融资成本维持低位水平。

(三)积极推动,力争上市工作取得新成效。

坚持目标导向,引导推动更多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力争实现企业上市1家,辅导1家,股改2家。

一是持续深化各项工作机制。密切关注和推进重点上市企业上市进程,重点做好元创科技1家在会企业,海啊科技、恒康药业2家在辅导企业,扬戈科技拟报辅导,宏桥橡塑、震防科技拟新三板股改企业的上市服务工作,进一步落实上市培育库、联系会议制度、上市工作专班等制度,将上市工作列入县对乡镇(园区)目标责任制考核。

二是重点加强北交所板块对接。加大力度开展各类走访调研和培训宣传,让企业尽快尽早了解、熟悉和掌握北交所相关政策,做好北交所上市后备梯队的培育。

三是持续推进“双创苗圃板”建设。加强上市后备培育机制建设,大力宣传和培育高科技含量的“专精特新”企业群体挂牌“双创苗圃板”,推进苗圃基金股权投资,实现对接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上市后备梯队服务前移。

(四)强化管控,全力守牢金融安全底线。

进一步加强金融风险排查和整治,强化源头管控,维护县域金融稳定。

一是强化宣传,提升风险意识强化以案说法等宣传形式,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宣传依法惩处非法集资的法律法规,通报非法集资的新形式和新特点,提示风险,引导其远离非法集资。

二是主动防范,加强源头管控。继续做好涉金融企业“16+7”字样的市场准入管理部门联动,用好天罗地网风险预警监测体系,及时对接乡镇部门排查高风险线索,加强风险处置。

    三是部门联动,加强风险处置。强化与信访、公安等部门涉非涉稳信息互通,做到定期会商研判,形成部门合力。继续落实企业“两链”风险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确保取得成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