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全县人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上级各项决策部署,秉持创新、改革、开放工作理念,以保障“两个先行”打造“重要窗口”为主线,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经济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实施技能强县、乐业富民、 引人入胜、社保提质、和谐同行、改革攻坚六大行动,奋力实现人社工作争先进位,为三门建设现代化新港城贡献人社力量。 重点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实施技能强县行动,率先创成技能型社会全市示范。技能型社会建设是率全国之先、牵一发动全身的系统工程,是全省近期重点打造的 4项共富创新模式之一,是全市人社系统打造标志性成果的关键之招,三门县作为台州技能型社会试点县,要牢牢把握此次机遇,持续深化三门“技能创富”创新模式,努力打造在全市有示范效应的技能型社会县域样本。全年开展技能培训12600人次以上,新增技能人才3000人以上、高技能人才1500人以上,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比例33%以上。一是持续完善技能型社会建设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社部门牵头抓总作用,拟定年度工作重点,细化职责分工,强化部门和乡镇街道合力,采用“一月一例会,一季一项目”模式,实施指标评估、赛马比拼、考核督导等工作机制,推动技能型社会建设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见效。二是建立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认定体系。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学习工作终身、 适应就业创业和人才成长需要以及高质量发展需求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快实现“人人学技能,人人有技能”。规范开展职业技能等级企业自主认定,新增自主认定备案企业10家以上,建立淘汰机制,取消违规认定或长期未开展认定企业备案资格。积极探索职业技能等级“新八级”制度试点企业建设,实现零的突破。深入实施技工教育提质增量行动,推动三门技师学院申报国家级公共实训基地,争创省级一流技师学院,实现万人技师学院目标,加快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今年目标新增2个专业群。持续推动职技融通改革,深化“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重点推动更多三门技师学院学生取得学历证书。三是加速推进技术工人“扩中”改革。全面深化推广《技术工人职业发展通道设置指引》、《技术工人薪酬分配指引》、《技能创富型企业激励办法》等改革成果,加强技能创富型企业激励,营造技术工人成才致富最优环境。新增技能创富型企业10家以上,在规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推广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推动50%的规上企业实现技能与薪酬挂钩、技术工人人均年收入10万元以上,年均增长不低于7%。四是重点布局技能型基本单元建设。 探索出台技能型基本单元建设标准,实施基本单元建设“1266”工程,今年要建成 1 个技能小镇(乡镇)、2 个技能型社区、6个技能乡村、6个技能型校园,早日建成一批可学可看可复制的创建示范点,以点带面实现全域布局、全层次覆盖。探索建设省级青少年职业技能体验中心,与企业合作建设模具、橡塑、数控等产业学院,聘请知名工匠入驻授课交流,深入开展产教融合,以“职业体验”为抓手,探索与农商行,移动、联通等单位对接,在老城区中心位置设立“技能创富驿站”、“技能创富工作室”,通过地方金融优惠政策,对技能人才、创富企业、星级技工给予激励。五是全面营造良好技能激励生态。持续加大特支计划高技能人才、“500 精英”高技能人才、新时代浙江工匠、台州工匠等高技能人才遴选激励力度,进一步提升“台州技工”星级评价品牌。举办第二届三门县职业技能大赛,提升办赛质量,探索举办职业院校、技工院校职业技能竞赛。持续开展技能型社会创建主题系列宣传行动,举办“三门工匠日”活动,及时宣传创建成果,营造全社会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
二、实施乐业富民行动,持续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以打造“就在三门”就业服务品牌为引领,持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和就业促进机制,系统集成打造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进一步夯实共同富裕基础。全县城镇新增就业4700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一是健全高质量就业政策服务体系。统筹规划、创新集成就业政策,强化精准施策、稳定施策与政策协同,打造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高质量就业政策体系,最大程度释放政策效能。建成高质量就业社区(村)10家,开展基层就业协理员队伍建设,打造辐射全县、贯穿全程、便捷高效的“15分钟就业公共服务圈”。二是强化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深化“大学生在三就业见习计划”, 进一步健全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清单式管理、失业人员精准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机制,加大公益性岗位兜底保障力度,确保重点群体就业帮扶率100%、有就业意愿和能力的100% 实现就业。三是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和灵活就业。强化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充分激发创业创新活力,优化升级创业综合服务,进一步提升对创业者尤其是初创实体的扶持力度。健全多渠道灵活就业促进机制,强化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四是促进农民高质量就业。打造“就促共富”农民高质量就业工作品牌,深化返乡入乡创业激励等促进农民高质量就业七大行动,推进三门特色劳务品牌建设和公益性零工市场建设,激发农民就业创业增收致富内生动力。五是保障企业用工稳定。持续深化跨省“驻点招工”,围绕产业需求精准组织招工,强化重点企业用工清单式服务,“一企一策”满足多类型用工需求。强化省外来三就业人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举办企业用工展示微视频大赛,增强用工稳定性。健全就业用工形势精准研判机制,及时研判化解用工风险,坚决防范规模性裁员。
三、实施引人入胜行动,全力引育各类人才。突出人才引领驱动,秉持开放提升理念链接海内外人才资源,以超常规力度育聚各类人才,提升人才与产业匹配度、契合度,为三门现代化新港城建设提供多层次人才支撑。新引进大学生5000人以上,其中青年大学生3000人以上、青年工程师200名以上、“500精英”创业创新人才10名以上、博士后50 名以上,新增博士后工作站2家,引进博士6人。一是建设具有本地特色的工程师基地。实施工程师基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发挥产业平台作用,依托橡塑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组建高校院所工程师人才队伍,并举办首期工程师培训班。加快建立工程师资质等级评价体系和荣誉体系,力争在工程师人才引育、品牌创建、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实现全面突破。二是放大“500 精英”引才品牌效应。深化“500 精英”引才机制改革,进一步探索人才县、企业、行业自主认定和“以赛代评”、“以资引才”,切实提升引才实效。强化落地项目成长扶持,实施全过程服务管理,培育标杆性人才企业。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调整优化发展政策,加大高端机构引进力度,推动我县人力资源服务业规模扩大、层次提升。三是落实“青年英才聚台州”计划。优化升级“智汇台州·百校引才”、“招才专车”、 “直播带岗”等引才载体,畅通线下线上引才渠道。探索重点行业、产业专线招聘,提升引才精准度。全年推出优质岗位1万个以上,举办招聘会30场次以上,举办百名青年大学生走进三门活动,吸引全国各地青年人才来三门发展安居。四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健全企业职称社会化评价机制,深化工程领域职称社会化评价改革。探索“智聚山海·助力共富”专家服务长效结对共赢机制,常态化开展专家服务。五是强化人才服务。持续优化“台州人才码”,提升领码便利性,不断拓展服务场景。推进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一件事”改革,做优全周期精准服务。升级智能匹配政策体系,加快人才政策兑现,真正实现从“人才找政策”到“政策找人才”转变。
四、实施社保提质行动,加快构建共富型大社保体系。持续深化社保制度改革,稳步推进社保提质扩面,加快构建共富型大社保体系,进一步强化社会保险安全网和稳定器作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人数新增5000人以上,城乡居民保障水平保持在11% 以上,工伤事故发生率较2022 年下降5%以上。一是大力推进社保制度改革。以人人享有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全生命周期社会保障为总目标,结合三门实际加快构建以社会保险为主体、全民共享、 城乡统筹、保障适度、多层次、可持续的共富型大社保体系,在社 保政策统筹、大数据分析研判、社保适应性改革、“个性”制度探索等方面着力突破。积极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失业和工伤保险省级统筹,提前做好个人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和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实施准备。二是精准推进参保扩面。坚持政策引领与服务管理同向发力,打好全民参保宣传“主动仗”,深入基层一线讲透讲好社保政策红利,使社保政策“深入人心”,变“要我参保”为“我要参保”。全面排摸、精准识别未参保人员和缴费中断人员,通过大数据找人与上门服务相结合,分类精准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扩面和缴费基数夯实工作。积极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扩面,争取缴费人数和缴费档次明显增长。扎实做好困难群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代缴,推进60周岁以上户籍人员未享受养老金待遇情况动态清零。积极推进新业态从业人员、超龄劳动者等群体单险种参加工伤保险。三是稳步提升社保待遇。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积极落实养老、工伤等社保待遇调整机制,优先调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等低水平险种待遇,促进社会公平。四是深入开展工伤预防。把工伤预防作为工伤保险优先事项,专项部署降低工伤发生率专项行动,建立完善工伤预防联 防联控机制,用好工伤预防费广泛开展工伤预防项目,全面提升企业和职工工伤预防意识,强化工伤事故源头治理。积极推进工伤医疗费用联网即时结算,提升工伤服务效能。五是坚决守牢基金安全。深入开展社保基金风险防控体系化建设、内控管理规范化建设、基金监督数智化建设、监督队伍专业化建设,坚决守牢人民群众“养老钱”、“保命钱”。
五、实施和谐同行行动,深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迭代升级无欠薪治源工作体系,持续擦亮“三门无欠薪”品牌, 不断强化劳动纠纷源头治理基础,健全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推动企业与劳动者和谐同行、发展共赢。2023年,全力确保年底欠薪线索动态化解率94%以上,安薪指数居全市前列,劳动争议仲裁结案率92%以上、调解成功率85%以上。一是深化“三门无欠薪”行动。聚焦在建工程等欠薪易发领域,深入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精准、快速处置各类欠薪案件,严厉打击恶意欠薪行为,强化根治欠薪工作考核,确保劳动者按时足额取得劳动报酬。探索建设欠薪线索案件分流督办系统,构建分类分流、合力处置、办结监测的闭环处置工作格局。推广“真薪模式”,打造一批“实名实薪”项目。二是不断夯实源头治理基础。持续推进基层劳动纠纷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开展2.0版“无欠薪治源行动”,组建专业化、职业化治理队伍,会同相关部门出台深化在建工程项目“无欠薪”源头治理工作实施细则,进一步强化劳动纠纷源头治理基础。探索劳动纠纷全周期全流程闭环监管体系和纠纷化解标准化建设,推动实现多层次、多阶段、多元化解。三是全力构建“和谐同行”局面。继续实施劳动关系“和谐同行”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劳动合同数字化和企业用工体检,完成电子劳动合同推广6万份以上、企业劳动用工体检700家次以上,健全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全力打造区域性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深入开展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信访突出问题集中治理专项行动,动态清零信访积案。
六、实施改革攻坚行动,奋力打造更多标志性成果。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秉持创新深化理念拓宽人社改革新路,以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的决心和魄力,持续深化人社领域改革攻坚,加快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形成新模式新机制,全力破解人力社保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制约。一是大力推进人社领域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改革。深入开展人社领域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六优改革”攻坚行动(营造最优氛围、打造最优阵地、提供最优服务、健全最优机制、树立最优作风、形成最优成果),从企业关心关注的重点业务、关键环节入手,推动营商环境人社相关指标全面提升。深入推进企业职工安家“一件事”改革,力争该项目在今年获得台州市人力社保系统”对标争先改革创新“试点项目。二是持续深化人社领域数字化改革。持续推进“职技融通”改革,建立学分、证书互认机制,构建职技融通“双培养”育人体系,争创省市亮点。打造“移动微仲裁”平台,迭代升级乡镇劳动纠纷调解中心系统化建设和运行模式,打造台州样板。建立欠薪治理多部门集成监管系统平台,构建欠薪风险预警数据模型,形成三门经验。三是深入实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改革。开展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常态化晋升。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以岗位和绩效定薪酬机制,进一步激发事业单位人员干事创业活力。开展人事考试考务工作规范化建设,进一步筑牢“零差错”安全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