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入推进高质量就业创业“造富”。一是建立就业创业帮扶体系。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实施共同富裕就业专项行动,全县城镇新增就业4876人,实现困难人员就业163人。协同民政、残联等相关部门对就业困难体群开展联合帮扶,今年以来累计为6121人提供就业服务帮扶,帮扶率动态保持100%。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全年扶持创业76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38万元,组织260人参加GYB、SIYB创业培训。二是加强企业用工招聘。举办线上、线下“引才、招工”招聘会36场次,累计组织852家次企业参加,提供岗位9397个,实现人岗对接13939人次。开展跨省“驻点招工”,赴云南丘北、贵州大方等地招引省外务工人员2457人。三是开展“稳就业惠民生”行动。今年以来全县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累计发放2101.47万元,惠及3197家企业;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108.6万元,惠及549家企业;办理阶段性缓缴社保费共93家,累计缓缴三项社保费756.27万元。
(二)积极推动社保提标提质“增富”。一是推进提标扩面,分类精准实施参保扩面和缴费基数夯实工作。大力动员符合条件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参保,压实乡镇(街道)责任,督促辖区企业为符合条件的职工参保。成立督导组赴每个乡镇(街道)开展政策培训和业务指导,切实督促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动员符合条件的人员参保。组织社保中心人员在蟠龙公园、首府广场、乡镇农村文化礼堂等地开展社保政策宣传,不断提升群众的参保意识,提高我县养老保险参保率。2022年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5.1万人,参保率达98.6%。二是强化社保统筹,推进大社保体系建设。2022年5月份,根据省人社厅统一部署,我县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经办系统切换到全国统筹系统,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2020年、2021年各上解5000万,2022年上解1亿5000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结存基金,由省级统一运营管理,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管理。三是保障重点群体,加大低收入群体社会保险保障力度。积极与县财政、民政等部门对接,做好低保、低边、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财政代缴工作,确保共同富裕路上困难群体不掉队。我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退休人员基础养老金已达到235元/人•月。稳步提高工伤保险定期待遇,失业保险金标准提高到最低工资标准的90%。四是保障新业态群体,筑牢社会保险兜底工程。根据省市政策,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户籍限制。落实新业态从业人员参保支持政策,强化平台企业主体责任,鼓励新业态从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落实新业态从业人员单险种参加工伤保险政策,目前,我县快递员、外卖小哥等新业态从业人员可通过单工伤或者商业险等多种形式参加工伤保险。
(三)切实加大人才引育“创富”。一是聚焦特色,深入挖掘“500精英”项目。今年以来,完成“500精英”项目注册落地公司2家,“500精英”创业企业震合科技有限公司入选县规上企业。申报“台州500精英计划”人才项目70个,入选台州市“500精英”A类人才项目2个,B类3个,C类6个,涉及海产品质量标准、医学影像、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多个领域。举办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大赛,共8个项目入围决赛,项目涉及内容涵盖新材料产业、智能制造等领域。二是云端引才,强化高校毕业生招引。今年以来,我局共引进大学生5859人,组织了5场“直播带岗”活动,10场“空中双选会”,赴湖南、云南等地高校开展校园招聘活动,共组织全县15家重点企业参加,接洽大学生1043人,达成初步意向373人。三是合理增资,健全薪酬增长机制。健全事业单位薪酬制度,推进完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规范工资津贴补贴分配秩序,绩效奖金人均增长约10000元。科学确定职务(职级)层次间的差距,通过控高、稳中、托底,合理控制工资收入差距。
(四)持续壮大技工队伍“育富”。一是积极开展“浙派工匠”民生实事行动。大力推进本土人才锻造工程,今年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4000人次,新增技能人才4382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300人。新入选浙江工匠6人、台州工匠6人。二是推进技术工人“扩中”改革。引导自主评价企业建立技能等级与薪酬挂钩机制,目前共65家企业通过技能等级自主认定备案,实施技能等级与薪酬挂钩100%全覆盖。打通技术工人职业发展通道,为企业形成技术工人全职业周期的成长发展通道提供针对性指引。三是大力推进“职技融通”改革。9月19日,全省首个“高职+技师+企业”职技融通班在三门开班,标志着台州市职技融通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该项工作先后被省厅、市府办专报录用,被浙江卫视、浙江人社公众号、《台州日报》等省市主流媒体报道。
(五)深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享富”。一是大力推进用工制度建设。2022年3月至今未发生延期工程结算、拖欠工程款情况;106个在建项目均已落实六项制度,未发生对违规情况及预警信息处置不及时的情况。二是合力做强“依法治欠”工作。迭代升级“浙江无欠薪”2.0版本,加强部门协同,严厉打击恶意欠薪行为,10件立案均已维稳处置。“浙江安薪码”、国家线索平台、浙江数字人社等平台线上投诉平台共办结案件241件,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截止到日前,安薪指数99.97,全市排名第一。三是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加强政策法规宣传,指导督促新业态平台企业落实用工主体责任规范用工,切实维护平台骑手劳动保障合法权益。加强劳动执法检查,深入摸排辖区新就业形态用工企业数量及从业人员情况。畅通劳动维权渠道,对外公布劳动保障举报投诉窗口电话、全国欠薪线索反映平台等维权渠道,全面接收并依法处置平台企业劳动者权益受侵害方面的举报投诉和行政调解。
二、2023年工作思路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把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人社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落到实处,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一)深化就业服务。聚焦重点人群、重点区域和特殊群体,全面落实重点人群就业创业各类补贴,完善保障机制,规范就业帮扶服务标准,利用“数字就业”平台实行服务对象动态管理和分类帮扶,根据公益性岗位开发计划,落实公益性岗位安置工作,有效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继续实施“高校毕业生助飞”行动,吸引和鼓励三门籍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完善“就在三门”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提高就业线上服务能力。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宣传力度,鼓励有条件人员创业创新。
(二)加大人才招引力度。继续组织三门县“智汇台州,百校引才”活动,与高校建立常态化联系,通过校企现场宣讲、洽谈交流与签约合作等多种方式,畅通校企人才输送渠道。同时,进一步挖掘高校资源,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建立长效服务机制,积极促成校企双方通过建立见习基地、博士后工作站等方式,加强人才供需对接,营造企业人才培养和发展环境。进一步做好“500精英”人才申报工作,举办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大赛,加大与高层次人才项目的对接,同时建立引才工作站,千方百计引进创业创新人才。
(三)切实开展“浙派工匠”民生实事工作。优化新型学徒制政策,打通培育就业“快车道”。推进“职技融通”改革,推动学历教育与技能教育双轨合并落地。大力推进技能评价行动,面向一线技工开展“台州技工”星级评价激励。通过发动龙头企业带头等方式深化企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鼓励企业适当突破年龄等限制开展认定。大力推进三门技师学院建设,使之成为我县技能人才培训的摇篮,助力三门技师学院建成全省一流的技师学院。
(四)着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深入实施社保提标扩面计划,兜牢共同富裕民生底线。稳妥推进提标扩面,分类精准实施参保扩面和缴费基数夯实工作,持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稳步提升社保待遇,稳步提升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水平。稳定保障重点群体,加大低收入群体社会保险保障力度,拓展各领域劳动者工伤保险覆盖面,筑牢社会保险兜底保障。稳固守牢基金安全,全面加强基金风险防控。
(五)维护和谐劳动关系。全面深化劳动纠纷综合治理,巩固“三门无欠薪”创建成果,擦亮“共同富裕”的和谐底色。全力优化“基层精治”机制,健全劳动纠纷“一窗式”即接即办和多部门联动调处机制,实现劳动纠纷多元化解。全面推广工资和工伤速裁程序应用,推动基层快速规范办结劳动纠纷案件。持续推进“安薪智治”工程,深化“安薪在线”应用推广,构建劳动用工数字化“智治”体系。全力做强“依法治欠”工作,快速处置欠薪案件,严厉打击恶意欠薪行为。大力开展人社系统信访积案清零行动,实现信访积案动态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