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重点项目推进情况
1、水利投资情况。截至12月,我县完成水利全口径投资5.51亿元,超额完成省市投资任务,较2021年(38846万元)同比增长41.84%,水利管理业完成投资3.17亿元,较2021年(22741万元)同比增长39.40%。其中水利重大项目完成全口径投资4.13亿元,管理业2.88亿元,海塘加固工程完成全口径投资3亿元,管理业1.75亿元,东屏水库工程完成全口径投资1.13亿元,管理业1.13亿元。
2、在建项目推进。海塘加固工程12条海塘全部开工,托岙、铁强塘已经完工验收,六敖北塘累计完成99%,七市塘累计完成工程量的85%,健跳塘累计完成工程量80%,其余海塘有序建设中。东屏水库工程施工1标输水隧洞已全部开挖完成,东屏、长林导流洞全线贯通,东屏区域已完成移民安置协议签订,东屏大坝标已建立项目部,正在进行开工准备工作。
3、前期项目谋划。三门县海游港水环境提升工程:截至目前,可研阶段的地勘外业工作已完成,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初稿。三门县海塘安澜工程(巡检司海塘):已于12月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三门县清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于8月26日完成清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目前已完成施工图设计,正在进行预算编制。
(二)一般项目完成情况
1、水利工程建设。水库方面,里峙、湫水峙水库加固工程完工,水平坑水库完成主体工程,大岙田水库除险加固建设中,里院水库完成招标公告发布。2023年项目黄山塘、石门、东孔、木桥塘、里小塘、王申坦完成设计方案批复,海珠塘、尖坑山正在进行设计方案审查。里岙、圩岙、罗岙3座水库完成安全鉴定,路下、下叶、龙皇殿水库安全鉴定方案审查中。山塘方面,同善、岙口、坑孔等12座山塘完工,超额完成省考核任务,下岙、桃源山塘建设中,坦头、油库等25座2023年项目完成初步设计批复。海塘、水闸方面,完成旗门塘、旗门南塘、高畈洋塘、晏站涂等海塘安全鉴定,群英闸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中。
2、农村水利建设。完成2022年三门县农业灌溉工程提升改造项目60座,其中堰坝16座,泵站44座;完成“五个一百”创建任务,内容为示范村2个、灌区灌片3处、农民用水管理主体2个。同时,完成岩下徐、中门等10座小水电生态流量泄放设施改造,完成生态流量泄放情况评估。完成饮用水供水管网延伸9公里(健跳至六敖蛟头村、十八庄村、港源村供水管道工程5.5公里,石滩水厂交通路供水管道改造工程3.5公里)。完成岩下徐、中门等10座小水电生态流量泄放设施,并增设视频,流量计等监测设施。
3、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建设方面完成三门县珠游溪“美丽河湖”创建,目前已通过省级复核,列入省级“美丽河湖”名单。完成珠岙镇“水美乡镇”创建,完成枫马岭村、石马村等5个“农村池塘”创建,完成吴都塘、工业园区河道、盐灶港清淤共计6公里。河道管护方面,完成珠游溪河湖健康评价,评价结果非常健康,珠游溪海游段堤防安全鉴定,鉴定结果为“一类”堤防,完成河湖“清四乱”工作17个点位整改,34个水利部河道相关水域遥感监测图斑全部完成复核。河湖长制工作上,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现河(湖)长制办公室实体化运作,于6月23日发布全市第一个县级总河长令,11月30日完成2号总河长令签发。截至目前,开展7058次巡河工作,累计发现解决问题217次,绿水币活跃度由原来的0.27%上升至8.55%。
(三)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1、水利规划情况。已组织并通过《三门县水域保护规划》、《三门县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的专家评审会,目前根据市局反馈意见进行文本调整。启动中小河流系统治理方案编制,目前已完成海游溪、清溪、健跳港、洞港四条河流整治情况调查表调查填报,方案编制已于1月3日完成招标工作。启动三门县全域幸福河湖建设规划编制,目前该项目已启动前期调查,现已完成“两图两表”前期调查填报并发布采购意向。
2、水旱灾害防御。水灾害防御上,非工程性措施印发《三门县水利局水旱灾害防御应急预案》等规范性文件,建立和气象局联合研判机制,联合县应急局、县气象局、县防指办编制《三门县山洪灾害防御工作规则》等文件。工程性措施,完成5处“声光电”山洪监测预警设备以及监控设施及时视频监控点建设,新建8处水库水位站、4处雨量站,改建巡检司、珠岙等4处国家基本雨量站,同时,全县雨量站也增至105处,站点覆盖率达9.5公里/站,超过省站点布设12公里/站标准。成功防御台风“轩岚诺”“梅花”,连续16年实现了“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目标。抗旱工作上,编制并实施《三门县城乡居民供水保障方案》,发布旱情预警3期,争取到中央财政水利救灾资金1229万元用于抗旱工作,现已分解下发各相关单位、乡镇、街道。
3、水资源管理。严格计划用水管理,全年共计征收水资源费515.2万元;开展取水许可延续评估,做好延续许可14家取水户的取水行政审批工作;完善取水户 “一户一档”管理,开展电子取水证证照治理;开展水质监测工作,完成2022年佃石水库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评估工作。在节水型社会创建上,制定《三门县节水行动2022年度实施计划》,创建节水型企业5家、学校2家、居民小区2家、医院1家,创建节水标杆企业1家、标杆学校1家、标杆小区1家。同时,联合工商银行三门支行为维泰橡胶有限公司发放台州市首笔“节水贷”。
4、水土保持工作。完成台州市水利局下达的水土流失治理任务1平方公里,实施三门县沙柳街道清溪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项目,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1平方公里,该项目正在实施中,组织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监管工作,完成2022年度水土保持遥感监管现场复核,其中水利部16个、水利厅72个。
5、质量安全监管。今年以来共对32个受监项目开展质量与安全生产监督检查300余次,出具监督检查意见80余份。同时,组织开展对我县12家水利企业安全文明标化创建工作。
6、水利工程管理。我县285个水利工程(49座水库、1座泵站、45条海塘、60条堤防、130座水闸),所有工程主要指标数据已纳入水管理平台工程运管应用,90%纳入物业化管理,确权颁证率达到45%。
7、数字化改革。继省水利厅第一批数字化改革后,继续向上争取入围第二批数字化改革试点,试点内容为水安全建设和应用贯通,目前在省厅审核确认中。
8、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对标对表新时代机关党建使命任务和“走在前、作表率”的要求。规定动作接得住,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中央、省市县关于党的二十大学习各项部署要求,结合三门水利实际开展专题学习、专题宣教、专题实践等“三大专题活动”。同时,开展“清水安澜”廉政文化建设、纠“躺平”治“佛系”专题作风建设活动,严肃整治“庸懒散慢”、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等问题。特色动作做出彩,坚持学习与工作深度融合,设立党风“廉政文化角”、打造廉政文化走廊、搭设“清水书吧”;以“党建进工地”为抓手,开展在建水利工程监督工作;搭建“党建联盟”,与三门核电设计管理处党支部开展共建活动,以学习支撑实践,以实践深化学习,促进党员干部充分汲取前进力量。
二、2023年工作思路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需要。结合“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水网规划等,大力推进海游港水环境提升项目、三门县灌区改造和水网联调项目,清溪流域综合整治项目,白溪等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等。逐渐将水安全建设向生态融合需要转变,在项目建设时融入生态理念,如海塘加固工程海游大坝标段施工图编制时,要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市政建设、生态治理等。
(二)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牢牢守住水旱灾害防御底线。细化预案、落实各级防御责任,加强预警、全面拓宽预警渠道,加密督查、确保隐患整改到位,挂图作战、完善预警体系建设,深沉一线、强化演练防范提升,从注重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确保水灾害防御走深走实。同时,持续不断地、高效地推进东屏水库这一未来中南地区“大水缸”建设,以项目建设、农村供水保障等工作为重点,全面提速提质提效,确保人民群众喝上水、喝上放心水。
(三)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构建现代化高质量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加快重大项目的建设,尤其是海塘加固工程,确保构建牢固的水安全保障网,在一般项目上,要做好明年10座水库、28座山塘的除险加固工作,统筹做好水利基础设施“三通八有”,推进农业灌溉工程提升改造项目35座,完成“五个一百”创建。同时,定期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行动,循环性推进工程质量安全监管。
(四)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推进“美丽河湖”“水美乡镇”“美丽池塘”等水生态治理工作,做好陈家村邻脚段、南溪村等河道整治,浦坝港镇等严重内涝地区河道疏浚等。在水资源管理方面,要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做好节水工作,加大节水宣传,创建节水标杆,利用“节水贷”打造好企业绿色发展道路。也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完成水土流失治理任务等。
(五)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大力提升治水管水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将县水利局自建防灾系统、河湖系统、单村供水监控等与“浙里九龙联动治水”实现互联贯通。同时,迭代升级山洪灾害防御系统,实现浙政钉、浙里办的功能升级。
(六)坚持法治体制机制完善,全面强化河湖长制,不断提升水利治理管理能力和水平。加强巡查监管力度,加大巡查频次,及时发现制止各类违法水事发生,定期开展河(湖)长制专项督查检查,大力推广绿水币应用,闭环销号涉河问题。同时,持续推进水利标准化管理,深化数字化、物业化、产权化“三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