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县级部门信息公开 >> 县农业农村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11331022MB0N95354Y/2023-112982 文号
成文日期2023-06-12 发布机构县农业农村局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全部公开
组配分类计划总结 有效性
规范性文件登记号
  • 信息索引号:

    11331022MB0N95354Y/2023-112982

  • 主题分类:

    农业、畜牧业、渔业

  • 发布机构:

    县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日期:

    2023-06-12

  • 文号:

  • 文件登记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2023-06-12 09:27 来源: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浏览次数:

2022年,我县农业农村工作以构建“重要窗口”三门样板为方向,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总目标,持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0.57亿元、增速4.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735元、增速5.8%;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8359元、增速16.9%。承办了全省新型帮扶共同体推进山区26县乡村振兴现场会,被评为国家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全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优胜县、浙江省“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县获省政府农业“双强”行动“赛马”激励入选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浙江省数字化改革+强村富民试点浙江省农业标准地改革试点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出台《三门县乡村振兴产业扶持政策实施意见》,每年扶持专项资金达到4000万元。新实施杨梅政策性保险,推出“共富粮农贷”“鲜甜共富保”等一批惠农金融业务。

(二)重点项目有序推进三门青蟹产业深度融合集成创新示范建设,年产2000吨海之蓝水产品深加工项目建成投产,浦坝港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有序推进,三门青蟹小镇列入市级农业特色产业小镇创建对象今年以来完成农业重点项目投资1.83亿元。引进台州乐乡食品有限公司的豆制品共富产业链项目、浙江逸泽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对虾工厂化养殖项目浙江和盈畜牧公司的土鸡标准化养殖项目等

(三)品牌建设持续加强举办第五届甜瓜节第五届柑橘节,在杭州建设“山海共富”鲜甜三门农优产品展示馆,我县被认定为浙江省西甜瓜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三门小白虾、三门甜瓜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我县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已达到7件。三门青蟹、三门血蚶被列入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四)农业“双强”落地见效。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应用杨梅大棚双膜覆盖促早栽培技术、水稻青蟹综合种养模式示范项目、三门棘头梅童鱼高效养殖示范项目等6个项目,其中杨梅大棚双膜覆盖促早栽培技术为全省首创,亩产值达20万元。有序推进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全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7.5%,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6.1%。

(五)集成改革不断以横渡镇为试点,积极打造“山海古津•诗经横渡”精品示范带,推动全域土地整治,完成土地流转6000亩,获台州市“三新”共富乡村综合集成改革(区域)大比拼第二名,横渡镇岩下潘村深化市场化改革 蹚出点绿成金路”入选全省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典型案例。

(六)数字化改革抓出实效鲜甜e”数字化改革为重点,开展“数字化改革+强村富民”实践试点,合格证开具和渔塘流转列入省农业农村系统重大改革(重大应用)场景第一批先行先试内容鲜甜e”应用在2022世界数字经济大会暨第十二届智博会上被评为最佳新品发布2022年浙江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大赛三等奖2022年度全省农业农村数字化改革“优秀应用、全市农业农村数字化改革第一批优秀应用。

农村人居环境提档升级。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委托第三方运行模式,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蛇蟠乡创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城北村、包家村、双林村创成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岩下潘村山前村创成省级未来乡村松门村等45个村创成台州市星级美丽乡村。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利用,盘活闲置农房1068幢。

扩中提稳步推进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强化精准帮扶,全县77个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全面消除,全县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61亿元,其中经营性收入2.84亿元,增速分别为8.04%10.02%围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建成共富工坊150家,各工坊发放工资4192万元,带动5467名农户实现就近就业。

(九)清廉村居建设进一步深化。涛头村、包家村创成省级清廉村居建设示范单位,城西村入选全省百家清廉建设成绩突出单位,亭旁镇创成市级清廉村居示范乡镇,前郭村等8个村创成市级示范村居。我县村级财务“三审三签”制度被评为全省清廉村居建设规范模板。

)除险保安全面落实。今年来渔业安全形势稳定,未发生渔船安全事故。稳步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农家乐管理、动植物疫情防控工作有效推进,未发生农业农村领域安全事故。

二、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县农业农村工作的初步思路是:以党的二十大为指导,按照省第十五次党代会部署,锚定“两个先行”,紧扣369”行动大力实施“五大行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努力交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的三门答卷,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县域样本。力争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3%以上。

(一)“强”字筑基,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创新行动。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我们要深入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加快建成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养殖强县。一是紧盯重点,聚力核心科技。启动小海鲜“种业硅谷”,打造全省青蟹、贝类种业的主中心。深化柑桔产业“链型”合作经济发展方式创新试点。推动茶叶研究院、柑橘研究院等科研成果落地应用,力争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1%以上。二是加快布局,聚力产业平台。围绕主导产业,构建“一心一环二带三区五组团”的发展布局。加快“两区一镇”、凤凰山农业科技园区、三门县浦坝港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三门青蟹市级小镇、三门青蟹产业深度融合集成创新示范区等平台的建设验收,谋划五子岛国家级海洋牧场、花桥农业产业市级特色小镇等新平台的申报创建。三是打造龙头,聚力创新项目。坚持招大引强,积极招引培育一批带动力强、产业发展前景优的项目,力争三门县凤凰山生态小区(总投资2.5亿元,引进规模化育种繁育场、对虾工业化循环水养殖企业,预计实现年利润7000万元、肉鸡标准化养殖(总投资6000万元,发展10个以上养殖小区以及建设饲料、孵化、销售、管理等中心等项目落地。谋划引进油橄榄产业基地(以亭旁镇为试点,总投资1.7亿元,建设3000亩苗木基地,打造油橄榄小镇功能型水稻种植基地(以横渡镇为试点,种植3000亩水稻,兼具保障粮食安全、发展观光旅游、促进农户增产增收等项目。开工建设三门县百亩千万设施杨梅共富示范、桃峙柑桔现代产业园等项目全年新增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家以上。

(二)“美”字增色,着力推进和美乡村塑造行动。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我们将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千万工程”路子走下去,形成“十村向未来、百村奔共富”新格局。一是塑造乡村形态之美。纵深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开展“三清三整三提升”活动,常态化进行农村人居环境红黑榜通报。选取试点,启动实施农房、管线、村道新“三大革命”,着力形成“点靓丽、线成景、面干净的农村人居环境。深入推进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完成省级第九批历史文化村1个重点村、13个一般村的验收,持续擦亮我县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金名片”。二是赋能乡村生活之美。围绕“一统三化九场景”,高质量推进坎下金片区、涛头村省级未来乡村建设,新启动岙楼和下岙等2个未来乡村建设。深入开展农村宅基地专项整治三年计划,力争新盘活利用闲置农1000幢以上,创建2个闲置农房盘活重点村。三是彰显乡村活力之美。立足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充分挖掘农业功能和乡村价值,统筹布局美丽环境建设和美丽产业培育,推动产村融合发展。壮大乡村经营队伍,新增农创客200名以上。开展“育新农、促共富”农民大培训,培训职业农民5.3万人次以上。

(三)“富”字为本,着力推进强村富民共富行动。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我们要深化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持续推进农村“扩中”“提低”。一是以集体经济带富。打好“市场化改革+集体经济”组合拳,飞地抱团、团组帮扶等途径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力争全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增速9%以上。规范培育强村公司,新增强村公司1家,累计12家,覆盖面180个行政村,村均投资收益8万元以上。尝试引进专业的职业经理人和运营团队,提升乡村运营水平。二是以创新机制帮富。深化新型帮共体建设,强化“双向”作战,全力推动帮扶措施、帮扶资源在三门落地见效。建强共富工坊,认真谋划好低收入农户增收项目,力争全年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以上。三是以要素整合促富。构建“整合聚焦、钱随事走、绩效优先”的涉农资金统筹机制,建立农业重大产业项目用地保障机制,集聚要素资源保障农业农村重点共富领域。深化“家庭资产池融资”模式,力争“三农”整体授信200亿元,农户融资获得率90%以上。

(四)“深”字为先,着力推进改革创新攻坚行动。党的二十大提出,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我们要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契机,加大创新驱动力度,跑出改革“加速度”一是推进标准地改革。结合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两非”整治,打好“标准地改革+农业双强”组合拳。积极争取农业“标准地”省级试点县,到2023年底全县建成农业“标准地”2万亩以上。二是升维集成改革。坚持“中心镇+中心村+保留村”1+X+Y)一体规划,借鉴横渡镇“三新”共富试点片区经验,进一步打造海润街道乡村集成改革示范带,争取横渡出成果、海润出进度。三是迭代数字化改革。全面推广鲜甜e塘”数字化应用,深化“找好塘”“出好品”“卖好价”“育好产”等四个场景应用建设,打造具有三门特色的“渔塘一件事”改革样板,推动“传统养殖”向“智慧养殖”转变。

(五)“安”字为要,着力推进本质安全提升行动。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我们要把保障安全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坚决落实稳产保供、除险保安军令状。一是紧盯稳产保供安全。牢固树立“大粮食观”,发展设施农业开展丘陵山地宜机化、农艺农机融合示范试验基地建设,新增1000台以上各类农业机械,确保粮食生产功能区稳定在7.06万亩以上,水产品产量稳定在31.8万吨以上,生猪年出栏8万头以上二是紧盯农业领域安全。坚持预防为先,统筹推进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防汛抗旱防寒潮等工作,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健全溯源体系建设,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创成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三是紧盯渔船生产安全。迭代升级渔船安全精密智控系统,畅通海陆信息连接通道。在健跳港建设智慧口门,实现进出港船舶实时识别管控。加强隐患排查整治,严管伏季休渔,严打“三无船舶”,全面压实主体责任,为三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