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企业“出海”投资东南亚情况分析
一、我县对东南亚投资情况
我县对东南亚投资企业2家,分别是浙江省三门县东海橡胶厂和浙江三门维艾尔工业有限公司,投资国别均是泰国,其中,东海(泰国)有限公司已完成设备安装,人员配备,可以投入运营,维艾尔(泰国)有限公司处于筹备状态。东海橡胶厂原材料主要来源泰国等地,设工厂在泰国,可以省去海运费等附加成本,产品更具价格优势。
二、存在问题
一是签证时间短。由于政策限制,中国人很难在泰国等地申请工作签,只能申请旅游签,而旅游签一次最多只能在泰国停留1个多月,公司管理者无法长期呆在国外工作,管理工作不能连贯,公司运营无法正常保证。据东海橡胶厂负责人反映,该公司目前只有两名高管申请到工作签,其余高管只能通过旅游签去泰国工作,来回的时间成本和费用都较高。
二是文化差异大。由于两地文化不同,劳动力对待工作的态度也存在差异。比如,中国公司希望员工能高度投入工作,但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等地,员工可能更喜欢工作与生活保持不同的平衡。文化认知是根深蒂固的,投资企业家很难在短期内将中国的工作文化移植到东南亚,人员培训成本相对国内较高,员工工作效率相对低于国内员工。
三是安全保障难。东南亚国家之间劳动力流动频繁,整体普遍存在纪律性、服从性和集体意识不强等问题。在吸纳当地劳动力时,需要充分考虑性别、种族、宗教和国别等因素影响。东海橡胶厂负责人表示,工厂在雇佣工人时,需要分别雇佣同一国家劳动力,如果越南工人和泰国工人同时在厂内工作,很容易发生矛盾冲突。部分东南亚国家因受历史因素影响而对外来投资国存在偏见,排外情绪可能成为激化劳资双方和企业同当地社群间矛盾的导火索。
三、相关建议
一是加强对面向南亚东南亚投资企业的支持指导。建议市级以上有关部门加强对涉外投资企业的培训和指导,降低企业对外投资的盲目性,降低投资行为的风险。同时,针对中小微企业出台优惠政策措施,从政策、项目、资金、人员、税收等方面给予扶持、优惠和奖励,鼓励更多中小微企业积极走出去发展壮大,规避贸易壁垒。
二是推进对外劳务输出合作平台建设。建议国家推进对外劳务输出合作平台建设,规范化国内劳务输出流程,将部分国内劳动力输送到国外,从而保证在外投资企业的用工需求,提高在外投资企业生产效率。
三是加强在外劳工保护力度。建议经营公司加强外派劳务人员的安全保障工作,在商签对外劳务合作同时,必须包含劳务人员保险条款,并要求雇主在劳务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场所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共同保障劳务人员的安全;经营公司在派出劳务较多(30人以上)的国家或地区派专职管理人员或设立代表处,切实做好劳务人员出境后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各经营公司要建立健全安全防范规章,并经常性地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存在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