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持改革创新,提升民政工作辨识度。
一是婚俗改革实验区创建工作有序开展。出台《三门县婚俗改革“简约有爱·和合一生”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国率先成立县婚姻家庭服务指导中心,推出全国首个婚俗礼仪团体标准。在全省“浙有善育”领导小组专题会上交流并得到省委副书记,黄建发肯定。全省婚俗改革中期评估被评为优秀等次,入选浙江省持续推进婚俗改革重点推进县。全国婚俗改革中期评估顺利通过,得到民政部社会事务司二级巡视员杨宗涛高度肯定,被民政部通报表扬,列入全国婚俗改革经验交流会议作典型交流。相关工作先后被《中国社会报》、学习强国、新华社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二是助共体改革有效推进。把“浙有众扶”作为公共服务优质共享领域的标志性成果来抓,推出十大共富帮扶项目、十大公益创投项目和“微心愿”发布认领活动。相关工作在《浙江日报》头版、《人民日报》、《浙江经济》等媒体刊发,“助共体”相关经验做法在全省民政会议、全省“助联体”规范化建设培训会上作典型交流。三是数字化改革有力推动。①打造“微心愿”数字场景。构建心愿申请、审核、发布、认领、评价等全流程闭环,目前已在浙江省大救助信息系统上线。该场景列入省民政系统2022年数字化改革重大应用建设试点,并在全省民政社会救助数字化改革试点汇报会上作典型介绍。②打造“老有帮”数字场景。列入省民政数字化改革试点,实现困难老人“一床一码、一人一档”精细化管理,动态归集数据,全程实时照护,已为2000余位老人提供康养服务4万余次。③打造“村民代表规范履职”数字化场景。打造“代表一张图”、“履职一件事”、“线上议事厅”等多场景,推动村民代表高效闭环履职。目前,已完成整体框架建设,正在申报浙里办APP和微信小程序上架程序,预计到12月中下旬可试运行。④对接“共富工坊”数字化场景。实时掌握困难群众就业、收入状况,困难群众也可查询就近“工坊”的就业需求,并在线上实现“点单”加工。今年已动员438名低保低边对象在“共富工坊”就业,为困难群众新增公益性岗位300个。
(二)坚持共建共享,提升基层治理活力度。
以五社联动为抓手。一是抓城乡社区平台建设。新建和提升城市社区服务综合体3家(三江汇、新晖、新兴),蟠龙、石羊、广润3个社区分别被授予台州市“邻距里”社区服务综合体三星级和2个二星级称号,评选出梧桐社区、新晖社区申报省级四星级、三星级社区。创建、巩固和提升5个省级引领型农村社区,在横渡镇岩下潘村建成全市首家村级“邻距里”农村社区服务综合体。二是抓社工志愿者队伍建设。新招录专职社区工作者120名,提前完成城市社区每万人拥有专职社区工作者18名的省定目标。开展最美社区工作者、城乡社区工作领军人才选树活动,其中1人荣获省级领军人才荣誉,2人荣获市级领军人才荣誉。充分发挥志愿者贴近基层、反映诉求、服务百姓、化解矛盾的优势,大力培育养老类、平安类、服务类等各类乡村志愿服务队。三是抓社会组织参与型社区建设。依托县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打造一社区一社会组织孵化站,引进专业社会组织三门湾公益谷,通过孵化、赋能、创新等多种途径,培育本土社会组织。目前,每个村社都至少拥有1家本村社的注册类社会组织。四是抓乡镇社工站建设运行。探索“354”运行模式,解决社工站运行难问题,相关做法在台州民政微信公众号宣传推广,得到上级充分肯定。五是抓社会慈善资源。对接引入外地慈善基金300余万元,成立三门县首个社区发展基金会—三门县农商银行同心社区发展基金会。
我县《数字赋能“助共体”迭代升级 创建现代社区共富服务体系》成功入选第四批省级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三)坚持民生优先,提升服务供给满意度。
一是打造“浙里康养”金名片。探索虚拟养老院建设运行,建成床位125张,相关经验做法入选全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典型案例,在全市最佳实践案例评选中获一等奖,在全省最佳实践案例评选中排位居前。“星泰数字养老平台”项目在2022年浙江省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大赛获三等奖。《三门县打造“无围墙养老院”实现家庭可承受、财力可支撑、品质可把控》浙江政务信息专报获王文序副省长批示肯定。新增老年食堂7家,持证养老护理员50人。二是完善救助管理体系。新增低保对象258人、低保边缘187人,退出低保对象643人、低保边缘295人。儿童福利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全面实施。三是探索社会组织参与“身后一件事”延伸服务机制。成立全省首家枢纽型社会组织——三门县厚福园生命文化服务中心,承接殡仪延伸服务。四是开展全省首批地名文化服务与文化建设试点工作。谋划“红色人物地名园”建设,预计明年9月完成。五是扶持水库移民后扶项目。全年共安排后扶项目11个,下拨扶持资金700余万元,芹溪村入选省水库移民共同富裕示范项目,获省扶持资金400余万元。六是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管理工作。实现民政服务机构对象零感染和零事故。
(四)坚持项目为要,提升服务设施保障度。
一是民生实事项目全面完成。在健跳“两中心”建成智慧公办养老院,建设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28张,完成老旧小区养老服务用房改造3个、适老化改造129户,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配备无感服务智能终端实现全覆盖,新建成12个“儿童之家”。二是县综合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工程有序推进。位于滨海新城的县第一福利院已进场施工,预计2024年建成,首期建成后的床位将达350张;位于浦坝港镇的港南敬老院已进场施工,预计2024年建成,建成后的床位将达200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