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0月,我县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达到10.89亿元,同比增长44.27%,增速居全市第1,占比2.77%、提升0.77个百分点,提升幅度省市前列;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1.06亿元,同比增长64.8%,增速居全市第2。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4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06家,年度目标完成率均居全省前十。2022年全社会R&D占GDP比重达到2.37%,北三县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年底有望从53%提升至73%,提升幅度全省前列。
1.加快科创走廊建设。聚焦台州市科创走廊“八个十”任务清单,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分析梳理制定科创走廊建设任务,具体细化目标,推进走廊重点项目、重点平台、重大活动落地见效;全力创建省级高新园区,细化园区规划,积极沟通省科技厅高新处,推进申报工作有序开展;提升冲锋衣综合体能级,依托浙江理工大学三门研究院,重点推进检测中心、大数据中心建设,引进浙江省服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重点实验室)建立三门冲锋衣产业分中心,提升综合体科技支撑能力;聚焦“3大科创高地”及新能源城建设,深化高校研究院建设,引导已建高校研究院拓展新能源研究方向,对接大院名校,已落地中南大学三门新能源产业研究中心和温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三门科技创新服务中心。
2.深化创新主体培育。深入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企业“倍增”计划,全面推进科技型企业育苗造林行动,完善创新型企业培育机制,建立覆盖企业初创、成长、发展等不同阶段的政策扶持体系,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型企业集群。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4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06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1家、市级高企研发中心19家。新培育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20家,目标完成率全市第一。
3.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开展企业对外籍员工的需求摸底,并做好相关人才政策宣传,目前我县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数达到11人,今年新增3人。由美籍华人徐松博士领衔的高分辨探针显微镜研究及产业化项目,在全县“台州500精英计划”项目评比中入选C类。做好市特支计划申报,核电、虹舞科技、三变科技各一名。
4.深化科创飞地建设。推进三门湾(杭州)科创广场二期建设,评估已入驻项目,清退孵化成果不佳项目,整合孵化空间;立足成效发挥,招引第三方专业运营团队,明确人才、项目、科技指标,强化绩效考核,将省C人才申报作为关键考核项,将“500精英人才”项目落地作为核心项,倒逼人才项目招引。一是项目招引多样化。重点围绕科技、人才、互联网及新媒体电商、总部经济、资本等五大板块开展招引。二是重点引进人才、科技项目。引进投资5亿元的“新能源车载电池系统”项目已开工建设。储备了10人以上高层次人才,部分项目已入驻广场,其中虹舞科技一家公司就引进了9名海归博士和多名硕士。三是入驻项目转化和产业化率达到70%。已有四家企业年销售超过2000万元,一家公司年纳税过百万元。
5.强化创新服务供给。开展研发投入专题培训9场,全县500多家次企业参加,基本完成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组织开展2023年第一期创新工程师培训班,共80余名企业研发骨干参加。发放2022年度科技政策奖励资金5600多万元,惠及企业近2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