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三新”农村共富台州模式、台州市“育新农、促共富”暨百万农民大培训行动方案的决策部署,加快推动农民现代化,高质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特制定《三门县“育新农、促共富”农民大培训计划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三门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年5月31日
三门县“育新农、促共富”
农民大培训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三新”农村共富台州模式、台州市“育新农、促共富”暨百万农民大培训行动方案的决策部署,加快推动农民现代化,高质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决定在全县开展“育新农、促共富”农民大培训行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目标任务
从“有素养、有技能、有信用”重点切入,发掘利用“农业达人”等资源,构建四级培训新体系,拓展线下线上培训新方式,打造对接就业、闭环管理培训新模式,重点围绕现代农业、未来乡村、生态发展理念、“三新”共富乡村综合改革等新内容开展大培训,聚焦提升乡村人才等关键少数,全面惠及小农户、农村居民等绝大多数,分层分级开展全员、系统培训,培育有职业化素养、专业化技能和事业化情怀的新农民,推动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变革性重塑,为新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人力基础。2022年,培训农民5.3403万人次,其中线上培训1万人次以上。通过五年完成对全县20万以上农民的培训,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1.5万人以上,农民学历提升达1000人以上,累计培育各类技术能手100名以上,基本建成主体全覆盖、内容全方位、形式多样化的农民教育培训服务体系和农民终身学习制度。
二、实施“三新”行动
(一)农民理念革新行动。根据三门地方特色,围绕MAP、植物工厂、社区农业、数字经济等乡村新生产方式,提升培训水产养殖技术以及 “一果一瓜一叶一花” 等产业,美丽乡村、数字乡村、人文乡村等乡村新生活环境,农产品标准化、农药溯源、乡村文旅融合、垃圾分类等乡村新生态理念,依托“千场宣讲、千场文体活动、千场志愿服务、千场文明礼仪”进农村文化礼堂,广泛开展智能手机培训、市民大讲堂等科普活动,组织做好现代农业、创业创新等普惠培训,全面普及“四分四定”垃圾分类处理知识。推动普及性培训提质扩面,让广大农民打开视野格局,知道农业发展高级形态,了解城乡关系演化规律,树立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培育农民新思维、新眼光,每年培训2.7630万人次。(县委宣传部、县农业农村局、县科协、三门技师学院等)
(二)农民能力更新行动。聚焦“宜工则工”,围绕绿色项目、特色制造等新生产业,面向农村劳动者、返乡创业农民工、水库移民等人员大规模开展转移就业创业能力培训,结合当地产业用工需求,以取得证书为标准,开展针对性职业技能培训,推进乡村建筑工匠培育。(县人力社保局、县建设局、县民政局)聚焦“宜农则农”,围绕农、牧、渔特色产业,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为重点,大力开展农业全产业链培训,加大渔民、护林员等群体的应急能力和操作技能培训,分专业、分领域精准培养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加强小农户普及性培训。(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规划局等)聚焦“宜旅则旅”,围绕乡村文旅、康养、电子商务、直播等新兴业态,大力开展技艺培训,培育一批能工巧匠、农村电商人才,全面支撑乡村文旅体产业发展,推进数商兴农、“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县商务局)加强乡村事业、产业带头人能力建设,围绕巾帼致富带头人、农创客、村干部等乡村人才队伍加大培训,创新开展RCEP、“三新”共富乡村综合改革等新主题培训,举办农村创业带头人培训,开展乡村治理和农村创业创新“学历+技能”专项培训。(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委,县妇联、县技师学院、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三门学院等)全方位提升农民新技能、新能力,每年培训0.9073万人次。
(三)农民形象焕新行动。引导和扶持农民特别是村干部、青年农民提高受教育年限,发挥村干部学历提升、农民大学生等项目作用,抓好大专以上学历提升,畅通农民学历提升通道。(县教育局)将品牌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内容融入涉农培训,加快培育一批“诚信农夫”。( 县农业农村局、三门技师学院等)用好金融机构农村网点阵地,广泛开展各类知识宣讲,普及征信、金融(融资)、消保、反诈等知识,展示“守信惠”成效,强化农民居家管理。(县金融中心、中国人民银行三门支行等)深化乡村“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培育工作,开展送法下乡、十万农民学法兴业等活动,加强农业农村普法工作,提升农民学法守法用法能力。(县司法局)全面培育农民新追求,塑造农民新形象,每年培训1.67万人次以上。
三、打造“全新”培训
(一)构建培训“新”体系。一是搭建线上线下融合四级组织架构。进一步建好省、市、县乡村振兴学院(农民学院),整合田间学校(实训基地)等现场教学点,打造农民培训新媒体矩阵,推进“1+X”、“理论+实践”,夯实培训组织基础。二是建立人才下乡辐射带动机制。开展“人才下乡助共富”专项行动,培养乡村发展“火车头”队伍,带动传统农业转型、新业态培育、公共服务共享,2022年新培育农创客280名,加快农创客培育载体建设,营造农创客成长良好氛围,鼓励推荐优秀农创客参加农村创业创新大赛活动,开展农创客专题培训,加强信息宣传,吸引更多大学生加入农创客队伍。拓展农创客培育方式,依托农民大学生培养,通过学历提升就地培育一批适合我县实情的本土农创客。三是统筹培训资源推进共建共享。打通汇聚涉农培训数据,发掘利用“农业达人”等新资源,全面打造师资、基地、教材、机构、微课短视频等“三农”资源库,将教学基地(现场教学点)建到乡镇(街道)、村、户等,动态更新完善,推进开放共享。2022年分级分类入库培训师资达50名、微课视频达6个、教学基地达5个。(县乡村振兴学院、县级有关单位)
(二)拓展培训“新”方式。一是推进线下培训到“身边”。以“学以致用”为目标,探索实行订单靶向培训、市场需求定制、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综合运用集中面授、沙龙讲座、沙盘模拟、实训实习、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提高培训精准性,推动培训提质增效,短期培训项目评价满意率达80%以上。二是推进线上到“指尖”。聚焦“手机新农具”,充分发挥抖音、小红书、台农学等新媒介优势,通过网络直播、微课短视频、图文授课等多种形式,广泛推行线上培训,提高线上培训比例,让农民随时随地可学、可问,推动培训增量扩面,每年通过线上培训农民1万人次以上。(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三)赋能培训“新”模式。聚焦农民培训一件事建设“台农学”应用,通过大数据建立学员画像,收录学员数据1万人以上。重点打造精准培训、规范培训、提质培训、反哺培训等核心子场景,推动业务变革重塑,打造农民培训“新”模式,2022年先行覆盖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明确培训项目标准,分类推进数字化管理,将2天(含)以上培训纳入短期培训项目管理,鼓励在“台农学”集中发布培训信息,围绕训前方案、训中记录、训后台账形成完整培训档案并录入系统,对1天以下普及性培训项目,要线下有照片、线上有截图,开展有佐证,培训档案信息录入率达95%以上,实现农民大培训工作闭环管理。推进与市县就业招聘平台的对接,推动培训就业无缝对接。(县农业农村局、县人力社保局、三门技师学院、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等)
四、进度安排
(一)制定方案(5月以前)。拟定年度实施方案,健全完善培训体系,加快师资、微课视频、基地等资源建设,分解落实计划任务,并及时报备案。
(二)开展培训(5月至11月)。根据方案围绕“三新”内容开展各项培训,创新方式方法,广泛推行线上培训,推进线下培训提质增效。抓好管理服务,做好疫情防控,培训结束后及时建立健全培训档案,按要求将相关信息录入系统,加强跟踪联系服务。8月培训进度达到计划数的50%,到11月底基本完成培训任务。
(三)总结评价(12月)。认真做好工作总结,对年度项目实施情况开展自查,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民培训经验做法。
五、做好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县“三新”农村共富五大提升行动领导小组领导下,由三门县县委县政府农业和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民素质提升(农民大培训)组牵头,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共同推进农民大培训工作。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完善组织领导,建立协调管理工作机制,明确专职岗位人员和职责,确保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和任务落实。县级财政部门负责筹集、落实和管理培训工作的财政专项资金,全面保障农民大培训工作的开展。
(二)健全考评机制。农民大培训是县“共绘蓝图接续干”工作内容,各级党委、政府要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纳入考核,每年制定农民培训工作计划,定期报送工作进度,年底报完成情况。县级有关单位要分解落实好年度工作任务,做好督导落实,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培训机构要规范实施培训项目、使用培训资金,建立完善培训档案并及时录入系统,
(三)营造良好氛围。广泛发动村两委、经营主体、农村指导员等多方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推进专家、农技人员与农户对接,形成广泛参与、上下联动的大培训工作格局。同时,大力宣传农民大培训的方针政策和各有关单位经验做法,新农民科技致富、艰苦奋斗的典型事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乡村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
附件:1.“育新农、促共富”农民大培训部门工作任务
分解表(2022年)
2.“育新农、促共富”农民大培训部门工作任务
指标分解表(2022年)
3、“育新农、促共富”农民大培训行动标准
附件1
“育新农、促共富”农民大培训部门工作任务分解表(2022年)
指标 任务 部门 | 实施“三新”行动(新内容) | 合计(人次) | 打造“全新”培训 | |
理念革新、能力更新、形象焕新 | 总计划(含分解) | 其中:短期 | 新体系、新方式、新模式 | |
县农业农村局 | 理念革新:围绕MAP、植物工厂、社区农业等现代农业,未来乡村,农产品标准化、农药溯源、垃圾分类等生态发展理念培训5000人次以上。 能力更新:围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重点开展“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农业全产业链培训,创新开展RCEP、“三新”共富乡村综合改革、渔业船员素养等主题培训,提升小农户,培训3000人次以上。 形象焕新:将品牌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内容融入涉农培训,加快培育“诚信农夫”。 | 8460 | 235 | 新体系:推进“人才下乡助共富”专项行动,新培育农创客280名,深化乡村振兴学院(农民学院)建设,建立到乡镇(街道)、村、户的教学基地(现场教学点)5个,发掘利用“农业达人”等新资源,分级分类入库培训师资50个、微课视频6个。 新方式:推进需求定制各类培训,综合运用实训实习、现场观摩等教学形式,短期培训评价满意率达80%以上;开展数字素养培训,利用抖音、台农学等新媒介,建立新农大讲堂,通过直播、短视频等多形式开展线上培训1700人次以上。 新模式:加快“台农学”应用建设推广,实现农民大培训数字化管理,核心场景对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先行覆盖,收录学员数据8000人以上,推进与省市县就业招聘平台对接。 |
县委组织部 | 能力更新: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训,对370名以上村社书记开展集中轮训,提升农村党员干部政治“三力”。开展第四批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对100名村干部开展大专提升班培训。 | 370 | —— | |
县委宣传部 | 理念革新:实施农村文化礼堂“四千工程”,统筹整合市县两级部门优势资源,持续开展千场宣讲、千场文体活动、千场志愿服务、千场文明礼仪进礼堂活动。 | 18000 | 新体系:依托农村文化礼堂总部管理体系,实施“四千工程”,充分发挥礼堂总部“指挥站”作用、礼堂分部“中转站”作用、礼堂理事会“情报站”作用,确保培训服务“不扎堆、长流水、覆盖广”。 新方式:在开展好线下培训服务的同时,拓展线上功能。用好农村文化礼堂点单荐单派单机制,鼓励服务培训多上点单平台,让真正有需要的农民群众获得培训机会,提高培训精准度、扩大培训覆盖面。 新模式:争取推广省里放在路桥区进行的“云看礼堂”视频交互直播系统,鼓励合适的培训内容通过视屏交互系统进行线上教学展示。 | |
县教育局 | 形象焕新:将“新”农民学历提升纳入浙江省社会人员学历提升行动计划,将高素质农民培训作为重点教学内容,让农业成为一种体面的行业,农民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 | 500 | 500 | 新体系:成校、开放大学等教学点深挖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式,努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科技素质和农业经营管理水平,培育一批大专及以上学历带头人队伍,以点带面,引导和鼓励有志成为新农民的初、高中学历毕业生进行学历提升和系统的农业职业技术培训,大专及以上学历提升500人次。 新方式:充分考虑新型农民学习的特点和要求,创新教学形式,采取设立村班、厂班、夜校班等措施,校村联合、校企联合送教上门,力求办学和教学形式灵活多样,让学员“愿学尽学”、“能学尽学”,优化课程建设,满足职业发展需求,培训满意率达到80%。 新模式:推动终身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加快“浙学通”、“台学通”应用建设推广。 |
县司法局 | 形象焕新:县司法局、普法办应结合实际,制定乡村“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培养计划,分期分批对“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进行上岗培训。 | 6000 | 新体系:充分利用全国智慧普法平台上的法律明白人网校开展培训学习。 新方式:通过以案释法、案例指导、旁听庭审、模拟法庭等多种法治实践形式,对“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开展法治实践能力培训,不断提升其法治宣传教育、矛盾纠纷化解、法律服务引导以及依法管理村级事务等能力。 新模式:充分发挥线上培训作用,通过“之江法云”微信群、钉钉群等,通过不定期推送法律知识、法治信息、案例解读、组织网上互动交流等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扩大培训覆盖面。 | |
县人力社保局 | 理念革新:举办农村创业带头人培训,深入实施“马兰花”计划,积极推动农村劳动者参加SIYB、网络创业等创业培训。 能力更新:结合制造业、建筑业、餐饮业和当地产业用工需求,开展针对性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证书。 | 1855 | 新体系:支持举办特色民宿、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健康养生等业态的合作创业带头人培训;组织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人员、创业导师等赴乡村围绕乡村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现场提供技术指导、咨询答疑、政策宣讲等服务。 新方式:探索建立“农村合作社、合作公司、专业协会”为参与主体,带动N个大小农户创业的“1+3+N”乡村振兴合作创业组织模式试点,组织开展合作创业村认定,提升创业成效、助推共同富裕。 | |
县自然资源规划局 | 能力更新:围绕“护林员自救逃生知识、森林防火知识、火情早期处置知识、其他林业知识”等开展培训,培训183人次。 | 183 | 新体系:树立优秀护林员1个以上,以点带面,提高护林员整体水平。 新方式:探索需求定制线上线下培训新方式,通过森林防火预警平台、防火码直播平台等开展培训。 新模式:加快推进森林防火预警平台建设,实现护林员管理培训全覆盖。 | |
县建设局 | 能力更新:聚焦乡村振兴,重点围绕“农村建房质量安全、施工技术、安全、政策法规”等开展,培训150人次。 | 150 | 新方式:通过线下培训方式,由县建设部门自行组织培训。 | |
县商务局 | 能力更新:实施电商技能提升行动,引导农村劳动力通过电子商务、直销直播、网红带货等形式就业,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新农人"。 | 1500 | 新方式:从网店运营、直播电商等方面分类开展相关职业技能培训,采用“理论打底、实训加强”的方式,切实提高广大农民运用现代电子商务的能力,并借助我市农业产业及特色资源优势,推动数商兴农共富。
| |
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 能力更新:聚焦“宜旅则旅”,围绕乡村文旅、康养等业态开展培训,培育乡村手工业者、传统艺人、非遗传承人等,全面支撑乡村文旅体产业发展。 | 1050 | —— | |
县金融中心 | 形象焕新:围绕农村普惠金融、征信体系、农业担保体系、金融服务创新、融资流程介绍、金融防诈知识宣讲、金融法律法规知识宣讲等开展培训。 | 200 | 40 | 新方式:组织开展金融下乡、民情恳谈、现场宣讲等活动,开展金融维权、金融风险等案例教学。 |
团县委 | 能力更新:围绕乡村文旅、电子商务、直播等新兴业态,大力开展青年农创客技能培训,全年培训100人次。 | 100 | 68 | 新体系:结合青创农场、青春小镇实地培训,依托普通高校、职业院校、优质培训机构等加强培训力度。将农村优秀创业青年纳入创业培训重点对象,支持有意愿返乡青年参加创业培训,有效发挥培训孵化作用。 新方式:结合线上线下培训模式,围绕乡村新生产方式、新生活环境、新生态理念等方面,灵活安排多领域培训,广泛涉及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农产品品牌建设、跟农业相关联的短视频制作、直播带货技巧等理论课程教学,着重充实青年创业群体的创业相关知识储备。 新模式:做好“青牛”到“金牛”的培育,持续开展“青牛奖”系列寻访活动,充分发挥农村优秀创业青年的“领头雁”作用。 |
县妇联 | 能力更新:以助力广大女性“家门口”创就业增富为目标,紧扣基层妇女群众需求,以家庭妇女、农村女性为重点培训对象,组织专业师资力量,培训320人次。 | 320 | 100 | 新体系:推进巾帼“家门口创业圈”助力共同富裕和巾帼创富“家门口”巡回培训行动,组建巾帼创富“家门口”巡回培训导师队伍,打造巾帼“家门口创业圈”,构建“一圈一图一指数”机制,全县培育1个以上市级示范创业圈。 新方式: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上依托“巾帼共富”数字化平台、微课堂等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线上培训200人次;线下依托各地乡村振兴巾帼课堂、妇女之家、村文化礼堂等阵地,培训100人次。 新模式:加快巾帼共富·“家门口”创就业应用迭代升级,核心场景为农村女性提供22类灵活就业行业及70多种适合女性“家门口”灵活就业的岗位,以及赋能培训,建立女性创就业画像,推进女性创就业一件事重塑。 |
县科协 | 理念革新:依托农函大开展“春耕助农”活动、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高素质农民培训等,借助农村文化礼堂,广泛开展“银龄跨越 数字鸿沟”智能手机培训、市民科普大讲堂等科普活动,计划组织农村实用人才短期培训38人次,内容包括农民数字化生活应用、柑橘产业培训等。培训和服务3500人次。 | 3500 | 38 | 新体系:开展省级农民高级技术人员职称评定,推动专业协会成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科技服务,开展“科技小院”申报工作,运用好数字化平台,助力农产品及科技服务智慧化。 新方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地方特色,开展柑橘、杨梅等特色农产品栽种技术培训,以实地考察、学习为主要形式,推动短期培训提质增效。 |
县民政局(水库移民服务中心) | 能力更新:开展农村水库移民能力提升培训,实施“职业技能、农业实用技术、学历教育”等培训项目,实施水库移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75人次。 | 75 | 新方式:以移民产业需求为导向,根据地方特色,开展柑橘、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技术培训,以实地考察、学习为主要形式,推动短期培训提质增效。 | |
人民银行三门中心支行 | 形象焕新:立足金融机构农村网点统一开展金融宣讲培训 | 10000 | 新体系:建立“线上+线下”、“网点+田间地头”的金融宣传、教育体系。搭建政银保、内外部联动的金融知识宣讲体系,健全金融知识讲师队伍,建立金融微视频库。 新方式:构建“知识宣传+产品实操”的金融宣传、教育新方式,发挥农业农村部门、银行保险机构等线上平台宣传优势,开展线上培训宣讲,使农民对切实需要的金融产品知识有所了解。 新模式:积极探索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常态化金融宣传和教育模式,建立微视频征集、发布、评价一体化管理机制,提升金融知识宣讲质量和效果。 | |
县乡村振兴学院(三门技师学院、县职业中专等) | 理念革新:结合三门产业“一果一瓜一叶一花”特点、植物工厂、社区农业等现代农业,未来乡村,农产品标准化、农药溯源、垃圾分类等生态发展理念培训945人。
| 945 | 945 | 新方式:推进需求委托定制培训,综合运用线上线下实训实习、现场观摩等教学形式,短期培训评价满意率达80%以上;开展数字素养培训,利用抖音、台农学等新媒介,建立新农大讲堂,通过直播、短视频等多形式开展线上培训945人以上。
|
县乡村振兴学院(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三门学院) | 能力更新:将“新”农民学历提升纳入浙江省社会人员学历提升行动计划,举办农村创业带头人培训,开展乡村治理和农村创业创新“学历+技能”专项培训。让农业成为一种体面的行业,农民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 | 200 | 200 | 新体系:采用“1+X”联盟办学体系和开放办学体系“双体系”并行办学。依托乡村振兴学院“1+X”联盟办学体系和开放大学系统办学模式,联接县社区学院,分层分级提供培训承接服务。 新方式:需求定制方式。开展师资库、基地库、课程库“三库”建设,探索“菜单式”培训需求定制新方式;联盟合作方式。加强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探索搭建农创联盟、乡村文旅联盟,以联盟合作方式助推产学研融合。 新模式:“线上+线下”培训融合模式。采用“线上+线下”、“课堂+现场”多种形式,“红色+绿色”、“学历+技能”多种内容融合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农民素质提升。 |
附件2
“育新农、促共富”农民大培训部门工作任务指标分解表(2022年) | |||||||||||||||||||||||||
实施“三新”行动 | |||||||||||||||||||||||||
指标任务 部门 | 理念革新 | 能力更新 | 形象焕新 | 总计(任务数) | 开展进度 | ||||||||||||||||||||
三门县委宣传部 | 三门县农业农村局 | 三门县科学技术协会 | 三门技师学院 | 理念革新合计 | 三门县委组织部 | 三门县民政局(水库移民服务中心) | 三门县人力社保局 | 三门县自然资源规划局 | 三门县建设局 | 三门县农业农村局 | 三门县文广旅体局 | 三门县商务局 | 共青团三门县委 | 三门县妇女联合会 |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三门学院 | 能力更新合计 | 三门县教育局 | 三门县司法局 | 三门县金融中心 | 中国人民银行三门支行 | 形象焕新合计 | 8月 | 11月 | ||
指标任务 | 18000 | 5185 | 3500 | 945 | 27630 | 370 | 75 | 1855 | 183 | 150 | 3275 | 1050 | 1500 | 100 | 320 | 195 | 9073 | 500 | 6000 | 200 | 10000 | 16700 | 53403 | 50% | 100% |
其中短期培训 | 235 | 38 | 945 | 1218 | 68 | 100 | 195 | 363 | 500 | 40 | 540 | 2121 | 50% | 100% |
附件3
“育新农、促共富”农民大培训行动标准
项目 | 序号 | 行动标准 |
新内容开展 (50分) | 1 | 围绕MAP、植物工厂、社区农业、农业与电商的衔接等现代农业,未来乡村,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农药溯源机制等生态发展理念等重点内容开展理念革新培训行动。 |
2 | 围绕农业全产业链、“三新”共富乡村综合改革、职业技能、农村电商、乡村文旅等重点内容开展能力更新培训行动。 | |
3 | 围绕文化(学历)、信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牌)、金融、法律等重点内容开展形象更新培训行动。 | |
4 | 按时间节点要求推进综合集成培训,完成总计划任务数及分项计划任务数,推动农民生产生活方式重塑。 | |
新体系构建 (10分) | 5 | 搭建线上线下融合四级组织架构,建强用好乡村振兴学院,整合现场教学点,打造农民培训新媒体矩阵。 |
6 | 建立人才下乡辐射带动机制,开展“人才下乡助共富”专项行动,加快培育农创客。 | |
7 | 统筹培训资源推进共建共享,挖掘利用“农业达人”开展师资、微课视频等资源建设,建设一批到乡镇(街道)、村、户的教学基地(现场教学点)。 | |
新方式拓展 (10分) | 8 | 采用订单靶向、市场需求定制、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运用沙龙讲座、沙盘模拟、实训实习、现场观摩等形式开展线下培训,短期培训项目评价满意率达80%。 |
9 | 利用抖音、小红书、台农学等新媒介渠道,运用网络直播、微课短视频、图文授课等形式开展线上培训,线上培训占比达20%。 | |
新模式赋能 (10分) | 10 | 做好“台农学”应用推广工作,先行覆盖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
11 | 短期培训、普及性培训项目信息分类入库,实现农民大培训数字化闭环管理,培训档案信息录入率达95%。 | |
保障措施 (10分) | 12 | 制定地方农民大培训行动方案,建立专班工作组,开展有资金保障,工作纳入考核,专题宣传发动。 |
经验推广 (10分) | 13 | 经验做法在各级主流媒体宣传或上级部门发文推广;获省市领导批示;作为典型发言或典型案例;举办县级或承办市级以上赛事活动;对接就业成效明显,经省级认定农民培训品牌;指标完成情况居于全市前列。 |
三委农办发(2022)3号2022年三门县“育新农、促共富”农民培训计划方案------文件.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