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处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之年。今年,县市场监管系统全体干部共同努力,全力争先进位,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和上级系统的决策部署,各项工作成效明显。
一、2021年工作总结
2021年,县市场监管局在省局“三比一讲”争先创优竞赛中,共获副省长批示2次,相关工作被国家级媒体头版刊登2次,《浙江日报》头版报道2次,浙江卫视《新闻联播》报道4次,竞赛总成绩在全省90个县市区中位列第15名,荣获竞赛二等奖。副局长陈建华在全省计量“放管服”改革会议上做典型发言。在全省率先实现浙品码与检定合格证合二为一,该项工作在浙江卫视报道,并得到徐文光副省长的批示肯定。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一)重视党建引领,干事创业的动力持续激发
一是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及时组建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坚持每周党史夜学和集中研讨相结合,推动学习教育“入脑入心”。组建了全县首家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市监先锋青年说”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宣讲团进企业、进市场、进学校、进网络等现场宣讲5次,拍摄红色微党课3个,每名党史宣讲员每年至少宣讲4场次,不断树好“市监先锋青年说”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的先进典型形象。把“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企业解难题、我为基层减负担”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市场监管业务工作相融合的有力抓手,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二是提升党员干部素质。严格落实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实行一月一专题,并制定下发《2021年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严肃学习考勤、发言等,截至目前已组织开展中心组学习10次,其中班子发言8人次。持续开展“周一夜学”,通过“专家请进来”+“中层上台讲”“线下+线上”“集中学+讨论学”等方式开展学习,内容涵盖上级文件精神、法律法规、业务理论知识、办公综合能力技巧等,讲业务谈做法、分享工作经验、探讨难点问题,提升干部整体素质,今年共组织开展各类学习近10次。三是重视基层党建。积极推荐参加全市市监先锋干部、先锋党员、先锋党支部评选工作,海游所支部、浦坝港分局支部获评全市系统先锋党支部,4名党员干部获评先锋党员,3名干部获评先锋干部,以标准化持续推进党建科学化党建项目获全市三等奖。组织拍摄党建和队伍建设微视频参与全省党建视频大赛评选。
(二)加强疫情防控,市场监管的防线盯死看牢
一是严守关键“小门”。根据《三门县“小门管控”责任(监管)单位清单》分工,结合市场监管的日常工作,做好“农贸市场、餐饮店、药店、咖啡馆、茶座、便利店、小超市、冷链冷库”经营单位的疫情防控指导工作。在市场疫情防控上,严格按照“七个一律”要求,与全县10家农贸市场举办方签订防疫责任状,落实市场举办方的第一责任人制度;利用市场微信群、市场电子显示屏等途径开展防控知识宣传,正确引导;督促各市场落实入口处的防疫宣传点,安排人员值守,挂放“进市场,戴口罩、测体温、亮健康码”提示牌,小喇叭即时广播,加强防疫知识宣传和防疫措施的宣传。二是盯牢冷链“物防”。严格按照“内防反弹、外防输入、人物并防”的决策部署,聚焦进口冷链食品“三道防线”。全县共出动检查人员10753人次,排摸7216家次冷链食品经营单位.依托“浙冷链”系统,共激活进口冷链经营单位217家(当前在经营冷链单位26家),冷库104个,首站0家。冷链产品赋码1590张,赋码率100%;扫码数19729张,扫码率100%;86名冷链经营单位从业人员疫苗接种100%。续深入推进“四个不得”专项行动,由专人负责线上排查,发现企业未按规定扫赋码、库存数据可疑等线索,及时制定排查清单,现场精准核查,提高监管有效性。截至目前,全县共查办冷链案件5起。三是发挥“哨点”作用。要求全县104家药店全面落实药店防疫措施。将零售药店的疫情监测和防控工作作为贯穿全年的重点工作,做到“药品购销全程受控,应管尽管不漏一人”。督促各药品零售企业落实购药人员佩戴口罩进店、对购药人员实行扫码、测温等,督促营业员佩戴口罩、测温并建立了体温登记台账。重点落实购买“四类药品”实名登记制度,确保登记信息的真实性。四是强化新冠疫苗监管。全力抓好新冠疫苗流通质量监管,落实好疫苗储运的相关要求,重点强化全程冷链监管,防止疫苗非法流弊。对辖区内1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6家疫苗接种门诊,1家新冠疫苗临时接种点,落实每周巡查。对新冠疫苗的购进渠道、冷链运输及扫码入追溯系统情况、接种点配备设备、接种人员培训上岗等进行了重点监督检查。时刻盯牢数据上传,确保每天至少两次对数据进行查看,为企业数据上传查漏补缺,保障冷链数据规范运行上传。
(三)压实压紧责任,市监安全的底线坚决守住
一是食品安全监管加速数字化。目前,三门县共有食品生产企业36家,社会餐饮数1890家,入网餐饮单位602家,小作坊63个。在食品线和各基层所干部的共同努力下,今年全县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双安双创”工作稳步推进,省级食品安全县跟踪评价获得第一等次,半年度市对县食品安全暗访检查结果全市第一。全县新建成“阳光工厂”13家,农村家宴阳光厨房40家,农村家宴放心厨房3家,学校阳光厨房118家,学校智慧阳光厨房18家,完成网络订餐单位阳光厨房安装数494家,激活浙江外卖在线小程序640家。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提质扩面,实现了食品安全重点领域全覆盖。二是药品安全监管突出重点。今年共建成民生药事服务站3家,开展送药上山进岛便民服务点和24 小时“网订店送”药房提质工程建设,7个送药上山进岛便民服务点和5家24 小时“网订店送”药房常态化运行。深化“四环”+“五联”+“项目化”风险管控,持续开展药品生产风险排查化解工作,推进药品生产风险管控数字化转型。实施产品质量靶向抽验,全年完成药品抽样48批,医疗器械17批,化妆品30批,对不合格产品进行立案查处完结。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今年共上报药品不良反应563例、审核医疗器械不良事件125例、化妆品不良反应40例。围绕重点对象,重点领域开展了兴奋剂药品专项整治、药品网络销售专项治理、医疗器械风险治理和医疗器械“清网”行动等专项行动,牢牢守住药品安全底线,切实保障群众用药安全。三是特设监管基础进一步夯实。目前,全县共有特种设备使用单位1398家,在用设备7107台,台数同比增长8%(+460台)。贯彻执行特种设备安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目标责任考核制度更加完善,将特种设备安全纳入基层“四个平台”工作体系。通过出台《三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特种设备领域遏事故攻坚整治三实施方案的通知》(三市监〔2021〕36号),明确了监察、检验机构的工作职责和目标,细化了工作任务。不断强化薄弱环节监管和隐患治理,通过日常安全检查,“双随机、一公开”,以及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遏事故、除隐患”等一系列特种设备安全检查、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力求特种设备监管重点突出、不留死角。
(四)提升服务水平,亲商重商的环境更加优化
一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市场主体47520家,比2020年底增加8366家,增长21.37%,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市场活力得到持续激发。不断精简“开办企业”全流程,企业开办的手续不超过2个,平均办理时间4个小时。实现企业开办实现零成本,今年共刻制免费公章1885套,减免费用104万元。提升“企业注销”便利度,通过浙江省企业注销“一网服务”平台实现企业注销“一件事”全流程办理,注销同时可以同步完成相应许可证的并销办理,进一步提升企业注销便利化水平;共有98.9%的注销企业采用一网注销模式,办理简易注销378家,占比53%;办理证照并销232家,节省提交材料696份。推行证照分离改革,今年直接取消审批358家,审批改备案304家,实行告知承诺685家,优化审批服务4712家。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双减工作决策部署,在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设立转登专窗,明确专人对接12家意向转登企业,在全市率先实现转登工作100%完成。二是实施知识产权增量提质行动。围绕“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工作要求,强化与上级部门工作对接,以项目为抓手,助力三门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531件;每万名就业人员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6.15件;PCT专利申请量16件,每十万名就业人员PCT专利申请量9.95件;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数3件;每万人高价值专利拥有量4.7件。共计发放专利授权、年费补助等各级各类奖励补助资金850万元。推进实施知识产权助企融资工程,专利质押融资额5.04 亿元;商标质押融资额4.5亿元。加强对非正常申请专利的打击行动,撤回非正常申请专利506件,实现撤回率97.87%。积极部署知识产权违法行为打击行动,查处商标侵权案件24件。三是优化提升质量强县建设。坚持标准引领、品牌驱动,助推我县实体经济发展,根据国务院、省、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借鉴各地工作经验,并根据三门实际充分开展调研,完成《三门县“质量强县”新政》(以下简称《新政》)的编制起草工作。建立浙江制造品牌培育动态数据库。今年,台州三港海水养殖专业合作通过“特色品牌转化”获得“品字标浙江农产”证书,标志着三门县“品字标”公共品牌建设在农业领域取得新的突破。方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省三门县东海橡胶厂取得浙江制造品牌认证证书,三门县玉龙茶叶专业合作社取得“丽水山耕”认证,全年共有4家企业获得“品字标”企业。
(五)严格执法维权,规范有序的市场不断形成
一是加强执法力度。今年全局共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509件,结案476件,大要案91件,罚没款316.58万元,移送案件9件。首推轻微违法行为行政处罚速裁机制。对案情简单、事实清楚、现场调查所获证据能够证明违法事实且证据确凿、情节相对轻微的案件,当场实施处罚或当场送达处罚告知书,实现行政处罚“零口供、现场罚、当场缴”,一般情况结案时间90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最快当场办结。开展“亮剑2021-春雷”专项执法、“天价茶”市场乱象集中整治、织纹螺专项整治、网络药品专项整治等专项执法行动9次,突出监管重点,效果明显。二是重视消费维权。截至目前,共受理各平台、来电及来信来访等举报投诉1612件,其中举报815件,投诉797件,与去年同期相比投诉上升9.6%,举报下降61.9%。投诉上升主要原因为抖音、快手等新兴平台的兴起,而平台对商家的售后服务及先行和解等相关约束制度不完善,未做到先行和解,导致此类投诉频发。今年的投诉主要涉及商品质量、价格纠纷、合同纠纷、售后服务等内容,已经办结760件,办结率为95.4%,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85.6万元。共建成各类放心消费单位1363家,放心乡村1个,放心商圈3个,村级消费维权联络站17个。三是深化信用监管。今年我县企业年报率93.44%,农专社年报率93.26%,个体户年报率98.26%,年报工作达到如期目标。对2018、2019二个年度未报送年度报告的企业、农专社,提交税务部门进行纳税申报的比对,对长期未经营的242家企业、82家农专社作出吊销营业执照行政处罚决定。今年共制定双随机抽查计划91个,其中本部门86个,跨部门5个,已完成检查任务62个,到期任务完成率100%,已检查对象904家,抽查结果公示率100%。抽查事项覆盖率92.3%,应用信用规则率75%,跨部门监管率20.87%。四是强化产品质量监管。扎实开展监督工作,筑牢生产领域的产品质量安全防线,着力服务我县经济发展。今年,围绕非医用口罩防疫物资专项整治,橡胶与中小电机块状产业、儿童妇女和学生用品质量安全、产品质量专项监督、工业产品及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证后监督检查、橡胶与中小电机生产企业产品质量分级分类监管等工作,积极履职,保障质量安全。
二、2022年工作思路
(一)强化措施,助力疫情防控
按照县小门管控责任清单分工,监督经营单位按照防疫要求守牢小门。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标准、最严的管理”,切实做好进口冷链食品“物防”工作。全力抓好新冠疫苗流通质量监管,落实好疫苗储运的相关要求,重点强化全程冷链监管,防止疫苗非法流弊。
(二)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积极推进企业开办和企业注销便利化、证照分离改革等举措,积极探索小微企业融资、深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纵深推进商事登记“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造更优营商环境。发明专利作为衡量创新发展的重要指标,积极引导企业加强发明专利的申报,提高企业发明专利申报的质量,让专利成为企业发展的尖刀利器。
(三)守牢底线,严防安全事故
力促“全受控、全链条、全时空”监管执法走深走实,围绕“四个最严”,守护好群众食品药品安全。开展锅炉与用热设备连接管道专项整治、在用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进行大整治、对燃气“点供”开展专项整治、电梯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等专项行动,确保特种设备安全。
(四)加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
加强执法办案方向和领域的研究和引导,加大激励机制的大胆创新和逐步完善,营造氛围提升办案动力。以“整治一批、规范一批”为目标,继续开展放心消费单位“回头看”和提质工作,对2021年通过年度“后评价”的放心消费单位和商圈街区的存在问题逐一备案并整改落实。做好12315投诉举报受理、分流、反馈等日常工作,提高案件办结率和消费者满意率。
(五)与时俱进,提升数智水平
根据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精神与省局数字化改革工作要求,结合市县数字化改革工作方案,统筹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努力把数字化、一体化、现代化贯穿到市场监管领域全过程各方面,积极探索实践,提升市场监管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