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三门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紧紧围绕市、县中心工作,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为重要突破点,持之以恒破难题、补短板,不断推动综合行政执法和城市管理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现将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稳步推进
1.理顺了执法事项。通过事项划转,我局集中执法事项达到1113项,占全部行政执法事项的20.68%,占所有执法领域的55%。同时按照“共性+个性”的思路,完成了对全县10个乡镇(街道)的执法事项赋权,构建了权责统一的职责体系。
2.完成了队伍整合。以“专职派驻+兼职派驻”的方式,全县各部门共下沉执法人员309人,占全县行政执法力量的72%,实现了“一支队伍管执法”全覆盖。召开了全县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集中授牌仪式,创新出台《三门县乡镇(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工作十条意见》、《三门县“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部门派驻乡镇(街道)人员“县属乡用共管”工作办法(试行)》,对派驻队员的待遇、执法车辆、经费保障、乡镇综合执法队日常管理以及由乡镇(街道)主要领导担任执法队队长的队伍架构等进行了明确,确保执法人员“沉得下、稳得住”。
3.健全了配套制度。建立健全改革配套制度,制定了《2022年三门县“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县对部门(乡镇)考核办法(征求意见稿)》,建立执法制度、监管履职、执法质量、队伍建设、执法绩效等全方位的考核评议制度。探索建立高频事项执法裁量基准清单和温情执法事项清单,通过制度设计提升执法规范与执法钢性。
4.强化了数字赋能。重点推动全面应用“浙江省统一行政处罚办案系统”、行政执法证据共享应用系统,建立法制联审中心,开展线上协同法制审核,为全面推进乡镇(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5.开展了“综合查一次”。建立对企业、商户等“综合查一次”应用场景清单,依托乡镇(街道)行政执法指挥平台,实现整体协同执法,提高行政执法效能。今年以来,全县各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共开展“综合查一次”行动18次,共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35件。
(二)城市现场管控更加精细
1.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局干部职工根据创建责任区划分下沉街面,以文明城市创建“X号攻势”为主平台,重点针对垃圾分类、环卫保洁、市政基础设施、建筑垃圾、市容环境等领域开展一系列专项行动,每月确定1-2个主题,通过集中力量,实施“拉网式”“地毯式”排查整治,实现环境秩序整体改善。截至目前,共开展集中攻势2次,共排查整治路面破损22处,维修人行道1468处16384余平方米,修复井盖、交通设施等破损309处,增绿补绿8600平方米,问题整改率100%。
2.深化“和合街区”创建。按照“全覆盖、全认领、零缝隙”要求全面认领网格,全县976个最小单元电子网格认领率100%。制定“和美街区”应用场景推广方案,开展“和美街区”应用系统专题培训,确保街区治理信息应采尽采,上半年共采集街区信息6623条,上报问题4690条,处置问题4303条,处置率97.6%。搭建“街长驿站”服务平台、“线上+”多元解纷平台、干群“交心”平台等三大平台,推进街区治理“便民化”。
3.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重点打造口袋公园、人行道、城乡绿道、公厕等四方面10个有机更新项目;完善垃圾收转运体系提升工程,港南垃圾中转站进入招投标阶段,环卫综合配套项目进行土地划拨,同步开展方案设计;下湾生活垃圾填埋场(飞灰库区)完成存量垃圾清运、垃圾坝建设等内容,预计在6月底完成全部工程建设。
4.推进城镇垃圾分类。完成城区剩余29个物业小区“两定四分”投放亭选址,初步明确65个建设点位。对全县无物业小区进行了全面排摸和实地选址,有序推进“撤桶并点”工作提质扩面。强化垃圾分类专项执法,联合县机关事务中心、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定期开展分类检查。深化分类宣传教育,通过“报、网、端、微、屏”各维度报道,开展垃圾分类集中培训和线上考试,提升全民垃圾分类意识。
5.实施物业小区治理。启动3个红色物业小区创建,指导成立9个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委员会)。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平安创建等活动,开展物业小区环境大排查大整治,共出动243人次,发现隐患101处,现场整改79处,限期整改22处,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毕。牵头调解玫瑰湾、湖塘悦色等小区因房产公司、业委会换届形成的历史遗留纠纷12件,有效提升人民群众居住满意度。推进无物业管理住宅小区清零行动和物业小区“漠视群众利益”专项治理活动,制定了《三门县小区物业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有效提升物业管理水平。
(三)城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1.排查整治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印发了《关于建立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常态化监管机制的通知》,不断完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监管制度。加快木勺山湾生活垃圾临时周转场和毛洋山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清运处置力度。截至5月底,木勺山湾已清运陈腐垃圾1.2万吨,毛洋山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已完成清运项目招标,目前正在清理进场山路。
2.全力推进石羊溪全线清淤工程。石羊溪全线长度3.6公里,清淤土方量6.85万立方米,目前已完成施工图设计,预计在10月底前完成全部工程。通过清淤工程恢复河道正常功能,提升石羊溪断面水质条件,改善河道两侧生态和人居环境。
3.严厉查处建筑垃圾非法倾倒案件。重点打击县外建筑垃圾跨区域偷运偷倒行为,联合公安、交通、环保、自规等部门开展建筑垃圾联合执法行动6次,共立案查处偷运、偷倒建筑垃圾相关案件20起,其中跨区域偷倒10起,涉案车辆153辆,处罚款40.96万元。
(四)城市安全防线不断夯实
1.提升城市防洪排涝应对能力。深入开展城市内涝风险隐患区域排查,共排查易涝点9个,按照“一点一策”落实管控方案,形成城市内涝风险隐患“一张图”。完成清淤排水管网100公里、雨水管网提标改造5公里、雨污分流改造4公里、城镇排水管网排查10公里、积水点改造2处。加强泵站、闸门等设施维护检修,做好应急物资储备,调整完善防洪排涝应急预案,常态化开展防洪排涝应急演练,确保应急队伍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
2.开展城镇燃气安全整治。制定了《三门县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方案》,重点解决老旧管线“超期服役”、瓶装燃气配送“最后一公里”、送气工违规存储气瓶、施工单位暴力野蛮施工破坏燃气管线等一批突出问题,共开展入户安检9872次,发现隐患409处,所有问题建立台账清单,逐一限时整改销号。推进学校、企事业单位、餐饮行业燃气泄漏报警器安装,确保安全风险管控到位、问题隐患整改到位。加快城镇管道燃气建设,完成沙柳、珠岙镇、亭旁镇、横渡镇、花桥镇、蛇蟠乡等6个乡镇管道燃气特许经营授权,推动全县所有乡镇(街道)管道燃气全覆盖。
3.加强市政基础设施维护。重点加强城市道路、桥梁、隧道的隐患排查,开展道路脱空检测和桥梁防撞护栏加固改造,有效整治“桥头跳”“窨井跳”等城市道路安全隐患,上半年共完成3座“桥头跳”整治、19处“窨井跳”改造。
4.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全力抓好“小门管控”,落实公厕防疫措施,牵头开展娄坑防疫卡点执勤。今年3月份以来,共派出卡点执勤人员150余人次,每天24小时四班倒执勤。特别是天台疫情期间,卡点人员每天对近三、四百辆汽车、上千余人次进行检查登记,为筑牢三门疫情防线贡献了自己最大的力量。
(五)执法队伍建设更加规范
1.强化党建引领。通过开展志愿服务进小区、垃圾分类我先行、防疫塔群楼栋长、“三服务”等党员先锋活动,深化“三精八度”品牌创建,以“党建齿轮”带动城管执法工作提质增效。
2.强化作风建设。大力开展纠“躺平”、治“佛系”专题作风建设活动,倡导雷厉风行、敢想敢干的工作作风,着力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等一线工作中,锻炼干部作风、提升干部素质。创新考评体系,对青年干部实行积分制管理,根据组织活动、志愿服务、各类竞赛的参与情况进行加减分,作为青年干部个人考核、入党推优的重要依据。深化队伍纠察,今年以来共开展队伍纠察7次,整改队容风纪问题33例,树立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队伍形象。
3.推进廉政建设。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动员大会,制定2022年度党风廉政建设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层层签订党风廉政责任状,层层压实廉政责任。落实“一岗双责”,畅通监督渠道,设立作风建设举报箱,建立行风监督员队伍,从企业、商超、行业协会、“两代表”一委员、物业公司、社区干部等多个层面,聘请行风监督员,对我们在行政执法和城市管理中的履职行为进行监督,帮助我们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推进城市运行安全隐患治理。聚焦护航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重点突出“桥头跳”、“窨井跳”等道路病害专项治理和城镇燃气安全整治,大力推进燃气泄漏报警器安装,稳步推进6个乡镇(街道)管道燃气建设,全力做好安全、服务、建设、居民用气价格等相关问题协商,优化全县燃气安全使用。全面做好防台防汛准备,着重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二)进一步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进一步加强基层队伍硬件和待遇保障,建立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员教育培训制度,不断提升执法人员执法办案能力。建立县级法制联审中心和疑难行政案件会商研判中心,提升案件办理质量。建立常态化督查机制,拟出台《部门执法力量下沉管理“十项规定”》,在征求纪检、组织部门的意见后,通过纪委、组织部、编办、指导办联合发文,为常态化督查机制提供坚实基础。
(三)进一步加快重点项目推进速度。紧盯垃圾收转运体系提升工程建设进度,重点加快环卫综合配套项目前期审批进度,紧密衔接各阶段进程,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力促项目早落地、早建成。加速推进西区垃圾中转站用地政策处理和亭旁垃圾中转站土地落实,争取在年内取得项目实质性进展。推进小区生活垃圾“两定四分”分类亭前期选址,做好点位政策处理工作,确保分类亭建设稳步推进。
(四)进一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主战场,从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着手,通过持续开展市容痼疾整治“亮剑”行动、城区增绿补绿、环境综合整治等一系列行动,精准补齐市政设施、环卫保洁、园林绿化、民生服务、人居环境等各方面短板,把“创文”工作和日常管理紧密结合,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推动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