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县级部门信息公开 >> 台州市生态环境局三门分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11331022002685111C/2022-109779 文号
成文日期2022-11-21 发布机构台州市生态环境局三门分局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全部公开
组配分类计划总结 有效性
规范性文件登记号
  • 信息索引号:

    11331022002685111C/2022-109779

  • 主题分类:

    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 发布机构:

    台州市生态环境局三门分局

  • 成文日期:

    2022-11-21

  • 文号:

  • 文件登记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台州市生态环境局三门分局2021年总结和2022年计划

2022-11-21 16:27 来源:台州市生态环境局三门分局浏览次数:

台州市生态环境局三门分局2021年总结和2022年计划

 

一、2021年环境质量状况

(一)空气环境质量

2021年我县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6,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9.7%pM2.5浓度21μg/m3与去年持平pM10SO2NO2O3CO衡量空气质量的主要指标均较去年有所好转。

(二)水环境质量

水十条考核断面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类目标。22个地表水常规监测断面中有17个达到类标准,5个达到类标准,全部符合水环境功能区要求,合格率为10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监测站位5个,全部达到类标准,合格率也为100%

土壤环境质量

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土壤环境风险基本得到有效管控

)环境安全风险

未发生一般及以上的突发环境事件,因安全生产和交通事故次生引发突发环境应急响应均得到及时妥善处置,未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公众对生态环境满意度86.89%,全市第2

二、2021年工作开展情况

202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生态环境厅、市生态环境局的正确指导下,台州市生态环境局三门分局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美丽三门建设富有成效,获评美丽台州建设先进集体。

(一)聚力污染防治,环境治理取得新成效

 一是打好蓝天保卫战。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调查,排查VOCs排放企业80家,15家重点VOCs排放企业完成水性漆源头替代;继续开展工业炉窑综合整治,完成全县110家涉炉窑企业413台工业炉窑整改,26台生物质锅炉整治和16台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完成330台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上牌,30个非道路移动机械禁用区标识牌设置,16辆新能源非道路移动机械替换和300辆非道路移动机械抽查检测工作;持续打好柴油货车攻坚战,常态化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完成路检路查132辆,入户检查19辆。

二是打好碧水保卫战。严格饮用水源保护,开展亭旁溪污染综合整治,完成佃石水库饮用水源地有机污染物全指标分析,制定《佃石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一源一策”治理方案》,推进问题整改;强化“水十条”考核调度,完成三小断面、石岩水厂断面走航,排查排水口306个,编制“一点一策”方案后稳步推进整改,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狠抓涉水行业环境治理,完成21家重点行业企业氮磷排放整治提升和电镀行业企业问题整改;扎实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亭旁工业园区完成整体验收,洞港工业园区企业基本完成整改,黄坦洋橡胶小微企业园完成排查,永丰园区完成部分企业验收和园区内管网建设;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编制《三门县主要入海河流总氮、总磷控制方案》,开展入海河流氮磷减排行动,加快推进入海排口“查、测、溯、治”,排查出入海污染源排口644个。

三是打好治土治废组合战。加快受污染耕地“源解析”,全县230多亩重污染农用地和3000多亩中轻度污染农用地完成采样监测和报告编制;推进重点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完成4家疑似污染地块场地调查专家评审,完成三门万青电化有限公司地块效果评估报告专家评审,善岙蒋退役场地第一阶段修复全面完成,做好水平和竖向阻隔,有效做好管控工作,着手准备生态植被改造和监测管库设施建设;推进“无废城市”创建工作,完成“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总结报告和申请书的编制,提交“省无废办”;小微收运体系和一般固废分拣中心正式投运,小微危废收集转运合同已完成签订235家,一般工业固废分拣中心已统一收运固废1090余;提升危废规范化管理水平,完成辖区内80家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年终抽查达标率98.3%

(二)聚力督察整改,执法力度实现新突破

一是全力做好环保督察迎检整改工作紧盯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督察整改,交办三门的46.2件信访件,已办结销号45.2件;反馈的11个共性问题按时序要求有力推进,3个问题将于年底前完成销号。高质量完成今年省委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迎检工作,抽调各单位骨干人员成立迎检办进行实体化办公,坚持问题导向,开展生态环境“扫雷攻坚”,全力推进自查问题整改。督察期间,收到交办的15件信访件全部得到高效整改和及时办理,迎检工作获得了省市高度评价,未被省市安排下沉点位。

二是全面抓好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打击。严格贯彻省市工作部署,结合三门县产业特色,深入开展“百日攻坚”、“绿剑”、危废整治、砂石混凝土及船舶修造行业等各类执法专项行动,从严从实从快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2021年,共出动执法人次3696人次,检查企业1052家次,共立案查处企业37起,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47件,处罚款1047万元,查封扣押25件,限产停产1件,移送公安机关12起,行政拘留7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9人,执法力度再创新高。

三是全速抓好环境信访问题排查化解。以省厅信访平台、微信举报平台和浙江省统一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这三大主要平台为抓手,紧盯受理、办理、答复、后督查4个环节,提高办理质量。全年来共受理各类环境信访272件,现场执法269起,调处率100%,办结率98.9%,投诉反馈满意率达到97%,全县环境信访、安全形势总体稳定。

(三)聚力制度供给,改革服务开启新篇章

一是持续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主动加强服务,做好提前指导。截至目前,共提前介入审核环评报告124本;审批建设项目84个,审批规划环评2个。深化“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全县1个改革区域内8个报告表项目进行降级管理。推进环评审批与排污许可融合,核发排污可证58本。加强环评中介信用管理,严格监督考核,规范环评中介行为,力促环评编制时效再提升。

二是持续打好服务企业组合拳。推进“三线一单”落实,严格执行环境准入制度,确保生态安全。积极推动从严执法向主动服务转变,减少对合法合规企业的检查次数,对全县33家正面清单企业减少检查200余人次。开展环保“三服务”行动、“企业环保咨询日”活动等,加强对企业的帮扶指导,提升环境管理效率。

三是持续营造浓厚环保宣传氛围。大力开展环保法律法规“进厂入企”宣传活动,编制《企业环保法规政策手册》《企业环保管理手册》向全县各工业企业发放,深乡镇园区开展企业环保座谈,做好现场宣讲答疑;精心筹划组织世界环境日、浙江生态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开展公共环保设施云开放和环保知识线上答题等活动,参与人数达10000余人,公众环保满意度86.89%(全市第2),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人人受益的浓厚氛围逐步形成。

二、存在问题

一是重点区块、重点行业环境隐患依然突出。比如沿海工业城区块、滨海新城区块经常性有人投诉臭气,船舶修造、砂石等行业整治后问题出现反弹、反复。

二是水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标准不高,离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个别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居民生产、生活污染管控难,保护区内游泳、垂钓等污染水源的行为屡禁不止存在藻类暴发风险近岸海域水质不稳定,受周边环境影响大,治理难度大

三是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难度大。我县目前各项空气环境质量已经在高位,要进一步改善难度成倍增加。 VOCs治理涉及面广量大,低VOCs源头替代目前大部分还在试验阶段,短时间内全面推广难度较大。 

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区域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污水管网配套污水纳管有待完善存在部分管网因地质原因损坏断裂情况,有待加快修复等

三、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是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成果、推进美丽三门建设的关键之年。全县生态环境工作总体要求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论持之以恒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高质量建设美丽三门为建设现代化新港城提供优良生态环境支撑,以优异成绩迎接二十大的召开

(一)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是保护碧水行动突出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地表水水质提升、近岸海域污染防治三大重点,精准施策,确保“水十条”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县级以上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并持续改善。二是呵护蓝天行动突出VOCS源头替代、扬尘管控、柴油货车和非道机械专项治理攻坚战三大重点,实现pM2.5O3浓度“双控双减”,确保pM2.5平均浓度稳步下降,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继续保持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三是开展净土行动突出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安全利用、污染地块治理修复、地下水污染分类管控三大重点,建立健全地下水污染检测网络和源头防控机制,巩固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成果。四是创建无废行动突出固废(危废)处置能力建设、管理规范化、收运体系建设三大重点,确保实现生活垃圾、危废、固废应收尽收、应处尽处,确保环境安全,力争创成“无废城市”。

(二)持之以恒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建设

一是改革创新行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改革试点;深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全面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环境违法“一案双查”;系统谋划,全面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二是生态创建行动。按照《三门县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实施方案》,凝聚各方力量,力争创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三是审批双控行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要求,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探索“碳均论英雄”,推动企业建立碳排放管理体系,积极推进低(零)碳试点建设。加强源头把控,严控“两高”项目环境准入。

(二)持之以恒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

 一是园区扫雷行动。组织开展扫雷专项行动,对重点工业园区、重点行业开展地毯式排查,全面梳理辖区内生态环境安全隐患;落实问题发现机制,强化“生态环境问题发现•督察在线”系统应用,不断提升环境问题主动发现能力。二是执法雷霆行动。严格执法稽查,实施执法预警,督促监管到位;结合信用评价,加强跨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结合三门特点,深入开展“亮剑”、“夜鹰”等专项执法行动,加大执法力度,强化高压震慑。三是清单销号行动。持续抓好中央、省等各级督察反馈问题和“七张问题清单”整改,严格按照整改方案要求,对标对表,确保问题整改到位、治理机制完善到位

(三)持之以恒推进监测监管能力

一是数字赋能行动。强化科技支撑,推进工业园区和重点污染源企业集监测监控、预测预警、应急联动等视频监控、高空瞭望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监控系统建设,提升智慧化监管水平。二是监测提升行动。完善区域环境监测体系,建设乡镇(街道)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市控以上水质断面、重点河湖库、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三是执法增效行动。深化“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管,全面推行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不断提升监管的科学化、精准化和智慧化水平;加快重点行业环境执法监管数字化转型,将单一的末端监控扩展至用水、用电、排水、排气等全过程智能化监控,建立健全全过程监管机制。

(四)持之以恒推进环境服务

一是优化审批行动。继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立足三门生态环境特点对标先进,深化再造审批流程,进一步精简办事材料,提升办事效率;推行环评清单式管理,推进环评和排污许可有效融合,实行限期整改项目环评和排污许可“双许可一次办”,提高环评审批效率,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便民惠企”行动组织技术专家团队,主动深入企业指导帮扶,以提升装备工艺和完善末端处理设施为重点,指导企业改进提升企业生产装备工艺水平,建立完善污染防治设施,切实减少源头污染物排放。三是宣传创特行动。大力开展环保法律法规“进厂入企”、环保知识进校园活动,筹划世界环境日、浙江生态日等主题活动,打造有三门特色的生态环境宣传品牌;加大绿色创建力度,规划学校、村(社区)环保宣传长廊建设,打造省级绿色学校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守牢宣传主阵地,加强学习培训,提升人员业务能力水平,养好宣传“好嗓子”唱响三门环保“好声音”。

(六)持之以恒打造生态环保铁军

一是铸魂行动。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切实增强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推进新时代美丽三门建设的决策部署上来塑形行动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四风”整治,深入开展环保服务大行动,主动深入基层一线上门服务,进一步密切与基层、群众的联系,树好队伍形象。三是守阵行动。守牢党支部战斗堡垒,推进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着力增强党员干部党性意识和党员意识,用党建红引领生态绿四是养廉行动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要岗位的廉政风险排查和监督,筑牢拒腐防变防线,营造风清气正、廉洁奉公工作氛围。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