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明年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县发改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重要领域、重点区域与关键环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非常之志,下非常之功,全力以赴抓推进落实。
一、稳增长,扩投资。一是保持GDP在合理区间运行。在综合平衡基础上兼顾需要与可能,按照既积极主动、尽力而为,又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建议安排2022年GDP增长7.0%以上。二是以“硬核”举措扩大有效投资。深化扩大有效投资组合拳既有招法,充分激发有效投资引擎作用,力争2022年完成年度投资超80亿元,投资总量增长20%,投资结构持续优化。三是抓好重大项目谋划推进。围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海洋经济、共同富裕等方面,谋划好明年及未来五年重大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有侧重分批次开展项目“破难攻坚”行动,确保“152项目”“省市县长项目”落地数再创新高。狠抓产业项目,争取省级重大产业项目实现新突破。
二、畅循环,增动能。一是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完善农村电商物流体系,加快构建畅通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产业,打造大宗商品转运基地。发挥韵达快递电商总部基地示范带头作用,推动物流企业在降本增效、智能仓储和供应链等方面不断升级迭代。推进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建立果蔬、肉类、冻品等从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到最终消费全程“不断链”的冷链物流模式。二是提振服务业。加快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扩大现代制造服务业有效供给,加快培育智能制造工程服务、现代供应链服务、共享生产平台等一批制造服务新业态。培育在线经济、新零售、跨境电商、智慧康养等新业态,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转型。深耕农村市场,激发农业农村投资和新消费需求,促进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扩大服务业市场空间。
三、缩差距,促均衡。一是纵深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抓好甬台一体化先行区建设,推进民生合作共享,深化教育、公共交通、公共卫生、旅游、政务服务等领域合作。积极融入长三角创新圈,全面加强在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台州湾科创走廊的协同合作,深化三门湾(杭州)科创广场建设。二是推进大湾区建设。强化湾区十大标志性工程统筹实施。深化开发区整合提升工作,加快形成“一区两片”总体开发格局。完成健跳港区规划修编工作,启动一批万吨级码头立项建设。三是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三门县临港低效用海有机更新试点”、“浙东南砂石行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等试点工作正式落地。启动三门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建设,积极壮大高端装备和医药健康产业。积极引进落地一批重大海洋装备产业项目。四是推进山海协作和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加快丰满山海协作产业园形象,加强产业项目合作,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抓好“一县一策”政策落实,积极推进三门县临港产业提升发展,做强“一县一业”。
四、抓改革,激活力。一是全力推进数字社会系统建设。着力打造出共体、启明星等重大应用建成落地,推进门户一体化规范化建设,加快形成安全规范、服务端治理端双轮驱动的数字社会门户。加快数字社会应用成果落地未来社区(乡村),提升未来社区(乡村)公共服务水平。二是深入推进“标准地”制度改革,100%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从赋码备案到竣工验收审批“最多80天”。三是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建设行动。以参与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为契机,通过数字赋能,以评促改、以评促优,进一步补齐我县在营商环境建设中的短板弱项,实现我县营商环境便利度稳步提升。
五、促双碳,优生态。一是推动碳达峰碳中和。落实完善我县碳达峰碳中和“6+1”工作体系,大力推动低碳试点县、试点乡镇、试点工业园区建设。二是加快清洁能源布局。推进三门核电(二期、三期)、抽水蓄能、光伏整县推进、大型储能电站等项目建设,促进清洁能源全面发展。三是促进节能增效。强化用能预算管理约束,严格高耗能项目源头管理,落实0.52吨标准煤/万元能效准入标准,全面落实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和超能耗限额标准惩罚性电价政策。四是加快大花园建设。推进第一批大花园“耀眼明珠”——蛇蟠海岛公园建设。五是推动生产生活绿色转型。持续推进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牵头开展塑料污染治理宣传及联合督查工作。完成三门经济开发区园区循环化改造验收。
六、惠民生,保稳定。一是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多出成果。迭代完善“四张清单”,健全完善领导小组工作机制,滚动推动重大改革落地,加快推进共同富裕首批试点工作,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经验。二是加强能源保供。优化电力、天然气运行调度,及时落实有序用电、用气方案,强化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等时段能源供应保障,确保重点民生。三是不断提高价格调控水平,完善价格预警和应急监测工作机制,保持物价稳定有序。四是做好粮食与物资储备工作。进一步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强化物资储备管理机制建设,增强粮食和应急物资调控和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