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三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紧紧围绕上级系统和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抓好疫情防控、“双五”竞赛和稳住经济大盘等重点任务,以追求卓越、奋发赶超的精神,推动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高标准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发展
一是优化政务服务水平。推进企业开办便利化改革,今年以来,办理企业开办869家,刻制免费印章890套(含农民专业合作社),减免企业费用50万元左右。推行市场主体歇业备案“一件事”办理,出台《三门县市场主体歇业备案“一件事”改革实施方案》,实现歇业相关手续“一件事”联办,将办理时间从平均12个工作日缩减至1个工作日内。今年以来,办理市场主体歇业登记53件。二是深化品牌和标准化建设。海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取得浙江制造品牌认证证书。新增《塔式起重机司机室》标准、《空气清新气雾剂》标准、《喷水无油单螺杆空气压缩机》标准3项品字标标准,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实施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今年以来,共完成对标达标企业5家,已完成全年考核任务。发放质量强县奖补资金281.5万元。三是强化知识产权工作。1-5月,新授权发明专利93件、实用新型专利500件、外观设计专利158件,完成海外发明专利申请4件、马德里国际商标申请1件。三门小白虾和三门甜瓜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目前该县地理标志商标总数达7件,居全市第一。强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今年以来,完成专利质押融资6.85亿元,惠及14家企业,超过去年全年水平。积极探索知识产权保险工作,完成3家企业的专利、1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知识产权保险。兑现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现已兑现县本级专项资金550余万元。开展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特殊标志专项执法检查,今年以来,共出动执法人员201人次,检查市场主体900余家,办结专利纠纷调解案件2件,去年该局查处侵犯三门青蟹地理标志专用权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列入2021年度地理标志、奥林匹克标志和特殊标志行政保护典型案例,系全省唯一入选案例。
(二)高质量落实防疫举措,筑牢防疫屏障
一是抓严冷链疫情物防。按照“内防反弹、外防输入、人物并防”的决策部署,落实落细各项管控措施,共排查4659家次冷链食品经营单位,责令整改 80家次,关停18家次,立案查处25起,移送公安1起。组织进口冷链、进口水果经营单位从业人员核酸检测11312人次。应急处置阳性进口水果事件4起,销毁81公斤,下架停售193公斤。查获全省近年最大的走私冻肉类品大案,共计216吨。二是抓紧药店疫情防控。采取日常巡查、暗查暗访、突击检查等方式,加大对零售药店的检查力度。今年以来,出动检查人员1000余人次,检查药店600余家次,责令整改44家次,停业整顿9家次;查处全市首例药店违规销售“四大类”药品,并移送公安进行处理。对全县105家零售药店组织开展2轮疫情防控行政约谈,签订行政约谈告知书和承诺书。组织全县300余名药店从业人员开展常态化疫情监测警戒系统专题培训,共上报“四大类”购药人员2万余人次,异常购药人员53人。三是抓实市场疫情防控。在全县15家商品市场建立“一市场一专班”制度。在全县所有商品市场安装监控摄像头,并在市级平台开通智能AI抓拍功能。督促市场严格落实从业人员核酸检测、环境和商品核酸采样、商品进货查验制度等。截至目前,针对商品市场防疫不规范行为,已责令改正14件;全县商品市场从业人员1000余人,核酸采样人数超2万人次;专业市场防疫管控指数连续多日位居全省第一。
(三)高要求履行市场监管职责,坚守安全底线
一是食品药品守安“舌尖”。实施食品安全“守查保”专项行动,覆盖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开展白酒塑化剂污染风险治理行动、卤肉一件事专项治理行动、织纹螺专项整治行动等,今年以来,检查经营主体3797户,覆盖率达36.3%,排查风险隐患64个,已完成整改64个,立案72起,移送公安11起。组织开展杨梅、粽叶、网络直播食品等专项抽检,完成定量抽检639批次,占全年抽检任务58.3%,合格率99.4%。实施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暨打假治劣“药剑”行动,今年以来,共立案4起。二是特种设备铸安“车间”。开展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护航亚运、除险保安、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等专项整治行动,截至目前,共出动396人次,排查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382家,涉及各类特种设备971台,收回纸质检查记录287份,发现安全隐患136条,发出《安全监察指令书》37份,查封、扣押特种设备达9台,立案查处3起,处罚款14万元。三是行政执法护安“民间”。深入开展“亮剑2022-春雷”“亮剑2022-巨浪”和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等专项整治行动,今年以来,共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 310件,结案307件,与去年同期增长17.62%,大要案24件,信息公开案件307件,移送案件12件,罚没款64.7万元。
(四)高效率推进民生工作,确保利民惠民
一是做好消费维权工作。今年以来,受理各平台、网址及来信来访等投诉531件,已经办结482件,结案率90.8%,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0.6万元。二是做好淘汰置换工作。在全市率先出台《三门县备案非标电动自行车提前淘汰置换工作考核办法》,将该工作纳入对乡镇(街道)的平安建设考核。成立1个工作专班、10个镇街工作专组,构建“1+10”工作体系。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参与、商家让利的方式,整合各方力量,推出惠民补助礼包。截至6月24日,共淘汰置换备案非标电动自行车526辆。三是做好民生实事项目。强化食品安全保障,积极推进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快检室整规提升、学校食堂智能“阳光厨房”建设、食品生产“阳光工厂”创建。今年以来,建成学校智能“阳光厨房”21家、生产企业“阳光工厂”8家,均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五)高水平建设干部队伍,打造市监铁军
一是聚集消薄建强,推进双百行动。确定亭旁所、海润所为消薄所,建立“系统性谋划、节点化推进、全程化晾晒、闭环化管理”工作机制,通过领导联系薄弱所、科室结对、业务帮扶等措施,帮助解决基层建设发展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截至目前,已完成办公用房、辅助用房的设计方案。二是聚焦作风转变,推进作风建设。实施纠“躺平”治“佛系”专题作风建设活动,在全县率先出台《三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干部绩效考核办法》,建立“会议活动要准时、任务指标要按时、报表数据要及时、应急信息要即时”四时工作机制,并推出干部绩效考评系统,对全系统干部职工实施常态化、差异化考核,营造争先进位实干氛围。三是聚焦素质提升,推进教育培训。借助周一夜学平台,通过“专家请进来”“中层上台讲”“集中学+讨论学”等多种方式开展学习,内容涵盖上级文件精神、法律法规、业务理论知识、办公综合能力技巧等。今年以来,共组织开展等各类学习近10次,开展基层所长、业务骨干培训共5期。
二、主要工作亮点
(一)扶持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
一是以政策导向为前奏曲,全面吹响政策引导号角。在贯彻《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扶持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结合该县实际,联合县税务局等22个部门出台《三门县扶持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30条》,其中新增鼓励新业态新经营模式发展等地方特色政策6条。出台《三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贯彻落实扶持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若干意见的实施方案》,提出15条具体举措。二是以金融赋活为协奏曲,深度加强政银协作配合。以做强特色产业为切入口,依托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信用融资平台,联合金融机构积极探索打造“一行一特色、一行一产品”金融服务模式,聚焦冲锋衣产业、小海鲜产业、文旅产业推出“共富冲锋贷”“鲜甜共富保”共富文旅贷”等“共富产业贷”产品,以金融活水浇灌特色产业,托起市场主体“共富梦”。今年以来,新增“共富产业贷”首贷户469户,授信额度4.27亿元。三是以优化环境为变奏曲,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工作。联合县税务局、县人社局等部门制定“企业迁移一件事”实施方案,编制“企业迁移一件事”办事指南,实现“企业变更、税务登记、社保登记”等多事项“一站式”办理。同时,探索打造“政务+银行”合作新模式,在银行服务窗口植入企业登记等服务,打造“政银通”服务品牌,实现企业开办、抵押权登记、社保卡申领等6大类260个办事事项一站式集成办理。截至目前,依托县农商行金融网点和村级丰收驿站,挂牌成立“政银通”服务点28处,覆盖全县12个乡镇(街道)、园区,2021年各服务点累计代办业务2358笔。
(二)公平竞争审查会审先行先试试点工作
今年,我县获批重大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会审试点,为探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试点经验,该局立足制度建设、执法监督两大关键点,纵深推进公平竞争审查集成改革。一是完善审查制度。县公竞办进一步完善公平竞争审查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三门县公平竞争审查会审先行先试工作实施方案》,并研究起草该县会审工作制度和相关配套工作机制。二是开展业务培训。与县委党校对接,邀请竞争政策专家,组织中青年干部开展竞争政策法律制度培训。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号和政府信息公开网站等渠道宣传公平竞争审查相关信息,提升各部门公平竞争审查意识。三是加强监管执法。全面开展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并与发改、财政、商务等部门联合开展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专项整治行动,截至目前,发现存在限制竞争的政策措施4件,正在督促整改中。开展公平竞争审查,今年以来,共审查增量17件,清理存量政策措施26件。
接下来,该局将围绕组织构架体系、审查规则体系、智力支撑体系、智能化审查会审等方面,深入开展公平竞争审查会审先行先试试点工作。
(二)赋能冲锋衣产业发展探索共富新路径
一是建设一个产业园区。为实现冲锋衣产业生产要素集约利用,推动企业抱团闯市场,带动周边地区及户外用品产业发展,该县计划在今年建设冲锋衣产业园区。目前,设计方案规划论证中。二是出台一套扶持政策。开展冲锋衣行业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出台《2022年冲锋衣行业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工作方案》,择优选取70家企业纳入冲锋衣行业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培育库,并确定10家小微企业作为重点提升对象。同时,邀请浙江省轻工业品质量检验研究院等机构专家,为冲锋衣企业授课;实施冲锋衣产业“品字标”培育行动,将浙江雅特制衣有限公司纳入培育名单,争取该县冲锋衣产业在“浙江制造”品字标实现零的突破;联合三门农商银行推出“共富冲锋贷”,该产品最高贷款额度为300万,最长贷款期限为3年,随借随还。今年,共受理“共富冲锋贷”业务34件,发放贷款1306万元。三是开展一批专项整治。联合县冲锋衣服装行业协会出台全国首个冲锋衣服装行业网络直播营销操作规范,并同步制定《三门县网络直播营销推广负面清单(冲锋衣服装行业)》,条目式列出冲锋衣服装行业网络直播营销频发易发的违法违规行为。
三、存在问题
(一)数字化工作有待进一步推进
数字化意识不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等因素制约数字化工作全面推进。比如该县目前仍没有一家企业接入省局推广的药品监管“黑匣子”系统;部分老年群体无智能机导致电子营业执照推广存在阻碍;移动执法巡查覆盖率较低。
(二)系统有待进一步优化
准入准营一件事系统有待改进,特别是固定的名称行业还不能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如想要取名“农家乐”就无法通过“餐馆经营准入准营一件事联办”找到对应的名称行业,导致想要取名为“农家乐”的市场主体需要通过“浙江省全程电子化登记平台”和“浙江省一网通办”平台分别办理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
四、下半年工作思路
下阶段,我局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切实发挥市场监管助力发展、保障安全、服务民生的工作职能,争先进位、跨越赶超,以优越的成绩实现全年全局各项重点工作“全年红”。
(一)聚焦改革驱动,着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一是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逐项细化改革措施和管理办法,做好上下政策口径的衔接,进一步实现“减材料、减时间、减环节”。完善企业注销流程,强化市场“出清”,增强主体活力;深入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市内“企业迁移一件事”,进一步实现数据内跑、企业零次跑,提升市场主体增速。二是深化“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完善“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建设产业创新综合体,以冲锋衣创业为重点,探索小微企业数字赋能提质增效新形态,打好小微企业提质升级的组合拳,着力护航民营企业创业创新。三是深化“三强一制造”建设。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指导企业按照国际先进标准及主要指标开展对标,鼓励和引领企业制定实施先进标准。四是深化商标品牌战略。以商标质权登记受理和商标注册受理为平台,深化商标注册便利化和质押融资改革,建立品牌培育库,力争新增一批特色商标。五是深化公平竞争审查集成改革。继续做好公平竞争审查会审试点工作,加快出台审查会审工作办法,力争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二)聚焦产业提升,着力助推高质量发展。一是持续推进质量强市建设。深化“品字标”品牌培育,完成政府质量奖评选活动,修订《三门县政府质量奖评审管理办法》,出台实施细则。二是持续推进标准提档升级。完成三门县橡塑产业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省级验收任务;争取民政局申报的养老数字化实践省级标准化项目完成立项。三是持续推进知识产权建设。大力推进发明专利授权、PCT国际发明专利申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重点指标提升工作,推进地理标志富农集成改革。
(三)聚焦执法监管,着力维护市场秩序。一是确保疫情防控“零死角”。开展防疫产品、药械、疫苗等防疫物资专项整治行动,严守市场、物防、药店、自身“四扇小门”。二是确保特设安全“零事故”。持续推进隐患综合治理,逐步推进智慧监管全面应用。抓好特设安全全周期监管“一件事”改革,实施风险隐患防控能力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三是确保违法打击“零遗漏”。以专项执法整治为主要载体,持续强化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有力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四)聚焦民生福祉,着力做优社会民生实事。一是守好食药关。巩固省级食品安全县创建成果。坚持抽检分离全覆盖、质量追溯全过程、风险防控全环节、信息公开全领域,强化全流程监管。充分发挥网格员、协管员作用,夯实基层基础,全面打造基层食安办、基层站所规范化建设升级版。加强零售药店、个体诊所的药品药械监管,消除监管盲区,保障用药安全。深化数字赋能,加快食药监管整体智治,构建食药安全闭环式监管。二是守好消费关。加强市场消费环境建设,完善评价体系,巩固放心消费“三服务”活动,进一步推进消费维权义工队伍建设,打造品牌化义工组织。发挥各类行业协会的作用,努力构建企业自律、消费者参与、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共治机制。三是守好市场关。紧盯时间节点,推进农贸市场数字电子秤推广工作;积极谋划农贸市场提档升级工作,加大农贸市场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农贸市场转型升级步伐,全面提升农贸市场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三是守好质量关。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跟踪监测和风险研判机制。加大日用消费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对危险化学品等风险高的产品,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治理。进一步加强对冲锋衣质量、标识等产品标准监督和业务指导,推进三门冲锋衣产业振兴行动。推动备案非标电动车淘汰置换工作。
(五)聚焦党建统领,着力提升能力作风。一是坚持党建统领。探索党建+科所联动、党建+食药安全监管、党建+市场秩序整治三方面工作创新,围绕“市监卫士 先锋先行”党建主品牌,不断挖掘系统内的先进单位、先进党员、先进个人。二是深化队伍建设。加快推进干部录、训、用、管全周期闭环管理;推动“周一夜学”品牌化,加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严格落实考勤管理、请销假等各类制度,强化执行力。三是强化基层建设。高度重视基层基础建设,结合基层市场监管所“双百行动”,对照实施计划,着力在党建引领、监管效能、文化引领等方面下功夫,促使“示范所”积极发挥示范效应,“消薄所”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