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让老年人省心暖心(已归档) >> 敬老服务

三门:推行居家式康养『虚拟养老院』

2022-01-10 08:00 来源:县民政局

农村老年人习惯居家养老,然而养老服务资源匮乏。如何为农村老人提供优质的健康养老服务,亟待破题。自今年7月以来,在全县范围内推出“虚拟养老院”服务,为居家养老赋能,有效提升了老年人生活质量。

79岁的王有乾(化名)长期卧床,是“虚拟养老院”的一名受益者。在他的家里,睡眠监测仪、生物雷达、语音通话视频等智能化设备安装妥当,身体状况可随时监测,数据实时反馈给县级康养联合体终端,老人也可以随时通过设备提出服务需求。

今年,依托县康养中心,先后投入200多万元搭建智慧平台,建设“虚拟养老院”。在居家环境中设立“虚拟床位”和“家庭床位”,大力推行“一床一码”应用系统。

据了解,该系统可提供床位申请、上门评估、床位签约、适老化改造、组织服务、服务评价、账单结算、补贴结算、报表管理等九项服务。系统包含运行管理和监管系统,可以做到“六个统一”,即:统一评估、统一协议、统一服务、统一流程、统一人员、统一监管,实现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全流程、标准化管理。

截至目前,“虚拟养老院”服务已惠及30多位农村老年人,其中的一些农村低保对象和低保边缘人群,被当地政府列为“虚拟养老院”重点保障对象,每人可获得2000元—6000元不等的智能设备补助,确保康养服务“兜得住”。

还链接卫生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等各方资源,成立县级康养安居联盟,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多位一体的服务支撑体系。还与专业服务人员、志愿服务队、医院签订家庭医生上门服务及24小时守护协议,根据“虚拟养老院”服务对象在生活照料、代办缴费、安全守护等方面的需求,建立服务流转清单,安排不同类型服务人员,开展全天候“一对一”贴心服务,确保“对象有所呼,服务必有应”。目前,全县已累计开展上门服务1300余人次,较好解决了康养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