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政协九届五次会议
第75号提案答复的函
范建勋委员:
您在三门县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我县海水养殖产业转型发展的建议》(第75号)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三门县是浙江省水产养殖第一大县、“中国青蟹之乡”、中国小海鲜之乡,海洋资源丰富,养殖历史悠久,发展初期以滩涂贝类增养殖为主。在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海洋富县”战略后,通过创新机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并明确提出了以青蟹为主导的海水养殖业、争创名牌的发展战略,三门县海水养殖业得到迅猛发展。“十三五”期间,三门县以建设现代渔业为目标,转变增长方式,坚持生态、高效、品牌的理念,加大投入,实施养殖塘标准化建设,夯实产业基础,突出质量和效益,不断优化渔业产业结构,努力实现从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现在海水养殖产业已经成为三门县农业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但是目前水产养殖业还存在着产业结构待优化、组织化水平偏低、基础设施待完善、科技转化率较小、养殖病害较严重、种苗依赖性强和保障机制待健全等问题。
县农业农村局收到李书记批示后高度重视,积极落实有关工作。你所提的关于我县海水养殖产业转型发展的建议,局党委高度重视,下阶段,我局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突出产业特质化发展
继续做好“鲜甜三门”品牌。用足用好用活“鲜甜三门”“三门青蟹”等区域公用品牌。加大品牌创建和推广力度,申请注册“三门小白虾”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以品牌带动农产品溢价,促进农业生产效益提升。进一步加大宣传和推荐力度,开展各种形式的农商对接,使三门小海鲜走入千家万户,不断提升“三门小海鲜”品牌的整体形象,扩大“三门小海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三门青蟹”品牌的保护管理,整治无证无照经营、捆扎物超标、外地青蟹冒牌等行为,规范三门青蟹市场秩序,切实保护好来之不易的“三门青蟹”品牌价值。深化校地合作。开展小海鲜育种、种质资源保护工作,深化校地合作,积极开展青蟹科研创新中心建设,在凤凰山农垦场建成一个智慧渔业示范基地、渔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抓好重点项目投资。科学谋划三门县乡村振兴青蟹产业深度融合集成创新示范建设、绿色转化财政专项激励资金项目。三门县乡村振兴青蟹产业深度融合集成创新示范建设项目获省财政补助资金6000万元,重点实施等三门县乡村振兴场景化应用、花桥青蟹数字化养殖示范基地建设、旗门塘青蟹数字化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凤凰山青蟹数字化养殖示范基地建设、沙柳旗门塘美丽渔村文旅项目建设、三门青蟹品牌运营、三门青蟹科研创新中心等7个项目。绿色转化财政专项激励资金项目重点支持三门县青蟹配合饲料推广应用工程、三门海水池塘养殖尾水生态治理工程、三门县蛇蟠青蟹数字化养殖示范基地建设、三门青蟹研究院、三门县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建设等5个项目。通过数字化、标准化、设施化提升改造,打造优质三门县海水养殖示范基地,以点带面,辐射周边,推动三门县海水养殖业现代化。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三门小海鲜资源优势,调整我县养殖结构,积极探索其他可养“小海鲜”的规模化养殖,逐渐丰富养殖产品种类,做优养殖业发展。要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适当调整养殖品种和产量,扩大有效供给,特别是针对伏季休渔时期市场鱼类产品供应不足的现状,发展鱼类养殖,达到既增加收入又调整结构的目的。
二、优化产业发展路径
探索发展“数字科技赋能+三产融合发展”协同推进的渔业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径。坚持产业绿色化发展。大力推进青蟹配合饲料推广,实现全覆盖,逐步完成配合饲料替代冰鲜鱼饵料。推行全域养殖尾水治理,开展“一区一策”分类治理方法,通过生物滤坝、生物膜、红树林等手段,实现养殖尾水的综合治理。创建国家级、省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场,综合提升水产养殖环境,保障水产品质量,实现水产品的绿色化提升。推进产业数字化科技化提升。用数字化技术和科技化服务为全产业链赋能。建设数字化、集约化的高效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发展节能、节水、高效益、自动化的环保型设施渔业,建立养殖标准化、数字化生产智能管理决策系统;建设科研服务产业平台,开发养殖环境因子动态跟踪与快速预警系统;构建安全高效型精准水产养殖操作规范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大数据平台,采集养殖、销售、流通等各环节数据,实现产销一体化源头追溯;发布气候、病害预警;提供行情预测及技术服务。加大各个运营主体与网络销售平台对接力度,依托“电商服务企业+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优势,开拓批发电商、分销电商渠道,探索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等新模式,形成多样化多层次的全网营销体系,进行全网整合式销售。加快产业深度融合。开展三门青蟹品牌文创推广,积极培育塑强“三门青蟹”区域公用品牌,每年举办三门网络青蟹节,加强三门青蟹品牌监督、质量安全管控和供应链管理,提升品牌价值。加快全县邮政、顺丰、中通、圆通等农产品物流体系提升。支持发展渔业产业相关的农家乐、民宿、休闲康养等产业融合聚集村。
三、推进渔业科技水平进步
高度重视科技兴渔,加大校地、院地科技合作力度,加快推进三门青蟹研究院等一批校地、院地产学研合作项目的落地实施,紧盯关键技术环节,下大力气对青蟹越冬、青蟹育苗、青蟹疫病等重大技术难题进行攻坚,争取取得重大突破,为我县渔业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研支撑。加大新型渔技推广应用力度,健全基层渔技推广体系,促进渔业科技成果转化利用率提升。着力培育渔业科技人才和新型养民,依托高校院所资源,开展结对培养工作,提高渔业从业人员和技术服务人员的素质水平,鼓励有文化、有思想的青年一代投身渔业养殖,探索养殖新模式、新技术。成立了海水养殖委员工作站,于5月举办了三门对虾高峰论坛。
四、盯牢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充分认识渔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事关渔业产业兴衰存亡,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行动上采取有力措施。一是加强养殖源头管控,通过实施标准化养殖,切实规范药物、饲料等投入品使用,有效防范病害发生,减少质量安全风险。二是加强药物、饲料等投入品监管,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整治生产、进口、经营和使用假、劣水产养殖用兽药,未取得许可证明文件的水产养殖用饲料、饲料添加剂,以及使用禁用药品及其他化合物、停用兽药、人用药、原料药和农药用于水产养殖等违法行为,大力推进水产健康养殖,着力规范水产养殖用投入品生产、进口、经营、使用行为,保障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三要拓宽渔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试点,依托数字化建设,构建更为完善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五、推进涉渔保障政策落实
加强政策引导,制定出台《三门县乡村振兴产业扶持政策实施意见》,加大海水养殖产业的扶持力度,在基础设施提升、育苗、人才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科技创新、养殖尾水治理、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支持。根据《三门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三门渔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年-2025年三门县青蟹产业发展规划》等对产业发展进行细化,明确功能定位,优化区域布局,构建产业发展体系。认真谋划项目建设用地、渔民转产转业、滩涂流转使用等政策,努力破解制约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性因素。在蛇蟠进行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综合改革,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保障产业发展建设用地,对有需求开展特色餐饮、住宿、体验、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的养殖管理用房实行点对点供地,破解乡村产业发展用地难的问题。扩大渔业互保政策实施范围,优化保险条款,推动渔业保险政策更加有效实施。
感谢您对海水养殖产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陈丽芝
联系电话:13732326709
三门县农业农村局
2021年7月27日
红头三农函(2021)52号关于县政协九届五次会议第75号提案答复的函-timevale-convert.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