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县政协:
5月18日,贵单位召开“请你来协商——三门县对虾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专题协商会,与会人员围绕积极推动我县对虾产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建议,局党委高度重视,全力抓好落实,现答复如下:
一、加强政策扶持和管理。一是加强政策引导。积极探索对虾养殖用地流转新模式,多种模式转“活”用地,推动现代养殖业集约化经营。建立健全对虾养殖风险保障体系,探索对虾养殖保险机制和保险定损方式,采用科学可观测、可测量的定损指标,宣传推广落实,提高抗风险能力。二是加强行业规范管理。我局已经多次开设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培训班,并分发宣传册和用药明白纸,规范养殖户用药。另外也多次配合省水产技术推广站进行产品抽检,后续我们会增加日常检查与产品抽检频次,继续开设培训班督促养殖户科学养殖,确保对虾品质和安全。
二、强化海水养殖科技支撑。一是加强科研交流合作。今年我局与宁波大学已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同时我局与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浙江海洋大学、省农业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海大集团等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新研发企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合作,对种苗繁育、病害防治、生态养殖、加工销售等重点环节进行研究。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我局计划新招录水产相关人员,同时引进、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加强养殖业人才梯队建设。设立苗种病害防控检测实验室,进行定期的苗种病害检测,优化苗种质量。对接企业、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的管理、病害防治、捕捞销售等过程。三是搭建技术交流平台,我局今年已经多次开设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培训班,并针对对虾养殖板块进行专门的讲解。今后我们会邀请水产专家与养殖户进行结对技术帮扶,并通过培训、考察、塘边课堂等多种形式提高养殖户素质,缩短技术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为效益的进程。
三、加大基础设施规划投入。一是提高投入产出比。综合传统土塘低产出和工厂化模式高投入的优缺点,我们目前主要在推广高位池养殖模式,并针对该模式设立补助资金。同时也鼓励帆布池和循环水系统养殖模式。2021年三门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加快对虾养殖新模式的推广,帆布池养虾模式已在六敖北塘落地,建设面积50亩,6月份已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下半年投入生产。二是鼓励引导苗种场转变生产方式。我县对虾苗种生产仍然存在短板。目前只有对虾苗种标粗环节,苗种仍然受到外部制约。我局已在3月和逸泽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沟通,计划建设对虾苗种繁育场,进行种虾生产、受精卵孵化以及小仔虾培育等技术含量高的生产环节;三是完善养殖规划布局,引导加大设施化养殖投入,提高占比。定期组织开展养殖塘养护、设备维护、塘底清淤等工作,提高传统养殖塘抗自然灾害能力,保障对虾养殖产业发展空间。
四、推动产业链转型升级。一是探索鱼虾轮养新模式。对虾养殖病害较多且价格波动大,且受温度限制,一般一年只养两茬。目前我局已经在积极探索,在对虾养殖空置期进行其他品种的轮养。在轮养鱼类或虾类的品种选择、养殖空间的管控、茬口的精准对接、接力养殖的配套方面,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轮养技术模式和经验。二是推动对虾产业绿色转型,推广微生态健康管理、清洁生产等对虾养殖清洁生产技术,稳定养殖环境、提升养殖质量、降低养殖水耗、解决尾水排放污染问题,构建对虾高效绿色循环生产技术体系,形成水产绿色循环;三是大力发展“数字渔业”,我局已经在计划实施青蟹产业数字化发展项目,对虾产业可以利用该项目搭建的数字平台等条件提高沿海滩涂、内陆水域等养殖资源集约化利用水平,促进对虾养殖向绿色、集约、高效发展,实现养殖业提质增效。
五、完善品牌和销售渠道建设。一是推动信息技术与对虾养殖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在稳步扩大海鲜市场、大型商超等线下销售网络的同时,积极推动“互联网+”为对虾产业赋能,借助网络生鲜平台、直播销售平台、农村电商和社区电商等渠道,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为客户提供快速、卫生、便利、安全以及精细化、人性化的高品质服务。二是建设品牌推广和营销策划体系。强化养殖户的品牌观念,不断提高对虾养殖标准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研究推行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提高对虾品牌的质量安全水平。打造鲜明的对虾品牌形象,结合三门地方文化与产品特色,推动与第二、第三产业相融合,利用乡村旅游、休闲农业观光旅游等方式,延长价值链,促进对虾品牌传播和产品销售。三是加强与优质物流企业合作,研究制定产品包装和冷链物流解决方案,提升物流运输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高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对各类电商平台、直播带货渠道的综合物流保障。
三门县农业农村局
2021年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