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哪些金融关键词值得我们关注?
1.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
在货币政策方面,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处理好恢复经济与防范风险的关系。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关于货币政策2021年的新基调,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
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表述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与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内容相比,2021年报告内容虽然未提及“降准、降息、创新货币政策工具”,但一些新的提法也引起市场关注。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宏观政策要继续为市场主体纾困,保持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转弯,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完善,进一步巩固经济基本盘。
2.推动中小银行补充资本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具体到金融行业,对于银行和保险行业的工作部署,今年的政府报告相较于上一年的表述更具体细化。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继续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强化公司治理,推进政策性银行分类分账改革,提升保险保障和服务功能。”
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表述为“推动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和完善治理,更好服务中小微企业。强化保险保障功能。”
3.进一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在介绍今年的工作部署时,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务必做到小微企业融资更便利、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具体而言,要进一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延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支持普惠金融力度;延长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完善贷款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加快信用信息共享步伐;完善金融机构考核、评价和尽职免责制度;引导银行扩大信用贷款、持续增加首贷户,推广随借随还贷款,使资金更多流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更多流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受疫情持续影响行业企业给予定向支持;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适当降低小微企业支付手续费;优化存款利率监管,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继续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
4.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完善常态化退市机制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完善常态化退市机制,加强债券市场建设,更好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拓展市场主体融资渠道。
关于资本市场的建设,2021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退市机制、连续三年提到注册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曾表示,这是“十四五”时期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
2020年3月1日,新证券法正式实施,核心有两点:一是全面推行注册制,支持更多新经济企业上市,二是严格执行退市制度。这两点相辅相成,能实现优胜劣汰,提高整体上市公司的质量。
目前,注册制改革正在从试点逐步走向全市场。经过科创板、创业板两个板块的试点,全市场推行注册制的条件逐步具备。2月26日,证监会表示,未来将在试点基础上进一步评估,待评估后将在全市场稳妥推进注册制。有专家认为,2021年注册制全市场覆盖应该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关于退市,沪深证券交易所在2020年最后一天发布了一系列退市新规,标志着新一轮退市制度改革正式落地。退市新规强调要加强退市制度,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完善常态化退市机制,就是要严格落实退市制度。
5.强化金融控股公司和金融科技监管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新增了关于金融控股公司和金融科技监管的要求。报告提出,要强化金融控股公司和金融科技监管,确保金融创新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
关于金融风险,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过去一年工作,为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时处置一批重大金融风险隐患。今年的工作任务则是要“完善金融风险处置工作机制,压实各方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金融机构要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本分。”
6.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在金融开放方面,国务院研究室党组成员孙国君在随后的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有关情况吹风会上表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坚持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营造以人民币国际化自由使用为基础的新型互利合作关系。
近年来,中国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人民币国际化,积极服务开放型经济发展。目前直接投资项下已实现较高水平开放,跨境证券投资渠道不断拓展,跨境融资限制大幅放宽。人民币跨境使用比重持续提升,人民币资产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数据,目前人民币已是全球第五大官方储备货币。
下一步,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稳妥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开放,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具体来讲,着眼于服务实体经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完善人民币使用相关政策,加强人民币国际化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动金融市场高质量双向开放,促进跨境资金双向有序流动。促进本外币、离岸在岸市场良性协调发展。
来源:新金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