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县级部门信息公开 >> 县农业农村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11331022MB0N95354Y/2021-97407 文号
成文日期2021-01-28 发布机构县农业农村局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全部公开
组配分类计划总结 有效性
规范性文件登记号
  • 信息索引号:

    11331022MB0N95354Y/2021-97407

  • 主题分类:

    农业、水利

  • 发布机构:

    县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日期:

    2021-01-28

  • 文号:

  • 文件登记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2020年工作总结及今后工作思路

2021-01-28 16:28 来源:县农业农村局浏览次数:

2020年工作总结及今后工作思路

三门县农业农村局

2021128日)

 

2020年,县农业农村局在省市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硬”的要求,狠抓粮食生猪增产保供、乡村产业项目攻坚、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农业生产安全等重点工作,乡村经济社会逐步摆脱疫情的不利影响,加快向好发展农林牧渔业增加34.91亿元2.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096.4%

一、2020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推进农业复工复产。深入开展“三联三送三落实”活动,通过“网上农博”、直播带货、社区配送、公益助农等形式,帮助农户解决“卖难”问题加大政策扶持,实施叶菜类蔬菜扩种补助、价格指数保险、种养植贷款贴息等针对疫情专项政策。粮食、蔬菜、生猪、水产品等7家农业骨干企业纳入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获得省财政专项贴息贷款额度2600万元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提标增品扩面,增设甜瓜地方特色险种,全年农险保费收入727.96万元,其中县财政补贴202.82万元,同比增37.56%。强化农业专班工作,制定专班工作方案,全力以赴抓好粮食生猪增产保供,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1.33万亩,产量4.44万吨;网易、腾远2个大型猪场一期已建成投产,年末全县生猪存栏5.58万头,全年出栏6.9万头,主要农产品生产供应总体稳定。

(二)加快乡村产业项目攻坚。制定《三门县2020年乡村产业项目攻坚工作方案》,推进建设以浦坝港现代农业园区、花桥水产柑桔特色农业强镇、船帮里美丽田园综合体等为载体的乡村产业重点项目12个,完成投资3.1亿元,花桥被认定为省级水产柑桔特色农业强镇。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被认定为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健跳镇被认定为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加快农业数字化和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建设,谋划实施农业新基建”项目,被列入国家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创建对象加强“鲜甜三门”品牌提升,举办第三届甜瓜节、柑桔节,三门甜瓜进入“盒马鲜生”等知名商超。积极参加中国农交会、中国渔博会、浙江农博会等展会活动,开展浙江农博会扶贫馆三门专题活动,三门甜瓜被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三门青蟹、三门血蚶通过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评审

(三)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开展“一户一增收”产业扶持行动,依托当地优势资源发展特色扶贫产业,给予每户最高3000元的补助资金。实施低收入农户医疗补充政策性保险保费补助在省定标准的基础上增加300元/人。稳步推进扶贫异地搬迁,完成异地搬迁500人。扎实推进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百日攻坚”行动全面落实“一户一策一干部”制度,全县共1641名乡镇以上干部结对低收入农户。全年低收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3898元、增速15.3%。年家庭人均收入8000 元以下清零、“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清零、集体经济薄弱村清零的“三个清零”目标完成。我县被省政府列为打好低收入百姓增收攻坚战、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计划工作主动、成效明显的县(市、区)之一,我局被评为全省扶贫开发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加快77个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巩固提升,其中29个相对薄弱村年集体经济收入已达到20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

四)深化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以“三清三整三提升”为主要内容的村人居环境提升“百日攻坚”行动,整治提升568个点位。开展渔业养殖用房专项整治行动,制订全县养殖配套用房推荐标准。加强农村公厕治理提升,提升农村公厕1024推进花桥等6个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站点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政村覆盖率85%。加强美丽乡村示范创建,成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个、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23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个、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2个,建设美丽庭院1.2万户,亭旁杨家村被列入第九批浙江省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沙柳下南山村等13村列入保护利用一般村。

(五)筑牢农业安全生产防线。全面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动物防疫措施落实情况的巡查监管,累计巡查1.23万人次,整改87场次。开展“绿剑”系列农业综合执法行动,加强农业投入品经营使用的执法检查,出动执法900余人次,立案33件。农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未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主要绿色优质农产品比率57.4%。加强农机安全监管,完成516台辖区内在册变型拖拉机报废清零。加强渔业安全生产监管,不断提渔船渔港管理水平,渔船防碰撞自动识别系统(AIS)终端设备安装实现全覆盖,全年未发生渔船安全事故。加强“一打三整治”专项行动,严厉查处渔业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开展渔业执法1776人次,立案101件

二、2021年工作思路

(一)政策引导,抓好粮食生猪稳产保供。积极推广西兰花—早稻、甜瓜—晚稻、甜瓜—旱粮等粮经轮作模式,加强发展早稻生产,扩大双季稻种植,提高粮食复种指数,挖掘粮食扩面。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管护,坚决制止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2021年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面积0.5万亩,力争粮食播种面积11.33万亩以上。加快网易、腾远等大型猪场建设和投产,推进生猪养殖规模化、生态化发展。做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确保生猪平稳出栏,2021年计划生猪出栏8万头以上。

(二)加大投入,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三门县乡村振兴产业扶持政策意见》,重点扶持发展青蟹、小海鲜、柑桔、甜瓜、茶叶、西兰花等优势主导产业。设立柑橘研究所、青蟹研究院,创建高品质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快农业绿色发展示范推广,切实提高绿色优质农产品比率。加强“鲜甜三门”品牌营销推介举办第四届甜瓜节、柑桔节。开展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三农”新基建等项目实施,推进国家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建设,促进乡村产业有效投资。2021年力争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8%以上。

(三)全域共创,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升级版。坚持规划引领、错位化发展,将全县划分成滩涂休闲观光片区、文化古韵片区、文渔旅体融合片区、高效农业片区、红色旅游片区、风情海岛片区、城郊型产业发展片区等七大片区,稳步推进美丽乡村片区组团发展。加强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三年行动成果,扎实开展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创建2021年力争建成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69个,完成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1个、一般村13个。完善村庄常态保洁制度,继续推进农村公厕提升。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站点管护运行,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政村覆盖率100%

(四)立足长效,深化精准脱贫攻坚成果。加强低收入农户的增收项目谋划建设,继续抓好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切实提高低收入农户收入水平。进一步优化搬迁规划,切实推进异地搬迁项目规范化管理2021年计划实施异地搬迁150人。继续落实好“一户一策一干部”制度,加强社会帮扶力量。加强扶贫精准施策,力争2021年全县低收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10%以上开展乡村治理(乡镇服务中心)集成改革,强化乡镇农经力量。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管理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谋划物业经济项目建设,推进全县77个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巩固提升,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力争2021年全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增速8%以上。

三、“十四五”及今后一个时期工作思路

“十四五”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将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深化“鲜甜三门”品牌建设为抓手,注重科学谋划,强化资源整合,突出机制创新,持续推进乡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重点抓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围绕“鲜甜三门”品牌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进一步健全乡村产业扶持政策优化海上陆上两“二十万”产业布局,加快农业绿色发展,打造农产品特色优势区,培育壮大青蟹、小海鲜、柑桔、甜瓜、茶叶、西花等优势主导产业。深化“一区一镇一体”建设,着力补齐农产品产地加工、仓储冷链、交易物流等短板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建设具有较大集聚效应的乡村产业园区。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探索健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运行管理机制,不断擦亮鲜甜三门”名片。

(二)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不断丰富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内涵。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强化全域规划全域共创,构建片区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组团发展机制统筹推进景观提升、文化村落保护、精品村、示范乡镇、乡风文明建设,不断丰富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内涵。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覆盖全县所有建制村

(三)围绕共同富裕,积极探索相对贫困下的保障性与开发性并重的帮扶模式。加强村集体物业经济项目谋划建设,积极推广抱团发展模式,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深化“百企结百村”“乡贤促乡兴”活动,加强建立社会力量帮扶,推进村集体经济消薄巩固。健全扶贫政策,创新帮扶路径,拓宽增收渠道,构建“兜底+保障+发展”长期稳定的扶体系,形成精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良性互动格局。

(四)围绕乡村改革,着力开拓农业农村资源要素优化配置通道。以省级新时代乡村集成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农村产权交易流转、户籍管理、农村金融等领域的改革,全面推进闲置农房盘活利用,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做好乡村善治文章,按照全国乡村治理试点县方案,探索建立乡村善治评价指数,大力实施百村善治示范工程,提升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立健全“四治融合”共生机制。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