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县级部门信息公开 >> 县经信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11331022002685090U/2018-18301 文号2
成文日期2018-06-19 08:46:50 发布机构县经信局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全部公开
组配分类计划总结 有效性
规范性文件登记号
  • 信息索引号:

    11331022002685090U/2018-18301

  • 主题分类:

  • 发布机构:

    县经信局

  • 成文日期:

    2018-06-19 08:46:50

  • 文号:

    2

  • 文件登记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2018年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工作思路

2018-01-18 00:00 来源:县经信局浏览次数:

一、 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按照中央、省、市的工作部署,在县委、县政府“工业强县、裂变发展”总战略的指引下,以开展“平台拓展突破年”、“招商选资攻坚年”的“两年”活动为抓手,紧紧围绕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这一主线,深入推进橡胶产业改造提升、“机器换人”智能化技术改造、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四个省级试点,全力推动我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 主要目标

——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8%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不含核电)。

——工业性投资完成100亿元,其中,核电投资35亿元;工业性技改投资完成50亿元,其中核电投资12亿元。

——规上企业一般性股改25家。

——新增“小升规”企业30家。

——信息化发展水平较大提高。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1家,省、市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5家。

——强化节能降耗,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淘汰落后目标任务。

三、重点任务

根据上述工作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努力创新工作方法,齐心协力重点抓好以下八项任务:

1、大力推进区域创强。以台州北部湾区为主平台,认真组织开展三门县工业裂变发展“立功竞赛年”活动,加快做强区域经济。一是争创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县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轨道交通、时尚健康、机电等产业,成为三门工业高质量、高效益发展的标杆。二是建设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积极发展沿海工业城、洞港园区的汽摩配、新材料、卫浴等产业,将其建设成为制造业的示范。三是建设海洋经济产业示范区。大力支持三门核电、火电发展,谋划田湾岛、龙山岛开发,加速健跳港两岸工业集聚,主动破解工业用海,重点发展核电关联、清洁能源、装配式、船舶修造等现代临港产业。四是加快传统产业走廊提升。指导珠岙镇全力做好“交通智造小镇”建设,充分发挥橡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作用,建成公共炼胶中心;进一步强化西区橡胶产业的优化升级,开展冲锋衣行业整治。

2大力推进小微园建设。一是按照“产业集群、要素集中、土地集约”的原则,完成三门县小微企业园区行动方案。二是加快小微企业园建设。2018年建成珠岙镇3个橡胶小微企业园,海游街道和县经济开发区2个冲锋衣小微企业园,谋划建设汽摩配、洁具、铆钉小微企业园,重点培育创业型、成长型、科技型小微企业。三是做好老旧工业小区改造。采取转、改、聚等方法对亭旁、头岙、永丰等工业小区进行升级改造,抓出一批示范企业。

3、大力推进制造业项目。一是强化政策引领。制定出台三门县工业新政十条、重大制造业企业项目用地优化配置实施意见等政策,切实加大对制造业投资的支持力度。二是根据《台州市先进制造业产业目录(试行)》的要求,谋多谋强“三个一批”制造业投资项目。三是加快项目建设速度。建立2018年十大制造业项目工作清单,盯住三维股份、元创橡胶投资5亿以上的重大项目建设;主动对接,合力推进其他制造业项目开工投产。四是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推进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技术改造,深入开展“机器换人”试点工作,大力培育企业机联网和厂联网,激发工业经济的新动能。五是优化项目服务。完善县、乡镇、街道、园区领导联动推进工业重点项目制度,实行现场办公解决企业发展问题,加强项目落实督查考核,进一步深化重点制造业项目模拟审批制度,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六是深化“直通车”制度。进一步发挥“直通办”服务企业作用,梳理汇总我县企业发展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专项破解,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营造优良投资环境。

4、大力推进新兴产业培育。一是培育轨道交通产业。进一步强化与上海同济大学在轨道交通企业扶强、高新技术研发、新产品试验等方面的合作,加快推进大华铁路、五维轨枕、尔格科技等项目建设,促使早日完工投产。二是培育核电关联产业。谋划核电关联产业园,明确核电关联产业发展目录,积极推动爱力浦等核电关联项目建设。三是大力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加快信息产业发展。

5、大力推进扶优扶强。一是认真实施传统产业优化升级“1351工程”(到2020年,培育1家年产值超50亿元的旗舰企业,3家年产值2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 5家“瞪羚企业”,10家上市企业),以最大力度培育龙头企业。二是促进本地优质企业留驻三门高质量发展。开展以“大走访、大调研、大排摸、大服务”为主题的专题活动,牢固树立“本地企业兴则三门兴”的理念,加快三门优质企业做大做强。三是加强企业股改工作。以规上企业为重点,加大上市上柜股改力度,加快一般性股改步伐,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四是强化“三名”企业培育。进一步加大推进措施,积极培育省、市“三名”企业。五是做好“小升规”工作。完善“小升规”培育库,加强入库企业的动态调整、跟踪服务;优化中小微企业发展环境,加大“小升规”企业政策扶持力度,确保完成工作目标;建立“小升规”工作长效机制。

6、大力推进企业创新。一是加强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强化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建设更多的省级以上技术中心;激发企业活力,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群体;积极抓好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二加强“三新(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工作。积极申报省级优秀新产品(新技术)和首台(套)产品,不断推进新产品的产业化发展。积极推动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强化项目包装,培育更多的创新型示范中小企业和“隐形冠军”。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科技成果向地方转移转化和企业技术难题破解,形成技术链、产业链和人才链三位一体的产学研联盟。三是加强“两化”融合发展。进一步增强企业家“两化”融合发展意识,引导企业积极申报省市“两化”融合示范试点,继续做好“企业上云”工作。四是加强企业管理创新。深入开展企业精细化管理示范,不断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五是强化企业家创新意识。加强企业家创新交流平台,不定期开展企业家沙龙。加强向名校名企学习,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组织高端培训。开展“新生代”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创新培训。

7、大力推进效益发展。一是强化“亩产论英雄”。进一步深化企业亩产综合效益评价工作,升级评价系统,建立评价大数据,开展分行业评价,加强评价结果的运用。二是扎实推进节能降耗。大力实施节能减排降耗,完善能源“双控”节能目标责任制。推进“双随机”抽查,加强新建项目和重点用能企业事中事后监管。三是深化绿色制造。积极开展绿色企业培育,完成重点行业的清洁生产审核企业2家,能源监察3家,加强工业节能管理,推进有序用电管理和工业治水节水。四是强化砖瓦窑关停整治成果,重点做好砖瓦窑企业的置换重组工作,推动砖瓦窑企业的改造提升。进一步推进墙材企业认定工作和新墙材推广应用的宣传,提高新型墙材产品质量,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做好“区域能评+区块能耗标准”改革工作。

8、大力推进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打造经信铁军。一是加强经信队伍思想建设,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二是加强经信队伍能力建设,提高行政能力,坚持依法行政,全力做好经济运行和企业服务工作。三是严格内控机制执行落实,推进廉洁建设,重点是廉洁自律教育,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规范行政工作流程,用制度管人、管事、管物,保障规范运行。四是全面宣传经信铁军的“铁钳”精神风貌,营造只争朝夕、砥砺前行的工作氛围。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