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县级部门信息公开 >> 县经信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11331022002685090U/2015-18296 文号
成文日期2015-07-29 16:38:36 发布机构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全部公开
组配分类计划总结 有效性
规范性文件登记号
  • 信息索引号:

    11331022002685090U/2015-18296

  • 主题分类:

  • 发布机构:

  • 成文日期:

    2015-07-29 16:38:36

  • 文号:

  • 文件登记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2014年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打算

2017-06-02 00:00 来源:县政府办公室浏览次数:

以改革创新精神

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促进工业稳定发展

——2014年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打算

 

三门县经济和信息化局

2015年3月2日

 

今年以来,面对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的严峻形势,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凝心聚力、克难奋进,有力地促进了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一、2014年工业经济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2014年,三门工业经济在经历了一季度的低开和二、三季度的回升后,四季度回升速度加快,各主要指标运行稳中有升,全年主要目标和任务完成较好。2014年,全县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32.84亿元,同比增长12.2%,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7.1个百分点;完成工业性投资121.2亿元,同比增长29.2%,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29.9个百分点1至3季度,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降低率4.2%,万元GDP能耗降低率0.5%,均完成考核目标任务。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性投资增速分别位居台州各县(市、区)第2位和第1位。

二、2014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科学谋划,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橡胶行业。十一五以来,我县橡胶行业,抓住胶带产品产能扩张的机遇,迅速发展壮大。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内联外引,推动了三达骨架材料、维泰丁苯胶、德国大陆集团康迪泰克项目的相继投产,以及橡胶保税仓库、检测中心和信息平台投入运行,胶带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与此同时,橡胶行业“低小散”问题依然突出,建设新的产业园区迫在眉睫,这也是县人大重点关注的问题,将其列为重点议案,经多年反复酝酿、推动,县政府终于在11月召开了橡胶产业高新园区规划评审会,确定金山涂和大周塘区块为落户地,预计明年可启动园区建设。船舶行业。金融危机以来,船舶行业持续低迷,我县船企新接订单几乎为零,30多亿元的投入难以形成产出,整个行业陷入困境。为帮助船企摆脱困境,我们采取切实措施,分类推动造船企业转型转产。引进台州枫叶船业开展修船业务试点;鼓励中洲船舶与省外远洋渔企完成资产重组;推动凯航船厂与北车船舶公司达成集装箱船合作事宜,目前已签订两艘6.1万吨集装箱船的建造协议;引导勤丰船厂立足闲置土地,打造小型工业园区。冲锋衣行业。该行业是我县新兴起的一个产业,存在仿牌冒牌生产、无流水线生产效率低、“三合一”安全隐患大等问题。为促进冲锋衣行业发展壮大,培育三门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在2013年启动了冲锋衣行业整合发展工作,成立了三门县冲锋衣行业协会;今年推动了县内7家冲锋衣龙头企业联合成立有限责任公司,发展自主品牌,并与国内一线品牌“南极人”达成合作协议;积极推动优势产业电商化,举办了首届淘宝三门冲锋衣生产基地推广活动,2014年冲锋衣自主品牌网络销售同比增长21%。造纸行业。我县原有多家造纸企业,因环保等多种原因未能形成有效产出。2014年,我们推动欣荣鞋材对理工纸业、鹏龙纸业、银河纸业、永泰纸业等企业实施了兼并重组,整合形成了年产10万吨特种纸和10.2万吨工业用纸生产能力项目,将在明年形成规模产出效应。

(二)扩大投资,增强企业裂变效应。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稳增长、促转型的关键举措,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一是抓重大项目推进。17个投资上亿元工业项目,我们在要素配置上大力倾斜,加快推动项目达产见效。投资7.8亿元的维泰橡胶丁苯胶项目正式投产;投资1.4亿元的双凯电子运营投产,其装备水平处在国内同行前列;投资2.9亿元的东亚药业原料药技改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二是抓“机器换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机器换人”政策部署,召开两次“机器换人”工作现场会,组织参观企业样板车间,全力推动企业机器换人实现提质增效,今年新备案纯设备投资技改项目53个,投资额达7.2亿元。2个项目列入2014年省“机器换人”百项示范项目计划。三是抓“两化融合”。2012年接手信息化工作以来,面对全县信息化发展水平整体滞后的现状,我们采取了推进政府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助推“两化融合”。在政府信息化方面,完成了《三门县智慧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和《两化深度融合实施意见》的编制工作,印发了《三门县政府投资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在企业信息化方面,全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提升,今年以来新增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2家、试点企业5家。

(三)分层培育,完善企业梯度结构。坚持一手抓大企业建设、一手抓中小企业培育,形成了大、中、小、微不同梯队企业联动发展的新局面。一是大力实施大企业培育行动。深入实施“218”工程,继续开展“20强”企业竞赛活动,形成了一批产值规模大、行业带动强的龙头骨干企业。2014年,“20强”企业实现产值86.4亿元,占全县规上产值的50.1%,同比增长16.9%,高于全县规上产值增幅6.1个百分点。二是大力实施企业上市加速行动。全力开展“两年”活动,针对企业在上市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历史遗留问题,积极做好协调工作;兑现2013年度上市扶持资金1850万元。三维橡胶于9月份完成申请发行预披露和财务数据更新报会,爱力浦科技于5月在新三板挂牌,尔格科技已完成股改和递交新三板挂牌资料,世泰实业启动股份制改造凯欧传动带、永源汽车等4家企业在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三是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行动。年初,我们对规下企业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建立了今年“规下转规上”企业培育库,主动跟踪服务。目前,维泰橡胶等8家企业新增为规上企业,另外14家企业也已申报,预计全年新增规上企业22家。

(四)要素帮扶,强化企业转型保障。我们坚持把环境优化摆到重要位置,统筹推进政策、要素、服务等环境建设,为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面落实扶工“43条”政策,兑现2013年度扶持资金5762万元。积极向上争取企业扶持资金,近三年来共向国家、省里争取到工业项目补助资金近1.6亿元。二是注重资金风险防范。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县企业关停现象增多,为避免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用于后续处理。2014年,我县又发生了多起企业资金链危机事件,涉及企业欧绿塑业、森源金属等,经及时协调处置,尚没有引发连锁效应。三是增强发展要素保障。开展能源监察与管理工作,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全力做好有序用电安排;完成23家企业的清洁生产验收以及3家节水型企业的创建工作。出台了《三门县工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加快转型发展实施意见》,综合运用税收、排污指标削减、用能指标管理等要素配置进行绩效评价,引导和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不断做大银企沟通合作平台,举行了全县银企合作签约仪式,12家金融机构与98家企业达成贷款合作意向9.3亿元;加强银企签约贷款落实情况跟踪督查,履约率达到80%以上。积极开展建立互助型担保体系探索,由我局牵头,与民生银行合作,组建“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合作社”,自2013年成立以来为全县70余家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8000余万并在今年完成续贷,保证金从15%下降到10%(8.5%保证金,1.5%风险金),计划通过5年时间,将企业贷款的保证金降到0,仅仅收取1%的风险金,这将大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并有效阻断企业互保的连锁反应。不断推进电镀产业配套工作,推动欣荣鞋材公司于7月份收购丰源电镀公司,安排业务科长专人协助该公司在4个月时间内完成了项目报批工作,部分流水线在本月投产,彻底解决了涉镀行业的电镀配套问题。四是大力提升服务水平。推动干部一线破难,对企业干部挂职需求进行全面调查,协助县委组织部配对落实挂职干部36名。积极开展企业培训工作,通过企业家大讲堂、EMBA研修班、财务人员高级研修班、精细化生产管理班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虽然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一些经济指标和企业面貌逐渐好转,但离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离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不少差距。全县工业经济总量偏少,单位产出效率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集聚区配套功能不齐全,这些问题短期内难以彻底解决,还要我们不懈努力去推动落实。

三、2015年工作打算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们更要坚定“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把工业经济当作第一经济,工业兴才能经济兴。当前,最紧要、最突出的就是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使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破浪前行。

(一)加强运行监测,切实优化发展环境。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关注、跟踪主要经济指标的趋势性变化,多渠道收集企业重大变故信息,分析原因,把准脉搏,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当好参谋。中小企业是我县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必须从强化服务、帮危解困、融资协调、风险防范、市场秩序规范、行政效率提高等方面营造良好环境出台政策措施,切实把企业的负担减下来。

(二)突出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一是加大工业有效投资。加快橡胶产业高新园区建设进程,打造新的工业发展平台。实施“机器换人行动计划”,提升生产效率。二是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实施“资源管理信息化行动计划”,加强“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创建,切实推进企业信息化深度应用。三是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引导企业建立重点企业研究院、技术中心等各类研发机构,提升企业首创型研发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四是引导企业调整生产思路和策略,调整产品结构,增强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

(三)做好“上规升级”,壮大工业经济总量。规上工业企业是工业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其企业个数的多少决定着工业经济发展的总体实力。近几年,我县有一批规下企业,发展壮大,充实到规上工业统计范围中来,为规上工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力量。但我县经济总量仍偏小,规模效应不明显。因此,我们要出台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企业培育力度,同时采取能耗、税收等监管措施,通过“差别待遇”,最大限度地调动年主营业务收入500至2000万元的“准规模”企业积极性,确保其尽快纳入规模企业管理行列,从而形成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分享至: